首頁 > 滾動 > 正文
【“十三五”,這5年】西部開放發展邁出新步伐
2020-10-28 11:19:01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韓基韜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動力和抵禦風險能力,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進步,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都具有重要意義。“十三五”期間,西部地區省份積極落實黨中央有關部署,結合自身定位,奮力實現高品質發展,西部大開發取得顯著成效。

  生態保護成為共識

  “十三五”時期,西部地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僅成為共識,也落實在各項行動中。

  “十三五”以來,青海逐漸加強補牢生態保護措施,劃定保護範圍。截至2019年末,全省設立11個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2178萬公頃,濕地面積814.36萬公頃,森林面積約521萬公頃。

  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青海啟動。2018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公佈,標誌著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步入建設階段。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內的一項重大改革,青海制定了生態管護公益崗位設置實施方案,全面實現了園區“一戶一崗”,逾1.72萬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成為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地區,有效推進日常巡護、輔助監督執法、生態監測等相關工作,構建起“點成線、網成面”的生態管護體系。

  如今,在12.31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每年流出的620多億立方米源頭活水滋潤著華夏大地。黃河源頭千湖美景重現,120余種野生動物在這裡棲息繁衍,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1種。

  陜西省堅決打好青山、藍天、碧水、凈土四場保衛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陜西加快建設。尤其是2018年,陜西以秦嶺違建整治為契機,修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實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行動,修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建設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網格化監管平臺。落實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大力推進散煤和“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實施國六標準油品品質升級,2015年至2019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15%。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渭河被評為全國首屆“最美家鄉河”,漢江、丹江水質持續為優,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提供了70%的水量。

  如今的西部地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實現。“十三五”期間,西部地區千方百計發展産業,大力開展精準扶貧,為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凝心聚力。

  近年來,甘肅省把産業發展確定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突出發展特色産業,著力在産業精準覆蓋上下功夫。聚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逐戶摸底、逐村建賬,開展特色産業精準幫扶,幫助每個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業,每個貧困村都有支柱産業,做到“戶有卡、村有表、鄉有冊、縣有簿”,真正實現貧困戶、貧困村特色産業全覆蓋。甘肅全省貧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296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17.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4.26%下降到2019年底的0.9%,2017年首次實現歷史上貧困縣數量凈減少。貧困群眾收入持續穩定增長,2019年全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591.7元,較2015年增長48.6%,年均增長10.4%。

  青海是高原地區、西部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任務更重,難度也更大。2015年全省識別貧困村1622個,有52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為13.2%,貧困村佔到整個行政村數的40%。

  脫貧攻堅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據了解,2016年以來,青海已累計投入各類專項扶貧資金328.9億元。2019年共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2.38億元,較上年增長27.88%。其中,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達26.39億元,增長81.68%,增幅為歷年最高。

  目前,青海42個貧困縣已經全部實現脫貧摘帽;1622個村已經全部出列,全省53.9萬貧困人口實際減貧54萬人,實現了現行標準下的絕對貧困清零目標,貧困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4萬元,年均增長9.7%。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優先位置,更好發揮“一帶一路”建設對西部大開發的帶動作用。西部地區省份發揮區位優勢,加快開發開放步伐,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以前這裡只是一個小漁村,兩邊都是海水,一年也開不出幾列車,只留兩個人值班。”廣西欽州港站站長黃光輝説,2015年欽州港東站開站,每個月僅開行幾列貨運列車,一年的貨運量僅有幾萬噸。

  2019年6月30日,欽州港東站一期擴能改造項目的港口作業區投産使用,欽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正式開通運營,裝卸能力由原來的每年15萬標箱躍升至每年105萬標箱,裝卸車能力由每天4列提升至20列以上。欽州港實現海鐵、公鐵聯運零距離接駁轉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和運營品質實現新的飛躍。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框架下,由中國西部省份與新加坡合作打造的陸海貿易新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廣西、貴州、甘肅等西部省份為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北部灣通達世界各地,運行時間比經東部地區出海大幅縮短。

  西部陸海新通道有機銜接“一帶一路”,是支撐西部地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促進交通物流經濟深度融合的陸海聯動戰略通道。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的陸海交匯門戶和陸路幹線的關鍵節點,廣西正積極搭建政策溝通、物流合作、産業對接、項目落地的平臺,推進廣西企業與東盟國家展開國際産能合作。

  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黃文川介紹,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引領,廣西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推動新加坡深度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哈薩克斯坦、越南、泰國等通道沿線國家和地區積極參與;中馬欽州産業園、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等國際合作園區加快建設,通道國際産能合作快速起步;建立了西部地區12省(區、市)和海南省、廣東省湛江市共同參與的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共建跨省運營平臺。

  2019年12月31日,西安咸陽機場國內結轉型出口監管倉庫和西安咸陽機場專用型保稅倉庫揭牌,標誌著西鹹新區空港新城保稅航油業務正式啟動。至此,西安成為西北首個、全國第19個開展該項業務的城市,為全省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再添新動能。

  陜西省還充分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作用,制定建設“一帶一路”實施方案、大力發展“三個經濟”推動構建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意見等政策文件,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逐步構建。交通商貿物流、國際産能合作、科技教育、國際文化旅遊、絲綢之路金融“五大中心”建設穩步推進。

  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以來,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全面推進,金融創新步伐不斷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及人文交流持續深化,國家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作用日益彰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 毅 童 政 周驍駿 馬玉宏 李琛奇 石 晶 趙 梅)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