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大陸便利措施溫又暖 台灣抹黑阻擋冷如冰

今年2月,大陸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後,各地都在不斷落實中。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26日在例行發佈會上指出,據統計,迄今為止大陸已有13個省區市的30個地方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出臺了更多具體措施,得到廣大臺胞、臺企普遍肯定和歡迎。這份大陸惠臺措施落實的“成績單”,讓臺胞在享受大陸惠臺禮包中,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便利舉措,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大陸的善意,獲得了廣大台灣同胞的認可和讚許,紛紛表示在大陸創業更順心、工作更舒心、學習更安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月26日,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在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9月26日,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在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反觀蔡當局,不僅僅不順應民意民願,不檢討不反思不改正當前的兩岸政策,反而在背離民意背棄民願的道路上越行越遠,利用完全執政的優勢,祭出行政嚴審、登出戶籍、取消待遇等手段,橫加阻擋臺胞享受便利舉措,人為干擾臺胞享有和平紅利,並一再的以惡意回應善意,用阻擋破壞交流,讓民眾充當意識形態的犧牲品,和改變兩岸現狀的遮羞布,造謠、抹黑大陸的便利舉措是“統戰”,蠱惑、誤導大陸的惠臺禮包是“打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在臺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的福建漳州,數百名兩岸青年6月10日正展開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周的參訪行程。在“登陸”臺青中,有不少是“首來族”。

在臺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的福建漳州,6月10日數百名兩岸青年展開了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周的參訪行程。在“登陸”臺青中,有不少是“首來族”。

其實,從臺胞登陸發展日趨成為常態,臺青紛紛登陸圓夢未來的民心所向,尤其是臺青一代用腳告訴蔡當局來看,任何團體、任何政黨、任何人都阻擋不了他們登陸的腳步,都割捨不斷兩岸同胞的情感認同和文化聯結,都改變不了他們搭乘大陸經濟快車的信心。因為,臺胞在大陸的獲得感實實在在、貨真價實。

 

誠心與虛偽,一眼明瞭。31條便利舉措,讓臺胞更加認知大陸、感悟大陸、融入大陸,一帶一路、十三五規劃、雄安新區等多個商機,為臺胞提供了廣闊的創業空間,也讓臺胞紛紛拋開政治阻擋,從觀望到堅持,從猶豫到自信,臺胞在搭乘大陸經濟快車中,感受到了大陸的誠心,也就是為臺胞辦事、服務的誠心,正在讓臺胞選擇大陸擁抱未來。如果薪酬問題、留人環境、激勵措施是臺胞離島登陸的硬傷,先政治後經濟、整天搞政治鬥爭、政黨權謀高過為民服務、政黨利益超越民生權益可謂是蔡當局失民心、惹民怨的軟肋,口頭要當臺胞的靠山,讓臺商回臺投資發展,但實際行動卻説一套做一套,這也讓臺胞一眼明瞭的看出和感受到了哪些是誠心,哪些是虛偽。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月1日起,台灣同胞可申領台灣居民居住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便利與阻擋,一清二楚。大陸31條便利舉措大禮包,條條溫暖臺胞心坎,條條體現兩岸一家親。開放力度前所未有,涉及領域寬、含金量高、福利便利多,臺胞紛紛表示每一條舉措都是大陸打開大門,給同胞的關愛和擁抱。比如大陸制發台灣居民居住證,為臺胞在大陸工作、學習、生活、創業帶來了諸多便利,出行更加快捷省時,辦事更加高效快速,解難更加順心安心,這項便民、利民的政策順民意、得民心,積極回應了廣大臺胞訴求,受到臺胞廣泛歡迎。這也是大陸分享商機機遇、提供同等待遇的具體體現,為臺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個例縮影。但是,蔡當局卻無視臺胞的實際利益和切身需要,不斷的進行阻擾和恐嚇,以“逢中必反”的心態和“紅色威脅”的手段,不惜以修改、嚴審、控制等多種招法對臺胞在大陸申領居住證進行管制、限制、威脅。據不完全統計,到9月10日止,短短10天已有超過2.2萬名臺胞申領了居住證。這充分説明,這是一項真正造福於民、廣受臺胞歡迎的好政策。是阻擋還是便利,臺胞只有公斷,也一清二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臺胞陳瑞明展示自己使用台灣居民居住證購買的動車票。

