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綁架台灣能源政策的“2025非核家園”

當時序進入立夏時節,代表著台灣用電量又即將進入高峰吃緊階段。兩年前的“815全臺大停電”,兩岸同胞應該還記憶猶新。這場發生在2017年8月15日的大停電肇因于“台灣中油”對臺電大潭發電廠天然氣供應管線意外停止,致使大潭發電廠六部機組全部跳停,導致了全臺大停電,影響台灣社會甚巨,造成人民生活不便。這也使得全臺焦點又開始聚焦台灣的能源政策。

 

其實該停電的肇因間接于蔡英文當局的能源政策失誤。因為這一場人為疏忽的全臺大停電,又使人們再次看到蔡英文當局在能源政策上的民粹化和專制化,這一切又得從蔡英文推行的“非核家園2025”能源政策説起。

 

蔡英文的“非核家園2025”其實延續著民進黨一貫不理性的能源政策。僅因核四停建到如今封存,共耗費了新台幣2736億元(約人民幣604億元),最終的結果就是付之一炬。蔡英文當局2016年“當選”以來,為了自身“非核家園2025”政策的落實,在沒有充分規劃溝通後,挾著民粹和所謂的民意代表,于2017年強制修訂《電業法》,美其名曰要打破台灣電力公司長期壟斷之狀況,但在該法第95條第一項就明訂“核能發電設備應于2025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由此可知《電業法》修訂的一切都是為了配合實踐蔡英文當局“非核家園2025”的政策,修法過程非常地簡單粗暴,間接導致了全臺大停電。

 

綁架台灣能源政策的“2025非核家園”

 

台北凱達格蘭大道上的反核遊行人群(資料圖片)

 

再從2017年全臺發電分配狀況觀察到,全臺再生能源5%、核能8%、天然氣34%、燃煤47%。然而蔡英文當局“非核家園2025”政策的目標是在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20%、核能0%、天然氣50%、燃煤30%。因此為了快速達成其政策目標,遂修改《電業法》制定目標,一定要在2025年全面廢除核能發電,但此舉就會造成台灣電力分配比率出現空轉、電力供應不足。對此,台灣有一批有志之士提出了“以核養綠”最新定義來回應蔡英文當局這簡單粗暴的能源政策,簡言之就是核能就是綠能,是對環境衝擊最小的安全清潔能源,同時避免大規模開發再生能源,留給生態休養生息的空間。“以核養綠公投小組”則認為現今台灣最妥善務實的電力分配比率應為再生能源10%、核能20%、天然氣30%、燃煤40%。

 

 

綁架台灣能源政策的“2025非核家園”

 

這是矗立在台中的火力發電廠,全台灣最大的發電廠。每當秋冬季節來臨,它便如此若隱若現在籠罩全臺的霧霾之下。(資料圖片)

 

因此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時,“以核養綠公投小組”提案的“公投”題目就是“你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于2025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最終共有10832735人投票,“同意”一項得票5895560票,佔54.42%;“不同意”一項得票4014215票,佔37.05%,“以核養綠公投”通過,這也意味著全臺民眾給予蔡英文當局“非核家園2025”投下反對票。自2018年12月2日起,蔡英文當局的電業法中的“2025非核家園條文”自動失效。

 

但更為好笑的是,蔡英文竟然在4月27日參加由民進黨動員發起的“告別核電、風光明媚”遊行,這無疑就是臺當局領導人走上街頭對抗絕大多數台灣民意。這無疑又讓我想起民進黨和反核團體間的“用愛發電”的鬧劇,一場嚴肅的能源政策議題卻在過去20多年間讓台灣藍綠之間多了場你死我活的對決。更為離譜的是,如今蔡英文“2025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遭到台灣民眾否決後,蔡英文居然組織群眾上街頭,這無疑又大大打臉了自己,真不知道台灣當今是誰在“當家”,不就是你蔡英文嗎?為何還要動員群眾上街頭舉行“廢核遊行”呢?由此可知,民進黨的政客們面對任何嚴肅的公共政策議題,都把它當兒戲看,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贏得下一次選舉而不擇手段。

