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首度來滬 一連獻上五場演出 將年輕和冒險精神“打包”帶來上海

2018-10-19 09:43:18|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將年輕和冒險精神“打包”帶來上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夏伊執棒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上海首秀。 蔡磊磊 攝

  10月18日晚,“夢之隊”——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亮相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開啟一連五場駐場演出“琉森音樂節在上海”。這是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滬上首秀,也是第20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重要演出。

  為什麼來上海駐場演出

  在琉森音樂節演奏,對於全世界任何一支樂團來説,都可謂一種榮耀。去年夏天,上海交響樂團在音樂總監余隆的帶領下,在琉森音樂節上演了阿甫夏洛莫夫的 《北平衚同》、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五交響曲》。作為琉森音樂節歷史上首個受邀登臺的中國樂團,上海交響樂團讓世界聽見了中國聲音,也由此開啟了和琉森音樂節的友誼。如今,在上海交響樂團和經紀公司吳氏策劃的共同推動下,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來到上海駐場演出,讓中國樂迷“夢想成真”。

  帶領樂團來到上海的,是著名的“大鬍子”指揮家裏卡爾多·夏伊。2014年,指揮大師阿巴多與世長辭,兩年後,阿巴多曾經的學生夏伊接過了指揮棒,帶領樂團走進新的時代。今年,恰好是裏卡爾多·夏伊在琉森音樂節登臺首秀30週年。

  每年,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只有三到四個星期的“生命”,他們很少在琉森以外的地方演奏,更何況駐場。為什麼這次要來上海,而且一演就是五場?

  “中國的古典音樂市場方興未艾,對我們來説很有吸引力。”裏卡爾多·夏伊説,“琉森是一個美麗的小城,而上海是一座不可思議的大城市。我們希望可以無國界地進行藝術交流。這是我們第一次有時間在同一座城市待上一週時間。我們希望能探索這個城市,也希望這座城市的人們能真正了解我們。一場音樂會不夠,五場音樂會才能了解一個完整的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

  琉森的音樂精神是什麼

  每年的琉森音樂節都有一個主題,去年是“身份認同”,今年是“童年”。童年意味著永不停止的好奇心,一切都是未知的,天馬行空,不可思議。在音樂的世界裏,孩童般無邊無際的想像力尤為珍貴。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此次駐場上海的曲目,全都是他們在2018年琉森音樂節上演繹的曲目,充滿“童年”元素,好像真的把琉森音樂節從瑞士搬到了上海。

  昨晚音樂會全部是拉威爾的曲目,10月20日有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10月21日換成瓦格納的作品,而10月22日則是莫扎特和布魯克納。第四場音樂會中,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還將和中國鋼琴家張昊辰合作。“這次我們帶來了豐富的曲目,也打包了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精神帶到上海,我們期待上海音樂家和觀眾的真實反饋。”琉森音樂節行政與藝術總監邁克爾·海弗利格説。

  什麼是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精神?樂團中提琴獨奏沃爾夫蘭·克裏斯説:“相比于馬上就要慶祝140歲生日的上海交響樂團、已經80歲的琉森音樂節,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只有十幾歲,就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的‘精神’,對我來説就是一種年輕的精神,一種冒險的精神。”

  “這種‘精神’也是一種對音樂的熱愛。”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長號獨奏約爾·利恩補充説。每年夏天,約爾·利恩都非常期待去往琉森,和歐洲最頂尖的樂手們並肩而坐。這對他來説不是工作,而像一個小小的暑假。樂手們出於純粹的熱愛主動選擇了琉森,他們相互了解,分享對音樂的感受,彼此啟發,嘗試新的東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