臺胞陳瑞明展示自己使用台灣居民居住證購買的動車票。

大陸31條措施,為臺胞辦實事解難題謀福祉,滿足了他們在大陸居住、就業、創業、學習、工作、出行的便利需求,解決了他們辦理購票、取票、旅館住宿、銀行、保險、證券、購物業務等問題,展現了大陸為落實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的善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誠意。然而,蔡當局不管是惡意中傷、抹黑造謠、威脅阻擋、干擾破壞,還是卡、限、查、扣,只會讓臺胞怨聲四起,苦不堪言。

 

不畏浮雲遮望眼。大陸正積極行動,紮實推進落實‘惠臺31條’,讓台灣同胞切實受益。奉勸蔡當局少做危害臺胞利益之事,多些為臺胞服務之心,不要逆潮流而動,逆民心而為。(本文作者係兩岸觀察欄目特約觀察員賈永輝;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臺籍教師在大陸:“31條措施”解決了我的兩大難題

2018-09-21

臺籍教師在大陸:“31條措施”解決了我的兩大難題

 

臺籍教師、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副教授鄒鴻泰。(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老一輩常説的一句話是‘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如今台灣青年的新流行是‘來來來,臺清交;去去去,去大陸’。越來越多台灣青年探索職涯的第一步,從大陸開始。”9月20日上午,2018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研討會在江蘇昆山開幕。在浙江溫州就業發展兩年的臺籍教師、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副教授鄒鴻泰正分享著自己在大陸就業的經歷與感受。

 

大陸教師就業條件優渥,台灣給不了

 

曾在台灣任教的鄒鴻泰,在來到大陸前因為台灣每況愈下的教師職業環境而陷入迷茫期。2016年,他從媒體報道上看到大陸各高校開始提供優渥的薪資條件並廣徵海外優秀人才,台灣不少優秀及資深的教師紛紛前往大陸尋找機會;此外,距離台灣直航僅有53分鐘的溫州,正對創新創業人才有大量的需求與培養,這對專攻創業人才培養的鄒鴻泰來説是莫大的福音。同年,他決定與同為高校任教的妻子一同辭去工作,並帶著小孩選擇溫州就業,追求人生第二階段的目標。

 

“大陸高校的薪資結構雖然是與台灣相似,但不同的是採取一人一議薪資模式,即你夠優秀、能力夠好就可以領比台灣更高的工資”鄒鴻泰表示,在溫州他享受到了免費住房、安家費、科研經費、授課時數少等福利,此外還安排配偶就業與協助子女就學,在課後閒暇之餘有更多彈性的時間可以進行崗位創業。而這些條件,都是台灣高校所無法提供的優點。

 

“31條措施”提供就業生活保障,赴陸不後悔

 

今年“31條措施”出臺後,大陸各省市紛紛出臺配套措施。其中,浙江省在7月發佈的《惠臺76項措施》解決了他擔憂的兩個問題:子女就學及職業規劃。“政策中,合法就業的臺胞其子女可按照規定在所在地學校就讀;此外還提到台灣同胞來浙江高校從事教學研究工作,在台灣的任職資歷給予承認,學術成果可納入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等工作評價體系。”這兩條措施對鄒鴻泰來説是對未來生活和職業生涯的最佳保障。

 

