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劉匡宇:臺當局畏懼的“淩友詩”現象意在兩岸關係中製造矛盾事端

今年初的兩會上,臺籍全國政協委員淩友詩飽蘸深情的發言在兩岸引發了一波漣漪,在島內,民進黨當局和“獨派”更是驚懼不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淩友詩1

對此,臺當局極不樂見、極力阻撓,不但指責大陸讓台灣人“被”代表,抹黑淩友詩等人,還動輒以敵對、封閉、仇視心態對嘗試進入大陸體制的台灣同胞進行恐嚇、懲罰。日前,臺內政部門負責人徐國勇明確表示將對淩友詩罰款50萬元新台幣,並威脅會登出戶籍或“中華民國”護照。同時,臺當局正在醞釀所謂“保臺五法”對來大陸進行政治性活動乃至申領居住證的台灣人士進行制裁,進一步強化對兩岸交流的制度性限制。

 

在當前中美博弈和台灣各黨派全力備戰2020選舉情勢下,民進黨當局此舉有著明顯的政治算計,是刻意在兩岸關係中製造矛盾事端,炒作島內“反中仇中”情緒。

 

當經濟低迷的台灣不斷排外,而仍舊中高速發展的大陸卻對臺胞敞開大門。福建依靠其得天獨厚的地緣、血緣、親緣和文緣優勢,已吸引實習就業創業台灣青年1.9萬多名。如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來到大陸,這説明台灣民眾將有新的一波“用腳投票”熱。

 

而台灣當局試圖用封閉對抗開放,對兩岸民眾自然選擇的民意向背和融合發展的大勢而言,無異於螳臂當車。(作者係社科院臺研所助理研究員劉匡宇 此文章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臺生:淩友詩委員 我們挺你

2019-03-22

全國兩會剛結束,涉臺亮點之一是一位臺籍政協委員淩友詩。作為出生於台灣、十七歲移居到香港的“臺籍港區委員”,淩友詩在11日全國兩會上做的《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熱烈期待兩岸統一到來》的發言,主要講述了自己以作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榮,同時參與祖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歷“一國兩制”香港的實踐而感到自豪,並表示自己熱切期盼兩岸統一的到來。這場感人肺腑的演説得到在場所有與會者熱烈的掌聲和支持,因為兩岸的中國人無不期盼祖國能夠早日和平統一,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但是這份兩岸中國人對統一的期盼,卻被台灣陸委會潑了一大盆冷水,他們透過書面説明表示“淩友詩擔任大陸政協委員已經違反相關規定”,對於違反者處以新台幣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臺當局內務機構負責人徐國勇還在立法機構表示,認為淩友詩的言論不應該,並稱要取消其台灣戶籍。

 

這讓我們再次想起十九大黨代表盧麗安,臺當局當歸的回應就是用罰款和取消戶籍的方式來恫嚇台灣同胞。但試想淩友詩委員和盧麗安代表在大陸發展,從進入到融入大陸,憑著自己的努力得到大陸的認可,進而透過參政議政為台灣同胞發聲建言,淩友詩委員和盧麗安代表無疑都是咱們的“台灣之光”,為何臺當局要如此大小眼,並且還稱淩友詩委員是“樣板”,並以自身的“臺式民主”而感到驕傲,難道不知“臺式民主”的民粹化已經淪為兩岸同胞之間茶余飯後的笑柄了嗎?!

 

淩友詩委員堅決反對“台獨”和支持國家統一併沒有錯,她透過參政議政和見證“一國兩制”香港實踐的成功更沒有錯。因為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兩岸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就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政治體制所完成的,兩岸同胞謀求國家統一的願望一直都沒有變,種種歷史的見證和發展都清楚的知道,唯有一個完整的中國,中華民族才能復興。淩友詩委員為了此次演説光講稿就思考了三十年,所得到的掌聲將不僅是現場的與會人員,而是兩岸十四億全體中國人,即使面對臺當局的這一大盆冷水及恫嚇,兩岸的中國人和強大的祖國都將是淩友詩委員最強力的堅實後盾。

 

“淩友詩委員,我們挺你。”(作者:羅鼎鈞,臺生,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

展開全文

張瑋珊:“台獨”畏懼的“淩友詩”現象

2019-03-19

《遠望》雜誌社研究員張瑋珊在“中時電子報”發表文章指出,今年北京兩會,最受矚目的是具臺籍身分的委員淩友詩。淩友詩委員透過她的三個體會,即對於中國一脈相承的法統、中華民族的道統及其看待近代中華民族的苦難中,總結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全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由於淩出身於台灣的背景,使其發言更具意義。再繼盧麗安以後,淩友詩再次以台灣人參與進入大陸政治體制這樣的角色,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這個現象絕不是“台獨”樂見的。

