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做一名“神奇女俠” 去改變世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a1

 

肆零參加清華大學畢業典禮時留影

 

終於,我畢業了。

 

恭喜我自己!我終於寫完論文了! 終於放假了! 終於要離開這裡了!

 

我常常喜歡在字句里加上“終於”,仿佛任何告別都是一種解脫。最後我們才發現,那些自以為是的“如釋重負”才是最讓人長久心心唸唸的。

 

我是今年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碩士畢業生肆零,我來自台灣。

 

“我看你準備這本資料挺厚的,你準備了多久?” 這是2016年接受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面試時,老師對我的提問。2014年,我第一次從台灣以交換生的身份到北京求學,也是第一次踏入了清華園。到這裡進行交換學習的第二周,我就下定決心要再次回來。那時候,我對清華的感覺就是真的與這個學校“戀愛”了,心情一直很激動。短短一學期的交換生生涯,讓原本是一名井底之蛙的我在祖國大開眼界。於是我下定決心:未來,要成為這裡的研究生。

 

然而,當時我的交換生學伴對我説:“你一看就絕對不是清華人。”這些年我一直在思索,什麼是清華人?為什麼我不是清華人的樣子?我在清華難道是個“怪咖”?是因為我的近視度數不夠高?還是因為我沒參加英語四六級考試?但,走到今天,回首過往時,才發現“清華人”根本沒有絕對的樣子。每一個清華人都由我們自己定義。

 

我們用所學的知識在各個領域裏發光,感受每一個夢想都像逆光,刺眼卻又無比耀眼。我們征服逆境、不斷地突破自己,因為我們知道,不被理解才能超乎想像。就像當年哥倫布憑藉著星光就敢橫越大西洋,發現新大陸。而經管學院正是培養了我們這群叛逆又不失努力追求真理的“航海家”。“你好好想想,去唄,加油!……”這是我們在教室裏最常聽到老師們説的幾個詞。這兩年多來,謝謝學院不是培養了一群説一是一、只會靠“勇”闖天下的戰士,而是把船長的舵交給了我們,讓我們面對每一個險惡的浪,都能邊衝邊欣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a2

 

肆零雖然畢業了,但她對清華大學充滿了感情。她在微博裏寫道:“昨天畢業典禮還是哭了,真的好捨不得!”

 

求學期間,一個個案例分析、一次次模擬創業,一場場實境商業大賽使我獲益匪淺。我相信,經管學院紮實的培育已經使我能掌握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並且熟悉其運行規則,有望成為商界精英、貢獻祖國。

 

前幾天,我在偉倫樓望著朱鎔基總理對學院的寄語----“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就要敢於借鑒,引進世界上一切優秀的經濟管理學院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結合中國的國情,辦成世界一流的經管學院。”,不禁又想起了這幾年求學的經歷和往事。我愈發覺得這不只是被刻在墻面上供人瞻仰的傳説,而是學院已經或正在提供給每一位經管同學的精神指引。學院充分地用實際教學體現出:我們不是在追夢的道路上,就是在夢想裏面。

 

畢業後,我將在北京金融街工作,成為諮詢領域的一名“小白”,這是多年前我從未想過的發展。一名原本只有滿滿小清新、只懂“小確幸”的我,能在學院的培育下擁有獨立思維模式,用理性來輔助感性,征服每一個逆境。

 

今年清華大學在108週年校慶時提出:自信的清華更開放。除了自信與開放,清華大學和經管學院賦予我們的核心價值還有正直誠實、尊重寬容,用知識和良善去影響世界。

 

還記得研一時,行銷老師在課堂上説,“作為一個好的行銷人員,要有改變世界的決心。”當時,教室裏傳來竊笑聲。但這句話卻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肆零的視頻短片截圖

 

肆零的視頻短片截圖

 

2017年,我開始在學習之餘用手機拍攝視頻短片並上傳到一些社交網站。起初,我只是覺得有趣。隨著關注我的人數攀升,我拒絕用嘩眾取寵來搏取流量,而是在每一個視頻中結合我在行銷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拍出一部部正能量視頻或是公益行銷短片,用年輕人的口吻與視角去觀察世界並改變一些人對世界的看法。這些視頻短片裏,有我每週去支教的身影,有百歲爺爺兩岸尋親的動人故事,有我瞬間變成七十歲老人呼籲大家關注老齡化的議題,也有一群跟我一樣抱持夢想的年輕人致力於兩岸體育公益的系列故事,還有遠赴甘肅地區深入全國最貧困地區記錄脫貧故事的種種感動……