鄒鴻泰表示,隨著18位港澳臺居住證開放申領,台灣同胞在大陸參加社保、上學、就醫、交通等方面更是獲得了極大的便利,他直言當初選擇來到大陸、來到溫州就業一點也不後悔。未來,他希望以創業導師的職業身份,為來溫州發展的台灣青年保駕護航,“希望兩岸的青年未來能與我一樣,在大陸找到心中的目標與夢想。”(中國台灣網9月20日昆山訊   記者 陳文韜)

展開全文

兩岸企業家熱議“31條惠及臺胞措施”:正持續釋放利好

2018-09-21

20日上午,兩岸企業家在江蘇昆山熱議《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條惠及臺胞措施”)在大陸各地積極推進情況。他們認為,“31條惠及臺胞措施”正持續釋放利好。

 

當日,“成功從這裡起步”2018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研討會在江蘇省昆山市舉行。本次研討會由兩岸企業家峰會主辦。

 

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郭金龍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台灣青年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融入大陸建設發展的方方面面。今年2月,國臺辦等部門共同發佈的“31條惠及臺胞措施”,提出了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在海峽兩岸引起了廣泛關注,産生了深遠影響。

 

“這些政策措施,是我們共享改革成果、為台灣同胞排憂解難的實際行動,也是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郭金龍指出,這體現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同胞心靈契合的鮮明特徵。

 

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表示,很高興看到“31條惠及臺胞措施”發佈,進一步提出多項具體辦法。各相關城市紛紛落地相關細節。“這些措施和辦法,加以落實,將益於赴大陸就業、創業的青年放眼世界,尋求新平臺、新機會。”

 

臺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當日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大陸市場對台灣青年而言,更容易切入。兩岸青年更容易合作。若他們相輔相承,事業將發展更快。“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出臺,會吸引更多台灣企業、青年參與大陸市場發展。(中新社昆山9月20日電  朱曉穎 黃瑩)

展開全文

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劉大貝:“31條惠臺措施”吸引更多臺青到大陸實現夢想

2018-09-11

中國國民黨中常委、台灣中華經濟貿易合作促進會理事長劉大貝10日表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條惠臺措施”)對臺胞很方便,吸引更多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實現夢想。

 

近日,由劉大貝擔任團長的台灣青年精英考察團到河北參加第十六屆冀臺(張家口)經濟合作洽談會。10日,該考察團一行參加了此次洽談會的兩岸青年文創産品市集、“民宿+旅遊”對接交流會等系列活動。

 

據劉大貝介紹,該考察團成員主要是在台灣不同領域的精英青年。他認為,新的時代也是新的機遇,此次這些台灣精英青年都很主動想來看看河北有什麼機遇,尤其是現在兩岸關係低迷,這些青年覺得更應該加強兩岸和平發展的交流,尤其是促進經濟融合發展。

 

常年擔任台灣高校教授的劉大貝稱自己跟台灣青年人交流很多。他表示,大陸機遇很多,現在台灣青年對大陸很嚮往,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來大陸讀書、就業甚至成家,“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31條惠臺措施’對臺胞很方便。”劉大貝稱,台灣青年對此十分關注,尤其是在大陸的居住問題。他建議,在各地逐漸細化這些措施時,希望可以對此更完善、更開放或者對臺胞有更多照顧方式。(中新社石家莊9月11日電  記者 李茜)

展開全文

台灣青年農人“登陸”覓商機:心動不如行動

2018-09-10

“對於像我這樣的年輕人而言,當務之急就是要趕緊找好項目,才能抓住到大陸發展的機遇。”對於兩岸農業合作發展的前景,台灣雲林農産物流中心(股)公司專員陳奎宏充滿嚮往。

 

9日,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採購訂貨會(簡稱“農訂會”)正在“鄭成功故里”福建省南安市舉行,吸引許多臺農臺商特別是台灣青年農人參與其中。

 

1987年出生的陳奎宏,已經是第三次來“農訂會”參展。他表示,大陸出臺的一系列惠臺政策令人心動,好機會擺在眼前,心動不如行動。

 

