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2018年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

2018年是兩岸“政治冷對抗、民間熱交流”的一年。在過去的這一年中,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有效壓制蔡英文當局“倚美抗中謀獨”路線,引領島內政治生態及社情民意發生積極變化,維護了臺海大局總體穩定,推動了兩岸關係克難前行。

 

一、大陸“高壓遏獨”穩住臺海總體局勢

(一)蔡當局頑固推行“親美反中謀獨”施政。一是公然否定“九二共識”,拋出“不會屈從退讓”等“新四不”,打造“兩岸法制防衛機制”,構建“整體安全戰略”,全面收緊兩岸人員往來和民間社會交流。二是宣揚“務實台獨論”,發動“反併吞”遊行,縱容“急獨”活動,推動“修改課綱”、“去蔣化”等“去中國化”進程。三是配合美“以臺制華”戰略,宣稱願“盡一己之力協助美國發展經濟”,通過赴美竄訪、採購大豆等方式“拉美挺臺”、“助美遏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年5月11日,空軍蘇-35戰機與轟-6K戰機編隊飛行。

2018年5月11日,空軍蘇-35戰機與轟-6K戰機編隊飛行。

(二)大陸綜合精準施策有效震懾“台獨”。一是多次宣示“我們偉大祖國的每一寸領土都絕對不能也絕對不可能從中國分割出去”,“我們有堅定的政治決心和強大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台獨”發出強烈警告。二是連續舉辦南海閱兵及臺海東海實彈演習,逐步實現“常態化”、“體系化”、“實戰化”“繞島巡航”,有效壓制“台獨”氣焰。三是繼續阻止臺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國際刑警組織,陸續與多米尼加、布基納法索、薩爾瓦多建交,推動國際航空、酒店、考試等機構更改涉臺錯誤稱謂,鞏固國際“一中”格局。四是通過進博會、APEC峰會、G20峰會及安倍訪華等開展元首外交,美日等重申“一中”政策。五是成功阻止“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過關,證明“變相台獨公投”不得人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年5月26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布基納法索外長巴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布基納法索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2018年5月26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布基納法索外長巴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布基納法索關於恢復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二、大陸“主動釋惠”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一)為臺胞臺企登陸發展提供“同等待遇”。2018年2月底發佈“31條惠臺措施”後,陸續有22個省區市的60個地方出臺具體辦法。7月廢止“就業證”政策,8月推出“居住證”政策,為臺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提供3項權利、6項基本公共服務和9項便利。此舉在島內引發強烈反響,教師、醫師、律師等群體紛紛“西進”,年輕人願意到大陸發展的比例升至59.6%。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港澳、台灣居民居住證樣本)

(圖:港澳、台灣居民居住證樣本)

(二)持續深化國共政治互信與兩岸民間交流。2018年大陸邀請連戰、洪秀柱、蕭萬長等來訪,吳敦義、馬英九等公開表態“最終目的是國家統一為原則”、“不排斥統一,不支持台獨”,藍營縣市長紛紛支持“九二共識”、成立“兩岸工作小組”。續辦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及“滬臺雙城論壇”,規模和成果迭創新高。正式開通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這被譽為“兩岸一家親”的生動實踐。2018年1-11月兩岸貿易總額達2090.8億美元,臺胞來大陸562.9萬人次,“首來族”約40萬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前來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的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右)與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中評社 秦正陽攝)

前來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的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右)與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中評社 秦正陽攝)

(三)島內民意“統升獨降、厭鬥望合”。台灣“陸委會”等民調顯示,島內民眾主張“儘快統一”的比例超過“儘快獨立”,對大陸好感度超過反感度,泛中國人認同逾65%、中華民族認同達86%。60%不滿蔡的兩岸施政,65%對蔡處理兩岸關係沒信心。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操弄“反中牌”失效,韓國瑜“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政見引發強烈共鳴。

 

三、2019年兩岸關係展望

 

今年是2020“大選”的關鍵年。民進黨為保住政權,很可能加速“擁抱深綠”,甚至狗急跳墻,通過操弄“公投”、“去中國化”等手段,煽動兩岸對立,拉抬選情騙選票。美國也會加大力度打“台灣牌”,通過制定“親臺法案”挺臺參與國際活動、加大對臺軍售、介入2020“大選”等方式插手兩岸關係。