 

透過真實的影片去分享,讓社會關注這些本該被關注但卻時常被遺忘的議題,這是一種幸福。雖然我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透過視頻,與每位觀眾一起關注這些社會問題,我相信“善意”的種子會一直生根、發芽並茁壯長大。這就是我在清華經管學院裏學到的行銷,除了可以販售更多的産品,還能改變世界。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原本總以為這種轟轟烈烈的話語是形容大人物才能做的事,其實清華的師長們教導給我的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透過在學院裏獲得的知識積跬步而成千里,把每個善舉匯集成溫暖的江河湖海。

 

我曾在這些小視頻短片中擔任“神奇女俠”,傳遞給社會美好與善意。現在,我畢業了,但這不是善良的終點。在清華的生活會給我永生難忘的記憶,我相信我與我的夥伴們已經準備好在各行各業、世界各個角落,為這個社會增添更多的善意和為國為民的善舉。

 

最後,我想説,謝謝清華,謝謝經管學院。讀研的兩年多期間,猶如奇幻曆險記,我不僅僅確立了自己未來的方向與航程,更像是尋找到了更多的家人。人生匆匆、人海茫茫,遇見你們真好,有你們,真好。(本圖文均由台灣青年肆零提供)

兩岸中小學生"行讀三國" 臺生感慨:原來我們只是口音不太一樣

2019-07-16

兩岸中小學生"行讀三國" 臺生感慨:原來我們只是口音不太一樣

 

結營儀式(圖片來源:武漢市臺辦)

 

“我們中間隔著海峽,濃濃的親情卻怎麼也隔不斷!”13日,歷時8天的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小學生“行讀三國”夏令營結營。結營式上,兩岸學生感悟:朝夕相處,認識加深了,親情更濃了。

 

本次夏令營,共有兩岸各38名中小學生參加,他們組成“魏、蜀、吳”三隊,探訪襄陽、荊州、赤壁三國古戰場,以“任務錦囊”遊戲和研學方式,了解三國歷史文化。同學們還遊覽了武漢名勝,完成國學課等特色體驗。

 

台灣《聯合報》教育事業部總經理潘素滿説,來大陸前,很多台灣學生擔心聽不懂大陸學生説話,很難與他們溝通、交朋友。但事實上,武漢學生非常熱情,主動與來自台灣的小夥伴攀談交流、悉心照顧。台灣學生慢慢覺得口音上的差別,並不影響溝通,簡體字也沒那麼難認,彼此之間文化共通,相互融合沒有任何障礙。

 

台灣帶隊老師張日郡説,很多參加活動的台灣學生發現,他們與大陸學生一樣,對三國歷史非常癡迷,最喜歡的人物也大多是關羽、趙子龍等,對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經典故事同樣津津樂道。“很多台灣學生感慨:原來兩岸學生只是口音不太一樣,我們的文化基因一模一樣。”

 

“在這裡,三國故事真實重現在眼前,太奇妙了!”台灣小學生黃峻騰是“三國迷”,此次夏令營,真實走進三國古戰場,令他激動驚喜。當他發現,荊州古城有三道城墻,每道城墻厚度超過他想像,頓時,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情節生動浮現。他也真切理解了這裡為何固若金湯、易守難攻。“回台灣後,我一定會跟那裏的夥伴們講,多到大陸、去湖北走走看看,那裏的歷史文化底蘊真的太深厚了,那些收穫是書本裏看不到的。”

 

台灣小學生嚴奉玄説,來大陸前,他曾誤以為這裡發展落後、環境不佳,但在武漢的經歷令他驚訝,“這裡有高鐵、地鐵、大橋,空氣清新,是一座非常繁華、現代的城市。”

 

由武漢外國語學校美加分校與台灣《聯合報》合辦的“行讀三國”夏令營自2016年起年年舉辦,已有約100名台灣中小學生來到湖北、武漢,他們普遍表示,在活動中增進了對中華歷史文化和大陸的了解,與大陸同學加深了友誼,近年,報名學生人數逐年增加。(中國台灣網武漢市臺辦通訊員宋磊/文 劉宇/圖)中國台灣網7月16日訊 

 

兩岸中小學生"行讀三國" 臺生感慨:原來我們只是口音不太一樣

 

營員們表演三國經典人物(圖片來源:武漢市臺辦)

展開全文

大陸眾多高校今年招不滿臺生 臺當局被指故意阻兩岸學術交流

2019-07-03

民進黨當局的教育部門突然改變學測(學科能力測試)計分方式,導致大陸眾多“985”大學今年竟出現招不到臺生的現象。島內有輿論認為,這是臺當局故意阻撓兩岸學術交流。不少網民表達遺憾,“以前能考上頂尖大陸學校的台灣學生,現在卻去不了了,這不是葬送了人才嗎?”