 

綁架台灣能源政策的“2025非核家園”

 

蔡英文推行的“2025非核家園條文”反復來去,其實暴露的是當局的只圖私利和執政無能(資料圖片)

 

或許今年夏季台灣還會缺電,但隨著民進黨“2025非核家園”政策的破功跳票,依照蔡英文鐵齒硬凹的個性,剛好可以透過“以核養綠公投”的通過找個臺階下,順勢幫民進黨解套,因為民進黨常常不就是説一套做一套的政黨嗎?但如今台灣現實存在的問題,仍舊是能源短中長期的政策規劃,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和燃煤各有優缺點,這四大能源佔比的多廣仍需要由專業的人士進行評估,加上台灣當局嚴肅的探討規劃,才能真正解決台灣缺電的現象,同時讓民眾在節能減排中取得正確的知識認知,而非將能源政策當作一場兒戲來看。               

                                                           (本文作者係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台灣博士生羅鼎鈞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國際能源署: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

2019-05-17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16日表示,近幾年全球液態天然氣發展非常快,各國在建的液化天然氣設施佔比均超過管道運輸天然氣;同時貿易量迅速增長,特別是在亞洲地區。預計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2025年,全球將有近50個國家進口液化天然氣。

 

法提赫·比羅爾是在16日北京召開的“2019清潔電力國際工程科技高端論壇”上作出的這一預測。

 

他分析説,2018年是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增長最快的年份。新增的能源需求中,一半是由天然氣來滿足的;其次是可再生能源以及石油、煤炭和核能。中國廣泛開展的“藍天工程”和大氣污染防治,帶動了全球天然氣需求大幅增長。

 

“不過從增速看,全球電力需求增速要比其他能源快兩倍,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受到電力的影響。”法提赫·比羅爾説。

 

在他看來,中國的光伏發電、風力發電以及相關設備製造均居全球最高水準,引領了世界相關産業發展。中國政府對風力和光伏發電的政策支持,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好處,也讓全世界受益。

 

隨著全球能源需求不斷增長,環境壓力仍在加大。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歷史新高。

 

“氣候變化是一個巨大挑戰,不可能倚仗單一技術解決,也不能全靠可再生能源化解,需要整合各種技術。我們希望跟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氫能、核能發展以及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等多方面繼續合作研究,給全球環境改善帶來更大幫助。”法提赫·比羅爾説。(記者姜琳)

展開全文

全球光伏將迎黃金期 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2019-05-14

多機構預測全球光伏市場未來30年年均增長將達100吉瓦-147吉瓦

 

根據國家能源局日前公佈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新增光伏裝機5.2吉瓦(519.7萬千瓦)。受到有關2019年光伏建設安排的政策“比往年來得晚一些”的影響,這一數字比2018年同期的9.65吉瓦下降不少。

 

儘管如此,對比一季度新增裝機4.78吉瓦的風電、新增裝機97萬千瓦的生物質發電,光伏仍然是我國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先鋒。且在國內新增規模暫時下滑的背景下,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我國光伏組件産量卻同比增長47.5%,達到11.8吉瓦。

 

綜合多方信息,一季度,我國一線光伏組件廠商大多數處於滿産狀態,部分龍頭企業2019年上半年訂單已經排滿。

 

而在此基礎上,4月30日,國家能源局又下發姍姍來遲的《關於完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機制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按下2019年國內光伏建設的“啟動鍵”。

 

全球呈現新一輪光伏需求

 

一季度國內新增裝機減少,企業卻訂單飽滿的反差,主要由海外市場拉動觸發。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至2月份,我國光伏電池片出口額達到1.7億美元,出口量達到1.3吉瓦,同比增長2.1%;光伏組件出口額達24億美元,出口10吉瓦,同比增長21.9%,電池片和組件的出口增幅均超過80%。

 

而另一統計口徑(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至3月份,國內組件的總出口量達到15吉瓦,同比增長70%。其中,3月份的出口延續了從2018年四季度開始,到今年1月份至2月份的火熱,單月出口量甚至超過6吉瓦。