“現在的狀況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果有了好項目,就能乘勢在大陸有一番作為。”在陳奎宏看來,“參加‘農訂會’等在大陸舉辦的各類展會,是尋找好機會、好項目的最好方式。”

 

同樣是“80後”,台灣協發國際媒體事業部、優耕傳媒召集人林怡芳也對大陸市場充滿憧憬,“這是我們第一次帶産品走出台灣,到大陸參展。”在熙熙攘攘的“農訂會”台灣特色館裏,林怡芳和夥伴們向來往客商介紹著産品。

 

“我們這次推出全新概念的雪茶,原料來自於台灣隙頂,採取傳統老茶師古法手工全新概念,在殺青後直接急速冷凍,最大限度保留茶葉剛採摘時的天然芬芳。”林怡芳説。

 

以台灣雪茶為例,林怡芳闡述了台灣農業企業對大陸市場的重視。“雪茶預計是9月底才正式上市,目前都是預購登記,可以説是兩岸同步推廣,第一時間把來自台灣高山的甘甜味道分享給大陸民眾。”

 

“在推廣産品、打開市場知名度的同時,我們也從展會中收集很多建議,更深入了解大陸市場。”林怡芳表示,回台灣後,會匯總這次參展的情況,制定出更合適的行銷策略,希望可以成功進駐大陸市場。

 

今年9月1日起,台灣同胞可在大陸申領台灣居民居住證,讓越來越多台灣同胞萌生到大陸尋找發展機會的想法。

 

“8月底知道這個消息,因為忙著參展,還沒來得及去辦理。”台灣旭翔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裕源説,今年以來,大陸出臺的惠臺政策、居住證政策讓我們很感動,覺得很貼心。

 

從2013年起持續參加“農訂會”,張裕源感觸尤深,“大陸的變化實在太大,高鐵、電子商務、城市建設發展迅猛,不僅是對臺商,對台灣的年輕人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張裕源告訴中新社記者,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孩子也經常到大陸來走走看看,在上大學的時候還到大陸做交換生,不斷熟悉和了解大陸,為將來到大陸發展提前做好準備。

 

“小而精巧”的台灣現代農業十分發達,而大陸在推廣物聯網、人工智能應用和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等方面有長足進步。“如果優勢互補,兩岸農人尤其是青年農人間的交流合作大有可為。”“農訂會”主辦方負責人表示,從今年“農訂會”參展的情況來看,已經有不少台灣青年農人“動”起來了。(記者 孫虹)

展開全文

“31條”深深打動台灣青年的心

2018-09-04

【編者按】2月28日,《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發佈實施,涉及投資、經濟合作、文化影視、教育及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等多個領域,台灣民眾熱切關注這些“同等待遇”,不少省市陸續出臺貫徹實施“31條措施”的具體細則,讓臺胞臺企有更多獲得感。中國台灣網現推出【31條措施專家解讀】系列,通過專家觀點和視角,向兩岸民眾更加全面地解讀“31條措施”。本篇文章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黨朝勝撰寫,題為《“31條”深深打動台灣青年的心》。

 

“31條”出臺雖僅短短幾個月,已然引領兩岸交流出現新高潮,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呈現新局面,尤其對台灣青年的影響更為明顯。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只要繼續沿著既定對臺方針路線不斷前進,兩岸同胞攜手共圓中國夢的光明前景指日可待。

 

一、兩岸交流掀起新高潮,兩岸融合進入新階段

 

“31條”公佈後,大陸各省市、各部門迅速行動,結合地區特色與自身職能出臺系列細化方案。這些舉措讓已在大陸經營多年的臺商投資條件更加優沃,投資方向更明確,投資品質不斷上升,投資回報也不斷增加。其他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廣大台灣同胞也獲得了空前寬鬆的環境。面對機遇,廣大台灣同胞不顧臺當局的種種干擾、阻撓措施,掀起了一波“西進潮”,讓兩岸交流出現新高潮,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進入新階段。