 

據台灣《聯合報》7月2日報道,大陸教育部今年初宣佈,台灣高中畢業生當年學測只要語文、數學、英語任意一科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就可直接向大陸高校申請就讀。外界原本預期,門檻大降後今年選擇就讀大陸高校的臺生將再度增加,結果卻被臺“大考中心”攪局。以武漢大學為例,往年都會招收數十名臺生,但今年即使罕見地辦理二招,最終也只招到8名臺生。

 

上海臺商子女學校中學部校長陳俊男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台灣今年規定“各大學最多采用學測五科中的四科,但大考中心並未公佈四科總級分的頂標和底標”(臺學測成績一般包括各科級分、人數百分比累計表及各科5標分數“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和“底標”)。因為計分方式改變後沒有前例可循,也沒有總級分各標作為參考依據,大陸很多頂尖高校索性就把門檻從之前的五科總級分頂標改為“四科都要達到頂標”,結果就是大幅提高了錄取標準。陳俊男説,四科都達到頂標已可以申請北大、清華和復旦大學等頂尖學府,自然就不會選擇其他大學;反過來,過去成績中上的臺生原本能申請大陸“985”高校,今年反而可能會申請不到。

 

《聯合報》稱,今年除了排名靠前的幾所大學外,其餘大陸大學都有臺生招生不足額的情況,像華東師範大學今年只從上海臺商子女學校錄取到一名臺生,反觀去年該校錄取的臺生就有17人,最終有12人選擇就讀華東師大。上海知名台灣社群網站“臺商新天地”負責人蘇武也説,近期確實有不少臺生家長都在討論這個問題。(韓香)【環球時報綜合報道】

展開全文

百名在京臺生對話相關部門:政策措施“吃透透”

2019-01-14

百名在京臺生對話相關部門:政策措施“吃透透”

 

2019年在京臺生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10日上午,2019年在京臺生座談會在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舉行。北京市臺辦、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公安局等相關負責同志結合工作職責以及“55條措施”的相關內容,分別就臺生關心的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方面的政策內容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講解,並與現場臺生展開互動交流。來自北京20余所高校的90名臺生代表共同參加座談會。

 

百名在京臺生對話相關部門:政策措施“吃透透”

 

北京市臺辦投訴協調處相關負責同志進行政策講解。(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座談會上,北京市臺辦投訴協調處負責同志就“55條措施”中有關臺生的相關條款進行政策講解。他表示“55條措施”的核心思想是“同等、便利”,例如在京高校就讀的台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與大陸學生享受同等待遇,包括臺生密切關注的評選獎學金、申請助學金等相關待遇;創業方面,符合申請規定入駐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的創業企業或創業團隊與大陸學生享受同等待遇,同時也會更便於在京高校就讀的台灣學生組建的創業企業或創業團隊入駐。

 

百名在京臺生對話相關部門:政策措施“吃透透”

 

北京市教委港澳臺辦相關負責同志進行政策介紹。(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北京目前已有59所高校接收了臺生。”北京市教委港澳臺辦相關負責同志在會上介紹北京高校臺生管理服務相關政策時表示,2019年,相關高校將落實針對港澳臺學生打造精品課程、面向台灣研究生發放助學金、開放港澳臺學生公派留學等一系列措施。

 

百名在京臺生對話相關部門:政策措施“吃透透”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處相關負責同志進行政策介紹。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處、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和基層工作總隊證件管理大隊相關負責同志在座談會上分別就臺生實習就業政策、台灣居民居住證辦理政策進行介紹講解;此外,針對前期了解到的臺生實習需求,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推出了包含150余家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在內的500余個實習崗位,專門面向臺生發佈,為有實習需求的臺生搭建專業求職平臺,受到與會臺生歡迎。

 

百名在京臺生對話相關部門:政策措施“吃透透”

 

北京大學臺生代表發言。(中國台灣網 陳文韜 攝)

 

