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老外有話説】脫貧——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0-11-26 17:18:0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作者: 阿爾巴尼亞學研究院當代史研究員 Gjon Boriçi (約翰 博里奇)博士

  編譯:詹典

  自1978年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過去的42年中朝著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邁進。 在經歷了無數次改革的四十年中,中國在經濟繁榮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實現了40年的經濟穩定增長。在這四十年中,中國領導人進行了一次次的改革,以改善中國人民的生活水準,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成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中國的貧困率,其他改革都是為了實現減貧這一巨大挑戰而服務。

  根據中國傑出的經濟學人物之一厲以寧教授觀點,脫貧是從所有制改革開始,這實際上也是發展經濟最重要的基礎條件之一。但是,什麼才是減少貧困的最優所有制形式?什麼才是增加中國經濟發展機會的最佳方法?單一結構的私有制不能儘快地發展大規模經濟,而單一結構的公有制則不能充分釋放經濟個體活力。於是,中國在實踐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並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中國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了當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在很短的時期內實現了大規模人口的脫貧。在此期間,據估計有4—6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成功,數百萬中國人和他們的後代過上從未有過的美好生活。 這種改變悄然興起于1978年,中國人前進的步伐如此迅速,以至於在1978年中國剛開始改革時,沒人會想到中國居然在2020年就實現了消除所有貧困的目標。

  中國的減貧目標與聯合國的2015年政策完全相吻合。那年,聯合國呼籲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以減少極端貧困。根據聯合國的統計,1990年世界上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數為19億,2015年為8.36億。在減少貧困人口方面,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通過一系列農業改革增加了農村地區的家庭收入,開始了該國的減貧進程。此後,中國成功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在新世紀,面對日益複雜的挑戰,中國不僅以消除國內貧困為主要目標,而且還設立了減少第三世界國家,特別是非洲貧困的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曾承諾,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脫貧。中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動員了許多地方官員直接入戶幫助困難家庭脫貧。在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前,中國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如今,中國5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我們知道,這些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實現。在過去幾十年裏,中國找到了正確的方向,並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很多正確的事情都需要做出犧牲,中國人的幸福是依靠他們自己奮鬥出來的。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