 

但島內老百姓日益認識到“台獨是死衚同、走不通”,認識到“台灣是特朗普貨架上的商品,當然會被出賣”,認識到“民進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兩岸關係好,台灣才更好”。蔡英文很可能創下“執政一任即下臺”的紀錄,兩岸關係將重新迎來和平發展的歷史機遇和光明前景。(作者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劉世洋 此文僅代表其個觀點)

蔡當局連大陸修圖軟體也要禁 網友:井底之蛙,夠了

2019-01-25

近日,島內一些部門宣佈禁用華為手機,民進黨當局也開始對大陸高科技設備“下黑手”,甚至宣稱要在3月底之前出爐一份“陸企黑名單”。24日,島內綠媒《自由時報》又爆料稱,臺“行政院”將於近日發佈有關公務機關採購及使用大陸産品的“處理原則”,不僅大陸微博、微信平臺“中槍”,甚至臺當局連大陸的修圖軟體也不放過。

 

據《自由時報》24日報道,臺“行政院”宣稱為防止“泄密”,預計將在下周公佈所謂的“行政命令”,向島內所有公務機關説明採購及使用大陸産品的“處理原則”,並且“會清楚規範”,包括禁止公務使用的手機及電腦下載及連結所有大陸社交網站及社交平臺,諸如微博、微信,百度等搜尋引擎,另外,報道還稱,基於有些人拍照後喜愛使用修圖軟體,這項“行政命令”還將明令禁止安裝及使用大陸的修圖軟體。

 

至於大陸一些購物網站,報道稱,原本島內公務手機、電腦就禁止連結登錄,因此不會出現在此次發佈的“行政命令”內。

 

消息被曝光後,有島內網友認為,臺當局“井底之蛙”的做法,不必意外↓

 

蔡當局連大陸修圖軟體也要禁 網友:井底之蛙,夠了

 

有網友酸,民進黨選舉輸了,臺當局還要怪別人還搞事情,“夠了”↓

 

蔡當局連大陸修圖軟體也要禁 網友:井底之蛙,夠了

 

也有網友認為,歐美對大陸電子産品開“黑槍”,“你(臺當局)也跟著禁,好一個跟屁蟲”↓

 

蔡當局連大陸修圖軟體也要禁 網友:井底之蛙,夠了

 

而消息傳到地方縣市,新北市政府24日稱,目前還未接獲公文,暫時無法確認如何配合“行政院”的“命令”。但市府內部對此感到非常錯愕,並直言“太誇張了”,還有官員斥責,“台灣本來就不該莫名其妙介入中美摩擦,充當炮灰求取美國好感,其他地方難道全都這麼做嗎?”。

 

台灣“聯合新聞網”24日還報道稱,為推銷台灣觀光,臺當局及地方縣市均在大陸新浪微博設有官方旅遊賬號,例如“交通部觀光局”的“個人遊台灣”、“最台灣印象IN上海”,地方縣市則有“趣台北”大玩台中“等,因此臺”行政院“此次推出”行政命令“,報道稱,”後續如何因應也引人矚目“。

 

23日,《自由時報》剛報道,臺“行政院資通安全處處長”簡宏偉在接受日媒採訪時宣稱,“可能會在3月底前,完成並公佈一份可能構成安全威脅的中國公司黑名單,並不時更新”,報道稱,除了華為之外,大陸電信大廠中興通訊、監視器製造商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及大華技術等公司,都可能登上第一波“黑名單”。而計算機製造商聯想也可能被臺當局下禁用令。

 

台塑總裁王文淵23日就在出席台塑年終暮年會上稱,他有兩部手機,一部是蘋果,一部就是華為。他表示,平時華為手機用來照相,性能非常好。而且還笑稱,“我又不是什麼大官,沒有人會想偷聽我的電話”。

 

國民黨“立委”許毓仁23日也質疑稱,封鎖華為等企業是假議題,只是民進黨當局要表達對美國的忠誠度而做的行為,實質意義不大,但台灣何必捲入陸美貿易摩擦之中?如果陸美談判有成果,台灣又該如何自處?