 

業界的分析認為,一季度光伏産品出口的火熱,與一季度是印度、日本、英國等國的財政年度截止日(由此引發的光伏建設搶裝拉動了我國光伏出口的快速增長)有關。除此之外,根據IHS Markit觀察,在一季度中國需求較淡的情況下,從單個出口國家排名來看,越南、荷蘭成為了中國組件出口最大的前兩大市場。

 

“但更深層次上,是在光伏産品價格快速下降的推動下,光伏發電的成本已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地方可以平價甚至低於火力發電度電成本,加之具有得天獨厚的靈活性、投資效率等優勢,使得國際電力需求對光伏愈發認同,而這種認同推動了新興光伏市場的崛起和歐洲傳統市場的復蘇。同時,我國光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也擁有越來越強的競爭力。”IHS Markit高級分析師胡丹向記者表示。

 

國金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就認為,隨著2019年至2027年,全球光伏發電逐步實現平價,全球主要國家也將在2019年至2027年陸續實現光伏發電側平價及對存量火電電源的替代,進而推動全球光伏裝機的新一輪快速增長。

 

由平價上網點燃的新一輪需求,可能更為持久、快速以及龐大。以至於彭博新能源即便在“去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達到空前的105吉瓦”的基數上,仍然堅定地做出了2019年至2020年,全球年度新增光伏裝機同比增長平均速度會達到20%的預判。同時,IHS Markit也認為2019年全球光伏的增速仍然有25%,除中國市場的海外市場需求強勁帶來了主要的增長,增速約43%。

 

國際能源署(IEA)則預測,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有望達1721吉瓦,到2050年將進一步增加至4670吉瓦。依此按截至2017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402.5吉瓦計算,2018年到2030年的年度平均新增裝機容量為101.42吉瓦,而從2030年到2050年的年度平均新增裝機容量將進一步提升至147.45吉瓦。

 

科技進步助推中國光伏

 

從2001年我國第一條10兆瓦光伏電池生産線建成,到2008年我國第一條千噸級多晶硅生産線建成,如果説過往的光伏成本下降、市場增大,還有賴於進口替代以及規模效應,大概從2012年左右起,光伏行業的競爭,則主要仰仗技術的迭代升級,尤其是在即將來臨的平價上網時代。

 

據記載,2008年全球光伏市場已由2007年的2.5吉瓦快速增長至6.7吉瓦。但在2012年,隨著多晶鑄開切,多晶制絨技術的普及,特別是包括單晶矽錠、選擇性發射極技術、節能減阻塗料技術等多種光伏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推動,全球光伏市場規模則從2008年的6.7吉瓦快速躍升至30吉瓦。

 

2018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已經達到105吉瓦,業界認為,這主要依賴金剛線切割等技術的應用普及以及PERC電池的大規模量産,推動了2017年至2018年産品性能的快速提升和成本的快速下降。

 

2018年,我國規模化生産的多晶黑硅電池平均轉換效率超過19%,使用PERC電池技術的單晶和多晶黑硅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分別達到21.8%和20.3%,較2017年均有明顯提升。而以2017年至2018年為節點,過去10年間光伏組件價格下降94%,光伏電站的建設成本下降90%。

 

今年初,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公開講話中舉例,“某光伏企業組件生産成本已由2012年的74美分/瓦一路下降至2018年的21美分/瓦,其中,相對2017年的30美分/瓦,2018年降幅達到30%。”

 

值得一提的是,推動光伏成本大幅下降的PERC電池技術,實際早在六七年前,便在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醞釀,2011年前後,這一實驗室建立的PERC電池産業化中試線,其PERC組件也第一次創造了輸出功率的世界紀錄。

 

在胡丹看來,“儘管會受到産業規模、政策等很多因素的影響,但光伏應用市場增長的本質、內核動力仍來源於科技進步。所以,新技術的萌芽、推陳出新,是光伏産業進一步發展,市場進一步擴大的保障。也是各機構預判全球市場走勢的重要依據。”