 

當然,獲得感更明顯的應該還是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與生活的台灣青年。學習方面,台灣學子赴大陸求學由“心動”變為“行動”,涌現新一輪“大陸求學潮”。就連高中生也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到大陸上大學,並且,其目標不再限于幾大名校,地區也不僅限北上廣深。創業方面,隨著大陸多地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示範點)、具有濃厚台灣元素的創客中心和平臺的紛紛建立,台灣青年獲得了更多機遇。有的在老一輩臺商的指引下直奔目標,更多的則是自行前往開創一片新天地,正從“打工一族”變成“圓夢一族”。就業方面,不僅中國銀行等大型國企針對台灣青年的就業信息引來台灣青年“排長隊”,就連一些大學生也將實習之地選在大陸。尤其在與台灣地區有著先天關聯的閩南地區,更是台灣青年創業、就業的集中地區。並且,隨著在大陸創業、就業人數的迅速增加,台灣青年的公共參與意識和行動也不增強。如在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就有35位台灣青年曆經層層選拔出任多個小區的主任助理。還有台灣青年因表現突出,今年首獲“福建青年五四獎章”、“廈門青年五四獎章”等殊榮。生活方面,隨著就學、創業與就業參與的深入,隨著在大陸學習工作時間的延長,不少臺胞開始整家庭遷到大陸,另有一對對志趣相同的兩岸青年男女紛紛組建起跨海家庭,真正實現了“兩岸一家親”。

 

面對當前兩岸的這種新交流新融合局面,有媒體稱之為,“老三通”即“通商、通航、通郵”之後的“新三通”,即“通婚、通就業、通升學”。不僅如此,台灣青年對大陸的認知開始發生深刻變化。有人表示,他們到大陸後才發現親眼所見與島內道聽途説完全不同,並深深認同“兩岸社會融合發展尤其重要,特別是青年交流至關重要”。兩岸同胞“心靈相通”已然在青年間發芽成長,並日益茁壯。

 

與此同時,“31條”公佈後島內民調機構跟蹤民調也顯示島內民意已悄然變化。“31條”公佈不久,台灣青年認為大陸對臺友善的比例超過40%,願登陸發展的比例近60%,2/3認為“31條”對穩定兩岸關係有幫助,超過70%的青年對臺當局缺乏信心。近期,就連偏綠民調也顯示,“台獨”支持率快速下降,比蔡英文當選時少13個百分點近300萬人。島內輿論調侃,近幾年“被刻意發明的”、民進黨蔡英文津津樂道的“天然獨”原來“這麼經不起考驗!”民調還顯示,隨著大陸落實“31條”,島內民眾對“台獨”和民進黨的支持度也不斷下滑,尤以青年為甚,進而嚴重影響到民進黨年底“九合一”的選情。

 

  二、兩岸交流融合的持續深入離不開大陸工作思路的新發展 

 

“31條”實施時間雖短,卻已獲得兩岸尤其是台灣同胞的高度認同支持,可謂旗開得勝。究其原因:

 

首先,“31條”順應了民族復興的歷史潮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包括廣大台灣同胞在內的所有中國人的夙願,當前是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這一偉大夢想的關鍵時刻。“31條”在此背景下出臺,是在貫徹落實習近平對臺工作重要思想與十九大精神,是在順應了民族復興的歷史潮流。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其次,“31條”充分貫徹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解決當前兩岸關係發展困境,當然要貫徹這一精髓,準確抓住當前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長期以來,“台獨”分裂勢力始終想將兩岸政治分歧轉化為兩岸同胞間的對立,讓統“獨”矛盾成為兩岸關係主要矛盾。民進黨重新執政後,這一趨勢更甚。但事實上,當前兩岸關係的主要矛盾是,兩岸交流現狀已嚴重滯後於兩岸同胞日增長的擴大兩岸交流、加速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強烈需要。正因此,習總書記提出“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這一整體構想,併為落實該構想,提出了“同等待遇”、“心靈相通”的具體要求。“31條”便是具體舉措。