 

台灣《中國時報》此前也曾發表評論稱,禁用大陸華為等某些産品,重點在其政治意涵,蔡當局是想展現台灣是美國“忠實追隨者”的立場,但這傷害了兩岸民族感情、同胞情誼,不利於2019年的兩岸關係發展。還有臺媒援引島內學者觀點直指,台灣需要幫助的時候,大陸總是雪中送炭,然而在大陸需要幫助的時候,台灣卻落井下石,這不像同胞所為。

展開全文

大陸首家互聯網融媒體平臺落地台灣地區

2019-01-25

1月24日,“聽,愛在台灣”——愛音斯坦FM落地台灣地區、服務海峽兩岸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台灣會館成功召開。發佈會上,愛音斯坦FM 對過去三年在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上取得的成果做了總結展示。愛音斯坦FM台灣站正式落地、“第三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地區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拉開序幕。  

 

大陸首家互聯網融媒體平臺落地台灣地區

 

據悉,此次活動由愛音斯坦FM主辦,相關政府部門指導。得到了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對外聯絡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華夏經緯網、中國華藝音像實業有限公司、星空衛視等機構的大力支持。

 

大陸首家互聯網融媒體平臺落地台灣地區

 

新聞發佈會包括愛音斯坦FM台灣站開站儀式、第三屆“海峽兩岸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啟動儀式。

 

大陸首家互聯網融媒體平臺落地台灣地區

 

政府相關部門領導,知名學者,商界領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國內主流媒體,以及清華大學北京校友會,溫哥華校友會等清華校友數百人齊聚發佈會現場,共同慶祝這樣令人激動人心的時刻。

 

大陸首家互聯網融媒體平臺落地台灣地區

 

愛音斯坦FM創始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溫哥華校友會副會長解卿表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而文化正是連接兩岸兄弟姐妹們的最完美的橋梁。作為大陸首家落地台灣地區的新媒體平臺,愛音斯坦 FM 將秉持傳承中華經典文化、服務海峽兩岸的宗旨,為兩岸地區用戶持續提供高品質內容,更好地為兩岸用戶服務。

 

大陸首家互聯網融媒體平臺落地台灣地區

 

愛音斯坦FM聯合創始人劉永剛、台灣地區執行長林上紘認為,他們堅信大家對於中華經典文化之美,有著相同的追求與敬畏之情。以文化作橋,以聲音作線,愛音斯坦 FM 在台灣地區的落地,必將對兩岸文化的交流與交融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大陸首家互聯網融媒體平臺落地台灣地區

 

值得關注的是,大賽組委會秘書長孟祥利對外宣佈,“第三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地區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正式啟動,並表示,大賽還將舉行“兩岸詩歌節”“少兒詩歌大賽”“兩岸主播聯誼”等活動。

 

 

大賽組委會執行主席,中廣聯合會廣播文藝委員會常務副會長王鳴鐸先生感慨道,在大賽中,他看到兩岸同胞們對傳統經典詩文的熱情,在比賽中的激烈比拼將同根同源的文化交流推上新的高潮,他期待看到未來有更多優秀的兩岸選手參與到大賽中來。

 

大陸首家互聯網融媒體平臺落地台灣地區

 

大賽評審委員會主席,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華先生相信,在兩岸選手的共同參與下, “第三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地區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會成為更高水準的文化大賽。

 

大陸首家互聯網融媒體平臺落地台灣地區

 

作為華語世界的融媒體平臺——愛音斯坦FM以傳遞華語世界聲音,影響大中華地區,服務海峽兩岸,直播美麗中國為使命。長久以來,愛音斯坦FM 一直致力於寶島文化的建設和傳播。2017年成功舉辦“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地區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在台灣地區收穫空前好評,大賽將台灣用戶對傳統經典的熱情推上新的高潮,並得到中國國民黨原主席洪秀柱親筆題詞“傳承有道 雲水襟懷”的祝賀。

 

大陸首家互聯網融媒體平臺落地台灣地區

 

2018第二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地區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大賽”更是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反響,台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先生親臨總決賽現場。作為大陸首家落地台灣地區的大陸互聯網融媒體平臺,愛音斯坦FM多年來服務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傳承,在海峽兩岸用戶中獲得了廣泛的認知和良好的口碑,以此為基礎,愛音斯坦FM 才有自信以更大的投入,將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的光榮使命從延續到昇華。海峽之聲網1月25日北京訊(記者 曹婷)

