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撕裂的美國)【國際銳評】政治極化不斷消耗美利堅的生命力
2021-01-15 17:30:4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趙宇靜

  進入權力交接期的華盛頓很不平靜,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一浪高過一浪。

  新年伊始,美國領導人的部分支持者衝擊國會山、試圖改變大選結果,引發震驚全美的政治風暴。接下來,在民主黨推動下,美國國會眾議院13日以“煽動叛亂”等為由,發起對現任領導人的二次彈劾。不少分析認為,這既是對其煽動暴亂事件“追責”,更是一場“政治清算”,以斷絕其未來東山再起的可能性。

  一幕幕政治鬧劇的背後,是美國社會深層次矛盾的集中爆發,也是混合著個人恩怨與黨派之爭的惡鬥升級。如今的華盛頓,政治極化已到了空前尖銳的程度。正如英國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所説,“美國現在是一個兩極分化嚴重的國家。共和黨和民主黨已經不在一個頻道上對話。兩方佔據不同的世界,導致的後果就是政府日益癱瘓”。

  確實,政治極化是美國政治生態一個鮮明特點。美國兩黨將黨派利益淩駕於國家和人民利益之上,彼此的纏鬥愈演愈烈。比如,美國領導人上臺之初,就視前任留下的醫保法案等重要政治遺産為“眼中釘”,一系列推倒重來的舉措引發美國內外政策急速轉向。此外,在是否修建隔離墻應對非法移民的問題上,兩黨針鋒相對,聯邦政府因此幾度“停擺”。

  即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兩黨也依舊相互拆臺,政治亂象有增無減。黨派成見阻礙了抗疫物資在美國各州公平分配,國家紓困法案因討價還價而長時間難産,缺乏協調統一的政策讓美國付出迄今2300多萬人感染、超過38萬人死亡的慘痛代價。

  空前尖銳的黨派爭鬥,令美國民主制度深層的“為鬥而鬥”色彩充分暴露。在權力博弈思維裹挾下,兩黨精英不以是非曲直行事,而是基於黨派利益展開攻訐。去年2月,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眾目睽睽之下手撕美國領導人國情咨文演講稿的一幕,可謂向全球展示了兩黨政治隔閡之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實上,黨爭權鬥在美國政壇由來已久。美國設立三權分立政治體制的初衷之一是,實現行政權與立法權相互制約。在現實政治運作中,總統權力與參眾兩院主導權難以被一黨同時掌控。這導致無論總統出自哪個陣營,其推動重大國家政策和立法出臺都絕非易事。由於兩黨均以追求執政權力為目標,“你死我活”成為常態,要麼使得關鍵政策難以形成共識,要麼導致因妥協形成的政策決定被輕易推翻。這也是美國眾多社會矛盾長期無法得到化解的根源之一。

  另一方面,美國社會結構正在經歷較大變化,社會階層利益分配不均。基於自身處境,不同群體對美國國家政策都存在不滿之處。為鞏固“基本盤”,美國兩黨針對社會福利、公平、外來移民等議題的政策出發點迥異,在國家治理層面上必然表現為難以調和的對立,最終傷害的是美國廣大民眾的利益。

  可見,美國政治極化的日益嚴重,既是政治體制痼疾的體現,也是社會矛盾危機升級的産物。這一現象絕不會隨白宮領導人的更迭而結束,相反,新一輪鬥爭正在醞釀進行中。

  人們注意到,儘管大選落敗,但美國現任領導人仍獲得高達7400多萬普選票,為歷史第二高。這表明,其背後的社會民意基礎仍十分強大,因政治對立激化社會暴力的風險正在集聚並可能外溢。近日,美國政治風險諮詢機構歐亞集團將“美國政治分裂”列為“2021年世界十大風險”之首。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潛藏于美國政體和社會深處的危機若無法解決,任何關於帶領美國實現“團結”的豪言壯語,恐怕都是無源之水。而不斷升級的黨爭權鬥,最終消耗的只能是美利堅的生命力。(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