 

一方面,目前光伏産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有其特定的豐富的技術路線,技術可以疊加。隨著冷氫化、西門子法的應用,多晶硅目標成本降低至7美金/公斤;金剛線切割、長晶技術等又可以使硅片目標成本降低至60美分/片;PERC、多主珊技術可以大幅提高電池片轉換效率。例如目前黑硅+PRRC技術得到普遍推廣並實現量産,量産電池片轉換效率已提升至20.3%,多晶五珊線PERC電池轉換效率也高於普通電池,達到19.8%,隨著效率的提升,電池單位成本將降低至1元/瓦。雙玻組件、疊加技術則分別為組件功率提升1-3個百分點,組件單位成本降至2元/瓦。屆時系統投資成本降低至3.5元/瓦-4元/瓦,即實現平價上網。

 

另一方面,如同2011年便已醞釀的PERC一樣,如今,我國一批龍頭光伏企業,已經在孕育有如N-PERT電池、Topcon、HJT等被認為是未來電池發展方向的技術迭代。

 

“也正是主要因為不斷有新技術的萌芽、推陳出新,各界才會普遍看好光伏平價上網,甚至依此判斷光伏發電有望成為發電成本最低的能源生産方式。”胡丹認為,“在平價上網、技術進步共同推動下,即將到來的光伏應用黃金期,中國光伏註定是贏家。”

 

“在這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地方,可以像中國的蘇錫常地區一樣,在200公里範圍內,就能解決光伏全産業鏈所有的問題。”一位一線光伏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

 

“而在高度國際化的光伏産業中,業界公認的幾個中國龍頭企業各自都在不同的領域為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在技術突破上做出較大的貢獻,積累了良好的品牌信譽。”胡丹表示。(記者 于 南)

展開全文

美眾議院通過“2019年台灣保證法” 根本給不了台灣民眾什麼保證

2019-05-10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馬曉葉、何婧)美國聯邦眾議院7日通過所謂“2019年台灣保證法”與“重新確認美國對臺及對執行台灣關係法承諾”決議案。對此,大陸涉臺問題專家9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美方對於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是美方對臺海問題導向的嚴重誤導,也是美方對台灣島內台獨勢力釋放的錯誤信號,嚴重傷害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感情,如美國執意在錯誤道路上走下去,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理,必然作出有力回應。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在事關國家尊嚴和主權問題上,中國政府和人民是毫不含糊的,絕不會坐視不理。他説,美國利用台灣問題牽制、遏制中國的陰暗圖謀一直存在。“長期以來,美國國會總有一批議員和島內的台獨勢力往返穿梭,眉來眼去,不斷為中美關係,為兩岸關係惹出麻煩,製造事端,他們在干涉兩岸關係,阻擾中國國家的統一大業問題上説三道四、樂此不疲,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年以來美國國會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一系列的涉臺法案一直不停地出現,妄圖利用美國國內法律規範中國內部事務,他們動輒對中國的內政問題橫加指責,跟島內的部分政治勢力搞所謂的價值聯盟等,拉台灣站隊。説白了一句話,就是加大打台灣牌的力度,用台灣來制衡中國的發展。”     

 

近兩年來,美國國會通過了所謂“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以及眾議院通過的“2019年台灣保證法”以及“重新確認美國對台灣及落實《台灣關係法》的承諾”決議案等一系列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的法案。     

 

朱松嶺説,這些法案的受益者都是美國,比如收取台灣支付的鉅額軍購費,而對於島內的老百姓來説卻是危害。“所謂的台灣保證法根本給不了台灣民眾什麼保證,台灣民進黨當局甘做美國的‘棋子’,只是美國榨幹台灣可利用價值的體現而已。”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相平表示,美國國會通過“台灣保證法”,給民進黨台灣當局發出錯誤信號,鼓勵其在錯誤道路上前行,嚴重危害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台灣當局為了2020年地區領導人選舉,採取了很多招數,自願來當美方遏制中國的一個籌碼,那麼這種做法是不能接受的,兩岸關係的改善是需要兩岸雙方共同的努力,台灣民眾的權益、福祉,特別是在參與國際活動問題上必須要解決好兩岸關係,去走歪門邪道,這對台灣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只會受到更大的傷害,如果台灣方面在國際參與問題上違背一個中國原則,採取不負責任措施的話,大陸方面也一定會給予迎頭痛擊。”