 

因在“台獨”打造的世界裏,中國就該是一個“連中國人都不願意待的地方”,但當越來越多台灣人,選擇到大陸去學習、就業、生活,越來越多台灣人在中國復興的舞臺上發光發熱,那麼“台獨”編造的那套瞞天大謊便不攻自破。

 

儘管媒體爭議的焦點,惡意地放在淩發言的風格上,然而熟識她的人都知道,她平時説話方式與會議上的發言基本一致。媒體放大的焦點,無非是凸顯自己的膚淺及無知。淩友詩是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敢於直面大問題,對社會的觀察有獨到的見解及犀利的判斷,她內心存在著一個名副其實的女俠性格。以中國人的話來説,就是孔子説的“君子”,慣於以小人之心看待一切事物的台灣“朝野”,是不可能看得懂她的。

 

關於淩委員談的三個體會,我也談談我的三個體會。

 

第一,當淩有幸到香港對大陸成就進行補課時,正逢我開始接受李、扁一手打造的“去中國化”教育之時,我們這一代對台灣史的記憶,無非是日本的建設及國民黨的迫害。而近代中國的苦難,則不存在我們的記憶中。如果無法體會近代中國的苦難,就無法明白一個統一的中國對中國人而言有多重要。如何重新使台灣人站在中國人的角度理解近代的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台灣的命運與全中國的命運始終禍福與共、唇齒相依,台灣與中國的歷史不可能分開來看。如果現階段“台獨”的“去中國化”教育無法扭轉,那麼就讓赴陸台灣人重新進行“再中國化”教育。

 

第二,如今的台灣,“台獨”大行其道,“統”派備受圍剿,大陸要如何反制、遏制及精準打擊“台獨”分子,是非常迫切的問題。如果要期待國民黨能撥亂反正,無異於是緣木求魚,期待民進黨改邪歸正,更是與虎謀皮。今天的大陸,不僅有能力,也有責任必須擔起“吊民伐罪”的責任,舉善懲惡,才能使民心安定。如此兩岸的和平統一才有希望。

 

第三,台灣人今天所習以為常的公民身分,已非“中華民國人”,而是“非中國人的台灣人”。淩友詩提的“法律關聯”,正是以“法理統一”來反制“法理台獨”。未來在尚未統一之時,如何使台灣人體認到自己的中國公民身分,需要大陸認真去思考及研議。

展開全文

淩友詩: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熱切期待兩岸統一到來

2019-03-11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3月11日(星期一)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委員進行大會發言。

 

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 淩友詩:

 

我發言的題目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熱切期待兩岸統一到來。

 

我是一個在台灣出生,十七歲移居到香港的“臺籍港區委員”。家父曾經擔任國民黨海軍副艦長,經歷1958年的金門炮戰。我在眷村長大,從小看到許許多多從大陸各省流徙到台灣的老兵,卻讀不懂他們眼中的鄉愁。其後我到香港唸書,眼界開闊了,對1949年後大陸的成就開始虛心補課。這時,正好也是李登輝、陳水扁進行“法理台獨”和“去中國化”最猖獗的時候,台灣迅速變質,我內心受到很大的震動。拿到博士學位後,正好趕上香港回歸,我有幸進入香港特區政府工作,並且開始擔任福建省政協委員。可以説,像我這樣一個平凡的台灣女孩、一個香港的外來客,今天能歷經“一國兩制”的實踐、共襄兩岸統一的盛舉,並與各位委員一道肩負民族復興的使命,全賴於跳出了台灣島的狹小格局,更得益於國家不斷的繁榮進步與相容並包。

 

今天,我站在人民大會堂的發言席。我要説,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全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我以能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參與國家的政治體制而自豪!

 

在此,我願向大家報告三個體會。

 

第一個體會關於中國一脈相承的法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國政權的正統。這個地位,在兩岸統一的進程中最為重要。未來兩岸和平協商,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要守住“一個國家、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支軍隊”這個大原則;一旦“台獨”發生,要擔起吊民伐罪的責任。在我看來,台灣同胞對統一裹足不前的心理障礙,不是缺乏與大陸血緣和文化的聯繫,而是欠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關聯。相信不久將來,中央政府一定能像母親認回自己的親兒一樣,更加明確台灣居民作為“中國公民”的法律身份,讓他們可以放棄偏狹,像我一樣堂堂正正做“中國人”。

 

第二個體會關於中華民族的道統。在國家面臨內憂外患和現代化挑戰之時,馬克思列寧主義經過毛澤東主席和其後歷任領導人適應于中國國情的吸收,形成現代中國一個新的道統。中華民族還有一個道統,歷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而不絕,就是中華文化、禮樂文明。如今,兩岸的道統之爭也已經結束,中國共産黨的新道統接續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法統與道統皆在一身。我深信,我們的民族精神會更加暢旺,未來的中國必將是典章制度粲然大備、禮樂華章風行四海。