來自台灣彰化的臺生代表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的一位博士後,在京求學的7年中,他取得了學業和愛情的雙豐收,目前正在積極拓展自己的事業。他表示,目前出臺的給予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的各項措施為他帶來了諸多便利,例如有了18位的台灣居民居住證後就可以和大陸朋友一樣辦理社保等等。同時,他也鼓勵在京的臺生學弟妹們,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勇敢的追夢、逐夢、圓夢。(中國台灣網1月11日北京訊 記者 陳文韜 王明月)

展開全文

臺生看大陸新經濟:發展之快定有過人之處

2018-12-24

“阿裡巴巴的成長歷程折射了大陸創新産業的改革發展歷程,以阿裏為代表的大陸新經濟發展如此之快一定有其過人之處。”參訪阿裡巴巴集團後,寧波諾丁漢大學商學院的台灣交換生尹芊雅感慨道。

 

22日—23日,來自寧波諾丁漢大學的30多位台灣學生在杭州開啟了兩天的參訪之旅,包括阿裡巴巴、錢江新城等大陸新經濟、新商務的代表,也包括杭州西湖、連橫紀念館等歷史文化景點。其中以阿裡巴巴為代表的大陸新經濟模式吸引了多位臺生的關注。

 

參訪中,阿裡巴巴商學院e次方創始人、浙江省現代互聯網研究院執行院長裘涵向臺生介紹了阿裡巴巴的數字經濟觀。“傳統行業+新技術=新産業,其中新技術即為數字化、連結能力、智慧化等。”裘涵表示,大數據時代數據比實物更重要。

 

裘涵還介紹,當前ABCD引領世界創新演變。具體而言即AI—人工智能代表新生産力,Block—區塊鏈提供新技術,Cloud—雲計算衍生新生産平臺,Data—大數據則為新生産資料。

 

對此,大四的尹芊雅表示深受啟發、受益良多。她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準備的論文中涉及對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而以阿裏為代表的大陸新經濟正是該領域的典型案例。“阿裡巴巴的企業業務很廣泛,他們不斷突破傳統的行銷模式,開創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了解阿裏的運營模式後,寧波諾丁漢大學國際商務管理專業的台灣學生梁凱翔也認為,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阿裡巴巴將大陸眾多的勞動力、消費者以及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通過網絡連接起來,使其搶得了發展先機,也佔據了優勢。

 

同時,從商科學生的角度,梁凱翔翔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他説,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作為行業領先者固然是有優勢的。但最先去嘗試並作出改變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承擔更大的失敗風險。

 

“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寧波諾丁漢大學的台灣學生郭品妤則對阿裡巴巴的“五新”印象深刻。在阿裏首個智慧商業項目親橙裏,郭品妤體驗了AR導購、虛擬試衣、互動遊戲搶紅包等新零售技術後表示,“我沒有辦法想像科技的極限。”

 

“如今越來越多台灣學生跨海逐夢,來到大陸就學就業,通過參訪使他們對大陸各領域的發展有更全面的了解和直觀的體驗,讓大陸不再是想像中的大陸。”寧波諾丁漢大學參訪團帶隊老師林岳龍表示。(中新網杭州12月23日電 郭其鈺)

展開全文

臺生: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 台灣同胞不缺席

2018-12-20

12月18日的北京人民大會堂,迎來了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四十年前的這一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做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大陸自此進入了跨越式高速發展。

 

改革開放四十年,台灣同胞沒有缺席,由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決定”中的“百名改革先鋒”名單中,來在台灣省宜蘭縣的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也在名單之中。林毅夫教授早在1970年代末期就來到大陸發展,將其所學貢獻在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上,可謂功不可沒。林毅夫教授作為“百名改革先鋒”,不僅讓2350萬台灣同胞與有榮焉,在慶祝大會中接受習近平總書記頒獎時,在場的台灣同胞無不感同身受,因為不管是哪個時期來到大陸發展的台灣同胞,都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與建設者,台灣同胞在改革開放中從未缺席。

 

在慶祝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其中三次提及台灣,兩次提及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特別提及了“我們有堅定的政治決心和強大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祖國的神聖領土一寸都不能分裂出去”,獲得現場熱烈掌聲。

 

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是建立在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之下,在此原則下大陸出臺了多項對臺政策,並且持續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造福了廣大兩岸同胞。改革開放走過四十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棒接一棒傳承下去,不分台灣和大陸都是全體中華民族的頭等大事,每一代人都必須要為下一代人跑出好成績,因為這是兩岸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作者:羅鼎鈞,臺生,現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