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向中企下黑手折射美國政客對華心態嚴重畸形
2021-01-08 16:17:3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美國領導人近日簽署行政令,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禁止通過8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式進行交易,其中包括在中國高度普及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是美國政客卸任前濫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的又一瘋狂行為。

  人們注意到,在國會山遭衝擊事件之後,美國領導人已經表態,稱新政府將在1月20日就職。而他這份行政令要在簽署45天后方能生效,這就給其能否獲得執行打上了問號。事實上,《華爾街日報》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説,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正在與財政部討論此舉是否會對資本市場産生廣泛影響,並説該計劃仍在討論中,可能不會進行。

  可見,這份行政令更像本屆美國政府臨下臺前“埋的一個雷”,目的是鞏固下一屆政府對華強硬立場,險惡用心可謂昭彰。

  過去四年,他們將中國視為最大戰略競爭對手,發動多點打壓。其中一個突出表現是將矛頭對準中國企業,特別是一些高科技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進行圍堵制裁,妄圖以此遏制中國發展。

  從竭力封殺5G技術領先的華為,到強盜般勒令社交媒體TikTok出售在美業務,再到最近施壓紐交所摘牌三家中國電信運營商,美國政府編織的理由,幾乎無一例外是它們威脅了美國“國家安全”,然而卻一直拿不出確鑿證據。

  以白宮此次行政令涉及的8款中國手機軟體為例,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它們“在美國遠沒有那麼普及”。比如,去年在蘋果和谷歌應用商店中,支付寶和微信應用程式的下載量分別為20.7萬次和160萬次。這讓美國政府刻意渲染“中企威脅美國安全”的説辭顯得虛偽無力。

  正如一些觀察人士所説,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無理打壓中國企業,折射出美國一些人對華心態已經嚴重畸形。

  首先,美國一些反華政客妄圖通過詆毀、打擊中國企業,抹黑中國形象,毒化美國社會對華認識。其次,隨著中國科技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和一批新銳企業的涌現,部分美國政客和産業精英出現“心態失衡”,試圖複製過往遏制他國企業的經驗,以不正當競爭手段制約中企發展,挽救自身不斷下滑的競爭力。此外,某些華盛頓鷹派還試圖通過封殺中企,阻遏中美經濟合作,加劇兩國“脫鉤”局面,來為自身積蓄政治資本。

  在商言商。面對美國政客對中企搞“政治迫害”的非理性行為,美國國內批評聲此起彼伏。比如,白宮2020年8月發佈禁止TikTok和微信下載更新的行政令後,美國地方法院裁決暫緩實施行政令。蘋果、福特、沃爾瑪等美國大型跨國企業對白宮強調,禁用微信可能會削弱它們在中國的市場競爭力。這足以説明,美國政客的瘋狂行為不得人心。

  外界注意到,與美國政客這些年瘋狂反華相伴的,是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熱情明顯下降。有數據顯示,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額在2016年達到465億美元峰值後,在2018年和2019年大幅下滑至54億和50億美元,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準。

  如果美方一意孤行,繼續以莫須有罪名打壓制裁中國企業,勢必會給兩國經濟合作製造更大阻力,讓美國自身付出高昂代價。長遠看,這也將削弱全球投資者對美國營商環境的信心,可謂典型的損人害己。

  再過十來天,美國即將迎來新一屆政府。無論從哪個層面考慮,避免“踩雷”、儘快糾正對華錯誤政策導向都是其明智之選。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這一點中國堅定不移。(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