 

最後,我想説説自己如何看待民族百年苦難。我小時候受過大量的“反共教育”,然而今天,我有能力更為超然地抓住歷史的主軸。中國近現代的戰亂、革命、分裂、分歧,實則都離不開1840。1840最為深遠的影響,是打破我們幾千年來民族內在的秩序與和諧。從此中國人走上一條艱苦摸索的漫長道路,甚至我們用磨折自己的方式來尋求民族的浴火重生。我對中國近現代史的起伏跌宕存著無限的悲憫與理解,覺得無論個人有什麼見解與得失,沒有比國家的生存自主和團結統一再重要的了。我也分外感激中國共産黨和在大陸的同胞,篳路藍縷,讓國家從滿目瘡痍中“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再到“強起來”。

 

各位委員,我小時候沒有聽過楊靖宇,我聽過戴安瀾。當戴安瀾將軍在遠征路上抗日殉國的消息傳來,毛主席遠在延安親撰挽詞:“外侮需人禦,將軍賦採薇”、“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其後,當我知道紅軍追求理想的征途在崇山峻嶺中綿延二萬五千里,當我讀到楊靖宇司令殉國時肚子裏只有雜草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我深深感到,中華民族實在太堅韌了,中華文化實在太偉大了。我堅定相信,中華民族必將復興!祖國也必然統一!我願鞠躬盡瘁,熱切期待祖國繁榮昌盛與兩岸統一之日的到來。

展開全文

新黨主席郁慕明:兩岸共有中國 聯手強大一起富

2019-03-22

島內某些人主張親美、友“中”、靠日——將中國與“外國”相提並論,自外中華?

 

新黨主席郁慕明:兩岸共有中國 聯手強大一起富

 

郁慕明

 

新黨主席郁慕明認為,這隱含分裂之意,不能作為兩岸對話基礎。中國是兩岸共有的,兩岸聯手讓我們共同的中國強大,台灣自然能和大陸一起富起來。兩岸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內戰遺留問題,是台灣應走的路。

展開全文

民調顯示:逾四成台灣民眾支持簽兩岸和平協議

2019-03-22

台灣競爭力論壇、新時代智庫22日發表民調顯示,44.8%台灣民眾支持大陸與台灣簽訂兩岸和平協議,高於33.4%的不支持;另外,有73.2%的民意贊成在國際組織監督下簽訂兩岸停戰協議,高於11.5%的不贊成。

 

據報道,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謝明輝公佈民調表示,44.8%支持大陸與台灣簽訂兩岸和平協議,高於33.4%的不支持、21.8%無反應;46.4%認為大陸與台灣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對台灣有利,高於35.3%不利、18.4%無反應;另外,有63.8%同意先簽服貿、貨貿,再簽兩岸和平協議,高於21.5%不同意、14.7%無反應;53.2%贊成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高於30.6%不贊成、16.2%無反應;73.2%贊成在國際組織監督下簽訂兩岸停戰協議,高於11.5%不贊成、15.2%無反應。

 

謝明輝主張,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應循序漸進:先簽訂服貿貨貿協議、恢復兩會協商交流、增加互信基礎後,再來談判簽訂和平協議。他也預估,2020年“大選”的主軸,將會圍繞著兩岸“統獨”的議題打轉,“九二共識”和“兩岸和平協議”會是藍綠雙方陣營攻防的重點。

展開全文

福建再度啟動“101台灣青年創業扶持計劃”

2019-03-22

共青團福建省委員會21日通報稱,2019年“101台灣青年創業扶持計劃”正式啟動,將徵集在福建省範圍內實施的公益項目,多渠道引導、激勵、幫助、支持台灣青年來閩創業發展。

 

“101台灣青年創業扶持計劃”由共青團福建省委員會主辦,福建省台灣青年創業服務中心承辦,自2015年9月啟動以來已幫扶和支持80多個台灣青年創業項目落地發展,評選出35名台灣青年“創業之星”,累計發放創業獎金175萬元(人民幣,下同)。

 

福建省台灣青年創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説,“101台灣青年創業扶持計劃”的扶持對像是18-45周歲,為企業主要負責人且所佔股份不低於30%的臺籍青年。

 

該負責人表示,該計劃將對獲獎項目的對應負責人授予福建省台灣青年“創業之星”榮譽稱號,並予獎勵5萬元創業獎金;提供三年陪伴式輔導;優先推薦參與各級創業類比賽等。(中新社福州3月21日電 記者 龍敏)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