展開全文

台灣智庫批臺當局:民進黨令兩岸失和經濟失火

2019-01-25

台灣競爭力論壇和新時代智庫24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檢討民進黨當局一年執政表現,評價其導致“兩岸失和、經濟失火、內政失修、民心思變”。

 

台灣競爭力論壇和新時代智庫指出,過去一年,當局施政致使百病叢生,人民水深火熱,卻不苦民所苦,並列舉具體表現15條。圍繞台灣外部環境,智庫還列出8條具體表現,闡明當局令兩岸關係大倒退,陷入對峙危機。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表示,民進黨執政無方,危害台灣,讓台灣看不到未來。去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就是台灣最新民意的展現。台灣內憂外患,當局卻只想繼續拼政治,置經濟於度外,實在是台灣人的悲哀。

 

立場偏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發佈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當局兩岸關係方面表現不滿意者佔49.1%,高於滿意者比例;對當局經濟表現不滿意者佔63.6%,創一年來新高;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改組,52%的台灣民眾表示沒有信心。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表示,在全球供應鏈的現實結構上,台灣和大陸的利益基本上是綁在一起的。這是全球化競爭格局下,由成本效益原則導引的必然結果,無法依靠政治操作來改變。換言之,想要拼經濟,在可見的未來甚至於永遠的未來,海峽對岸都會是台灣的首選,這是先天條件和後天形勢共同決定的。

 

台灣公教軍警暨退休人員聯合總會副會長林水吉表示,“九二共識”是基於“兩岸本一家,同根又同源,血濃于水”的文化、血緣、語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為基底的認同,是兩岸和平交流的定海神針,是未來兩岸進一步對話的基礎。(記者劉斐、章利新)

展開全文

綜述:兩因素或加劇台灣經濟下行風險

2019-01-25

有分析指,受外部環境影響,台灣出口疲軟或將持續。

 

據台灣有關方面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2月外銷訂單同比減少10.5%,連續2個月負增長,為32個月來最大衰退幅度。

 

與此同時,本月初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報告顯示,去年12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下跌至44.8%,是2012年該指數創編以來最快緊縮速度。PMI已連續五個月走弱。

 

在一系列經濟指標下滑的背景下,各大機構對2019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所做預測中,最高估值2.41%,為3年來最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讓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影,台灣也難獨善其身。

 

綜合各方觀點,源自於內部的兩方面因素或將加劇台灣經濟下行的風險。

 

一方面,改善營商環境成效不彰。長期以來,製造業佔據台灣經濟重要份額。相較于金融服務業,製造業對土地、水電等生産要素需求更強,台灣卻困于“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才、缺工)問題。儘管上臺伊始當局便誓言妥善解決;但受制于主客觀原因,效果並不理想。

 

比如,缺電問題與台灣能源政策直接關聯。由於“非核家園”影響下,核能難有效利用,不僅造成以2017年“8·15”全臺大停電為代表性事件的電力供應不穩,也因為加大火力發電比重,導致空氣污染愈演愈烈。

 

營商環境不佳的負面效應將被放大。受國際需求減少的影響,亞洲主要經濟體去年底以來PMI均呈下滑態勢,但比較來看,台灣PMI緊縮速度較快。拋開外貿依存度較高這一因素,不能説與台灣長期未解甚至愈發嚴重的“五缺”問題無關。

 

另一方面,培育經濟新動能難見起色。上世紀70年代經濟起飛以來,台灣形成了以半導體為核心的電子産業優勢集群。時至今日,電子産業仍然是台灣為數不多的優勢産業,缺乏經濟新動能成為台灣增長乏力的重要原因。

 

當局曾提出了“5+2”産業創新方案,重點培育生物醫藥、智慧機械和綠色科技等新增長點。台灣在這些領域擁有一定技術積累,若扶持力度足夠,或可形成新的優勢産業。不過,“遠水難解近火”,上述産業形成規模優勢需要較長週期。讓台灣輿論憂心的是,當局扶持力道稍顯不足。以行政當局編列的2019年度預算為例,“5+2”計劃年度投入為619億元新台幣,具體到著重AI探索的智慧機械項目僅42億元新台幣。與主要經濟體的投入相去甚遠。

 

作為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保持出口繁榮對台灣經濟成長甚為關鍵。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提出所謂“新南向”政策,但去年與東南亞國家貿易額不增反減,讓台灣拓展新出口市場前景堪憂。