 

再次,“31條”迎合了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大陸黨和政府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明確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方略。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廣大臺胞自然是大陸黨和政府的服務對象,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自然是大陸黨和政府的努力方向。這種心聲是“合則兩利,融則雙贏”。正因此,儘管當前兩岸之間的溝通協商合作渠道受到“台獨”嚴重干擾,但大陸促進民族利益,維護臺胞權益的決心信心與誠意都不會受到絲毫干擾,推出並落實“31條”就是決心信心與誠意的具體體現。

 

最後,“31條”反映了大陸“兩手都硬”的治理方式。解決當前兩岸問題離不開兩手:反對“台獨”分裂、推進兩岸交流融合。兩手都要硬,同時協調好兩手間的關係。日前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時的講話,提出了“四個堅定不移”就是大陸的明確立場。具體到當前,雖然反“獨”鬥爭激烈,但並不會影響到大陸黨和政府維護兩岸同胞權益、促進兩岸同胞福祉的決心信心與誠意。從“31條”實施的效果看,不僅將維護台灣同胞權益推向了一個新高點,也將反“獨”鬥爭推向了一個新階段,即用事實戳破“台獨”謊言,用行動促進臺胞福祉。

 

有比較才能鑒別。“台獨”分裂只會讓台灣越來越窮,越來越亂;交流融合只能讓台灣同胞擁有更多機遇,學習、創業、就業、生活越來越好。“31條”讓人民高興讓人民滿意,自然能獲得人民積極響應。行百里半九十,好的開始只是成功的一半。當前,“31條”僅是開局,兩岸同胞只有更加謙虛謹慎,繼續努力,才能找到更多共同語言和利基,兩岸同胞攜手共圓中國夢也才會變得更加深入人心。(作者:黨朝勝,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展開全文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違民意失人心

2018-09-27

海峽飛虹消息:針對台灣有關方面近日公告修改相關規定,進一步限縮兩岸人員往來與交流,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9月27日應詢表示,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交往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民進黨當局出於一黨之私和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大開歷史倒車,不斷為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設置障礙,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損害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權益,背離民心民意。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只能進一步喪失人心。   

 

安峰山表示,我們將繼續本著“兩岸一家親”理念,擴大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兩岸人員往來,為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增進共同利益,促進心靈契合,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克服困難、排除干擾,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展開全文

“台獨”政黨提案稱持大陸居住證者要除臺籍 臺媒:變相懲罰台灣人

2018-09-26

大陸9月1日開放申請港澳臺居住證,已有超過萬人申請。不過“台獨”政黨“時代力量”黨團26日聲稱將進行“提案”,要剝奪申請者臺籍。有學者認為,這種做法只是變相懲罰據實申報的臺商、就學人士。

 

台灣《聯合報》9月25日報道,“時代力量”黨團公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要求剝奪申請人台灣戶籍,預計10月2日會進入臺“立法院”程式委員會。

 

“提案”宣稱,持有居住證者視同領有大陸地區護照,喪失台灣戶籍及相關權益,另增設2個月“反悔期”,讓申請者可登出居住證。申請後30日內若未向主管機關申報,還將處以資金處罰。

 

對這一“提案”,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王高成警告,除非有和大陸的協商機制,否則立法提案只是變相懲罰據實以報的臺商、就學人士,限縮兩岸交流。

 

“台獨”政黨提案稱持大陸居住證者要除臺籍 臺媒:變相懲罰台灣人

 

“時代力量”擬提案要求剝奪申請大陸居住證者的台灣戶籍(圖片來源:台灣“中央社”)

 