展開全文

企圖利用台灣問題牽制中國的冒險必將是條死路

2019-05-10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V}_XT(Y16E2PQ01%80AP6[S

海峽飛虹消息(記者關娟娟)美國聯邦眾議院星期二(7日)通過所謂“2019年台灣保證法”和“重新確認美國對臺及對執行‘台灣關係法’承諾”決議案,這是美國再次利用台灣問題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遏制中國和平發展的一次極其危險的政治行動,再次暴露出美國某些勢力玩弄政治的極其惡劣行徑。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將嚴重損害中美在重要領域的合作、嚴重危及臺海和平穩定。對此,中方堅決反對並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1979年1月1日,在美國總統卡特任期內,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在今年中美建交40週年紀念日來臨之際,卡特先生就曾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警告説,在兩國關係進入敏感時刻,雙方任何誤判、誤算以及不遵循精心制定的行事規則的做法,都將産生“世界範圍災難”。美國會的政客們必須清楚,任何企圖利用台灣問題牽制中國的冒險行為都將是一條死路。因為:它已經犯了三大嚴重錯誤:

 

錯誤之一:徹底損害了中美兩個大國關係發展的基礎。當今世界,國與國的交往都須遵守一定的原則和準則,這是雙邊關係得以維繫、穩定和提升的基礎。中美兩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以及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政治力量,兩國關係基礎越穩定、越牢固,就越能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可預期性。這一基礎早在有關中美建交的三個聯合公報中加以明確,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國眾議院將之前“對台灣關係法”升級到“台灣保證法”,企圖與台灣提升只針對主權國家的軍事合作關係,這完全背離了一個中國原則,嚴重破壞了基本的國際法準則和國際義務。如果失去這一基礎,發展中美關係還有什麼可支撐呢?!

 

錯誤之二:企圖用打“台灣牌”來試探中國底線。中美關係一齣現波折或困難,台灣問題總會被美國搬上桌面,作為談判、要挾、遏制中國的籌碼。這已經成為美國某些政客慣用的伎倆。坐在談判桌前的兩國,手握一些討價還價的籌碼,為各自國家爭取利益最大化,本無可厚非。但台灣問題從來不是、將來也絕對不會是解決中美關係的一個籌碼。因為,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事關中國國家核心利益、十四億中國人的民族尊嚴和感情,由不得任何外來勢力插手干涉,更不能拿來交易。可以正告美方的是,企圖用台灣問題試探底線,沒有未來。

 

錯誤之三:造成臺海局勢動蕩,危害地區和平穩定。2018年以“台獨”為理念的民進黨在台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慘敗,失了氣勢,明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前景黯淡。美方在這一敏感時刻祭出“台灣牌”,試圖給“台獨”勢力一棵救命稻草。某些美國政客應該認真拜讀卡特先生在《華盛頓郵報》的那篇文章,認識到如果台灣問題處理不當,有上升為地區衝突的可能性,給世界帶來災難。此話並非危言聳聽。

 

今年4月,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曾打電話給卡特先生,向這位前總統請教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據報道,卡特的建議之一就是“別打仗”。如果美國政客們試圖突破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最後紅線,包括派軍艦登陸台灣,那就將是中國統一台灣的衝鋒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多次強調,中國致力於推進大國協調合作,期待大國和睦相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關係沿著協調、合作、穩定的基調向前,這一點不能變,也不應該變。美國某些政客不要在台灣問題上低估了中國人的決心。

展開全文

【海峽兩岸】駐臺記者觀察:台灣用電危機

2019-05-15
展開全文

【海峽兩岸】駐臺記者看台灣:民調滿天飛 應該相信誰?

2019-05-14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