 

進入2019年以來,除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台灣內部既有結構性問題也對其經濟發展形成制約。(夏守智)

展開全文

臺商張文珍:“31條”助我參與“中國節”很榮幸

2019-01-25

臺商張文珍:“31條”助我參與“中國節”很榮幸

 

在日本舉辦的“2018中國節”現場照。(張文珍供圖)

 

 “回顧2018年,我覺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就是參與了‘2018中國節’。得益‘31條’的發佈,我有幸成為首次參與在日本舉辦‘中國節’的台灣同胞。”日前,北京市台資企業協會東城分會副會長張文珍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高興地説。

 

張文珍介紹,“31條”中,她印象最深的就是第16條,其中提到:支持台灣文化藝術界團體和人士參與大陸在海外舉辦的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參加‘中華文化走出去’計劃。

 

“我一直都對傳播中國文化的活動很感興趣。2018年2月28日,‘31條’一經發佈,我立馬就被其中的第16條所吸引。”張文珍表示,當她獲知9月份將在日本東京舉辦“2018中國節”的消息,身為全日本華人統一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協議會常務理事,她趕緊著手申請參與其中。“整個申請過程還是很順利的,獲得了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的批准並提供展位。‘31條’為我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持。”

 

張文珍回憶,9月8日至9日,“2018中國節”在日本東京代代木公園舉辦的很成功。活動現場,中華美食展位匯集了中國各地的特色小吃,上海小籠包、四川麻辣燙、南昌米粉、西安刀削麵、沙縣小吃等名點吸引參觀者紛紛前來品嘗。活動期間,現場人山人海,遊人絡繹不絕。

 

“在美食展位上,我們展示的是台灣珍珠奶茶,能夠在‘2018中國節’上展示台灣的特色美食,我們感到非常開心,倍覺榮幸。”張文珍表示,活動期間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大使夫人汪婉參贊也來到他們的展位觀看並品嘗珍珠奶茶,令他們感到很暖心。

 

對於“31條”的落實,張文珍希望各方面都能加快進度。同時,她也認為台灣同胞也要體諒,畢竟大陸真的太大了,全面推進落實也需要時間。她滿懷期待地説:“近段時間,忙完手裏的工作,要趕緊辦理18碼居住證,便利自己在大陸的工作生活,從更多方面感受‘同等待遇’。(中國台灣網1月24日訊 記者 汪明珠)

 

臺商張文珍:“31條”助我參與“中國節”很榮幸

 

在日本舉辦的“2018中國節”現場照。(張文珍供圖)

展開全文

台灣專家:“九二共識”是兩岸良性互動的“通關密語”

2019-01-25

多位台灣專家24日在台北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良性互動的“通關密語”,台灣當局應當正視,以妥善處理兩岸關係,推動經濟發展。

 

台灣競爭力論壇和新時代智庫當天舉辦記者會,邀請專家圍繞2018年台灣當局施政情況等議題進行研討。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表示,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冰凍”,兩會協商持續停擺。台灣面臨低薪、經濟發展緩慢等問題,當局應妥善處理兩岸關係,聚焦經濟發展,改善民生。

 

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是兩岸良性互動、相向而行的“通關密語”,臺當局應當正視,如果逆歷史而行,台灣的整體發展將令人擔憂。

 

台灣公教軍警暨退休人員聯合總會副總會長林水吉認為,“九二共識”是基於“兩岸本一家,同根又同源,血濃于水”的文化、血緣、語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為基礎的認同,是未來兩岸進一步對話乃至簽和平協議的基礎。

 

林水吉表示,“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以及作為2005年兩岸破冰基礎的歷史貢獻,是今後兩岸共同推動統一及偉大復興的基石。

 

新時代智庫發起人蘇進強表示,最新民調顯示,“九二共識”受到多數台灣民眾支持。民進黨當局應該回到台灣地區憲制性規定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上,回到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原則的基礎上。(中新社台北1月24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孔任遠)

展開全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台灣同胞需要讀懂“九二共識”

2019-01-24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呼籲台灣各政黨不要談“九二共識”,理由是“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為拒絕“九二共識”,民進黨招數層出不窮,這次用的是很明顯的偷換概念,技術含量不高,但對一些本就不熟悉“九二共識”的人不乏迷惑效果。

 