根據統計,有40.7萬台灣民眾赴大陸居住、工作。王高成説,居住證並非身份證,只是方便在大陸就學、工作人士,不違反現行所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臺當局頂多可對此使用“申報機制”。

 

但現在“時代力量”和民進黨的“立委”卻要擬法處罰申請民眾,王高成認為做法過當,想藉此限縮兩經濟交流,為爭取年底選票採取的嚇阻作為,流於意識形態,若真的“修法除籍”,只會讓社會大眾更加不滿,法律也難以實行。

 

“台獨”政黨提案稱持大陸居住證者要除臺籍 臺媒:變相懲罰台灣人

 

王高成認為“時代力量”做法過當(圖片來源:東森新聞網)

 

國臺辦此前已介紹,臺港澳居民居住證9月1日開放申領以來,10天就有2.2萬台灣民眾申請。

 

針對“時代力量”等島內“獨派”如此做法,也有臺媒分析其動機。《聯合報》9月25日評論稱,就算“時代力量”黨團提出所謂“修正草案”,剝奪申請人台灣戶籍,也是變相懲罰台灣人,但在大陸利好措施面前,仍是沒有解套辦法。

 

文章認為,就市場而論,台灣確實遠不如大陸,消費人口天差地遠,若申請“港澳臺居住證”,能提升立基點,增加工作、生活上便利性,當然有一定程度吸引力,申請人數也因此突破萬人。

 

文章稱,民進黨迄今尚未提案,更擔心引發臺商更大反彈,但不論再怎麼“修法”陸方不提供申請人資料的話臺當局也無從查起,最後立法形同虛設,“時代力量”的提案不過是與民進黨搶食“獨派”選票的話題罷了。【環球網綜合報道】

展開全文

臺當局欲限縮持陸居住證臺胞權益 新竹議長批:愚蠢

2018-09-21

臺當局欲限縮持陸居住證臺胞權益 新竹議長批:愚蠢

 

新竹市議會議長謝文進認為,臺當局決定對領用大陸居住證的留陸台灣人祭出嚴密管制辦法,是把台灣子弟和人才往外推的愚蠢做法。(圖片來自臺媒)

 

據台灣“東森新聞雲”報道,台灣新竹市議長謝文進21日召開記者會,針對日前蔡英文當局決定對領用大陸居住證的留陸台灣人祭出嚴密管制辦法,表示不認同。謝文進説,強制申報,不申報就處罰;還要限縮領居住證台灣人權益,不準擔任台灣公職、不準回臺參選,這是在搞黑名單還魂的勾當,是把台灣子弟和人才往外推的愚蠢做法。

 

謝文進説,我有臺商朋友在大陸創業很多年了,他們和他們的太太最近向我反映,大陸核發留陸台灣人居住證,是給他們買車票的方便,讓他們生活得更輕鬆自在。民進黨當局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假設領大陸居住證的台灣人會威脅台灣安全,而祭出強制申報造冊辦法。

 

謝文進指出,戒嚴時代的黑名單,是依據當事人言論、所參加團體而進行列管,是個案的累積,只有很少數民眾被限縮權利。今天的蔡當局則是對領陸居住證臺民,不分青紅皂白,一體申報造冊,且不講究有無證據,就打算全部限縮其權利,這樣還魂的黑名單,比戒嚴時代還長且更嚴。這種針對旅陸臺商、臺眷、臺幹、臺生的歧視性立法,不容於民主自由社會,不容于現代化的台灣。我作為競選下屆新竹市長的候選人,有責任站出來發聲,臺商和他們的家人也希望我在議會能提案促請蔡當局不要再把台灣子弟、台灣人才往外推了。

 

謝文進並請民進黨和蔡當局的官員想一想,大陸政府一為台灣人做好事,台灣當局就懲罰自己的人民,這樣下去,這個當局還會得到台灣人的支持嗎?(中國台灣網9月21日訊  娟子)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