對普羅大眾來説,“九二共識”有點複雜。這個兩岸兩會在1992年經過多次換文磋商達成的共識,包含了求同存異擱置爭議的高度智慧,一字一句有深意。民進黨總是曲解“九二共識”,正是看準了一般人很難搞明白“九二共識”究竟是何含義。

 

過去,民進黨説的是“九二無共識”,或稱“九二共識”不存在。當年海協會和海基會在函電往來達成“九二共識”的過程中,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表述。民進黨就拿這一點做文章,稱表述不同就是“沒共識”。

 

實情是,兩種表述的詞句雖略有不同,核心意思卻高度一致,是完完全全的“有共識”。海基會的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的表述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

 

可以看出,這兩個表述都包含兩層最核心的意思:一是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二是雙方都努力謀求祖國統一。至於一個中國的具體含義,兩岸雙方在事務性商談中,可以先存而不論。這幾層意思合起來,就是求同存異、擱置爭議的完整共識。

 

簡言之,“九二共識”就是“兩岸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民進黨強辯“無共識”,與理不合,與事實不符。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講話中提到“九二共識”,也提到探索“兩制”台灣方案,民進黨一不做二不休,乾脆稱“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要徹底把水攪渾。

 

“九二共識”當然不是“一國兩制”。“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後的制度安排。前者是交流前提,後者是共建願景。前者是雙方已經達成的共識,後者是雙方將來要商量著辦的倡議和方案,怎可混為一談?

 

國臺辦發言人批評民進黨將“九二共識”“一國兩制”混為一談是刻意誤導台灣民眾,臺陸委會隨即發文重申“九二沒有共識”,並稱中共定義的“九二共識”本質是併吞台灣的“致命毒藥”,“台灣人民從來沒有接受”云云。

 

然而,島內近期選舉結果和多個民調顯示,多數台灣民眾早已接受“九二共識”,比如台灣競爭力論壇最新調查發現,超過六成民眾支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進行兩岸交流,同時有超過六成人認為民進黨兩岸政策對維持兩岸和平穩定沒有幫助。

 

值得警惕的是,這一調查同時還發現,34%人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僅38.5%的人認為“九二共識”不是“一國兩制”。可以發現,民進黨的刻意誤導並不影響多數台灣民眾認同“九二共識”的大局,但的確把一部分人弄糊塗了。

 

“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都體現了大陸滿滿的誠意,都對台灣的前途福祉最為有利。台灣老百姓尤其是年輕人必須遠離某些政治勢力的“懶人包”、政治口號、爛泥戰術和情緒煽惑,冷靜弄懂二者的含義和意義所在,才不會坐失良機徒走彎路。王 平

展開全文

5000多台灣人才在福州就業創業

2019-01-23

記者21日從在榕台灣人才迎春座談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共有5000多名台灣人才在福州就業創業,其中2018年吸引台灣人才2000多人,80人獲評第六批省引才“百人計劃”等省級以上獎項或榮譽,200多人入選福州市台灣人才專家庫等市級人才項目。

 

當日,由福州市委人才辦、市臺港澳辦、市人社局、團市委、市臺聯聯合主辦的在榕台灣人才迎春座談會在福州市台灣人才服務工作站舉行。兩岸近30名同胞歡聚一堂,共同探討榕臺人才交流合作。

 

福州市第六醫院康復科副主任曾仁宏建議台灣醫生可來大陸就業。他説,雖然目前兩岸醫生薪資還有相當差距,但這裡平臺大、市場大,醫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病例,在專業方面獲得更多歷練和積累。

 

1992年,因為爸爸看好大陸發展前景,14歲的台中少年曾仁宏隻身來到福州八中讀書,畢業後就讀于福建中醫學院,後來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在他看來,中央“31條惠臺措施”、福建省“66條惠臺措施”、福州市“68條惠臺措施”對促進兩岸人才交流起到了很大作用。

 

座談會上的信息顯示,福州市積極創新台灣人才服務機制,多渠道吸引台灣人才來榕就業創業,打造台灣人才政策高地。

 

“台灣有很多人才在福州發展和兩岸交流等多個領域貢獻智慧、生産力和創造力,福州可以引領更多台灣人才加入兩岸大發展大交流格局中。”福州市臺協會會長陳奕廷説。(記者許雪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1月23日 第 03 版)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