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蔡英文人設崩壞,越來越“菜”

蔡英文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的每次“雙十談話”都暴露出其假面戳穿後的破罐破摔。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前年,蔡大談“兩岸互動新模式”、“新四不”,但綿裏藏針的文字遊戲讓其在大陸和“獨派”間裏外不是人。去年,蔡惱羞成怒,一方面指責大陸“文攻武嚇和外交打壓”,一方面強化挑釁對抗立場。此次,先是裝作看不到“3年斷7邦”的“國際空間”危機,繼續描繪“捍衛主權”人設。再者,否認因台灣經濟衰微,社會民生凋敝,“前瞻計劃”、“新南向政策”兩大政策三年無成又分贓不均、禍水南來,唯兩岸經貿克難前行的現實,吹噓自己讓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第一名”。真是吹牛不用上稅,把眾人都當瞎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民進黨搞黨慶,抗議民眾場外高呼“民進黨不倒、台灣不會好”

 

民進黨搞黨慶,抗議民眾場外高呼“民進黨不倒、台灣不會好”。(資料圖片)

 

邁入登上權力高峰的第三年,已過耳順之年的蔡英文卻愈加真假莫辨、冥頑不靈,不但聽不進好賴話,還只會用粉飾太平的漂亮話糊弄台灣老百姓。隨著時間的推移,蔡英文的所作所為讓人們越來越感到,她真是人設崩壞,越來越“菜”了。

 

蔡英文上臺前的形象就是複雜矛盾的。一方面,她被包裝為具有“理性論述、國際視野、形象清新”的學者官員;另一方面,在2008年陳雲林訪台遭遇暴力圍堵,民進黨粗暴抵制ECFA審議和鼓動“反服貿運動”等事件背後,都能燈影綽綽地看到“暴力小英”這個陰魂不散的背後幽靈。

 

這些形象和“戰績”都轉化為了蔡英文攫取權力的資本。但隨著蔡走向臺前高位接受檢視,掌握更多權力資本和政治手腕後,毫不意外地加倍暴露其政治性格的暴力顢頇,也自然而然地戳破其“專業理性”人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民進黨上臺之後,島內觀光業每況愈下,台灣旅遊業者多次上街要求民進黨改善兩岸關係。(資料圖片)

 

民進黨上臺之後,島內觀光業每況愈下,台灣旅遊業者多次上街要求民進黨改善兩岸關係。(資料圖片)

 

就任百天,蔡英文就遭連綿街頭抗議和全島“拔蔡”圍堵,“民主蔡皇”不是藏在拒馬蛇籠背後,就是要民眾“沒事不要上街”、“小聲點我聽得到”,頑拒民意拷問或自我反省。登堂入室後,蔡繼續在鎂光燈下露怯,除廣為傳笑的書法拙稚和辯才有礙,蔡還在春聯賀詞上“自創”成語“自自冉冉”,在外事會見時講話“卡殼”並稱“講中文困難”,以及多次失言暴露其專業馬虎,墨水不足。雖然,這些窘態醜事淪為民眾談資笑料,但在有心人捅出蔡博士畢業論文和學位的馬蜂窩後,人們才發現,蔡不只是看起來口拙手笨,而是真的“菜”。

 

此事爆發以來不斷在爆料、發酵、反轉。儘管民進黨方面動用政治力量操控輿論,想法設法作偽洗白,被迫公開論文,都只能越描越黑。日前,臺議事機構現場調查,48名大學校長僅有6人相信蔡論文為真,連蔡曾任職的政治大學(入職前必須繳納畢業證書)都不願為其背書。

 

事實上,三年來不斷爆發的“浩鼎案”、“慶富案”和余波未平的“私煙門”、“鉅款門”,蔡英文及民進黨被多次證明從私德到公義都已破産。只要有權力利益尋租酬庸的空間,有將“黨意黨利”包裝為“民意民利”的可能,民進黨人就膽大活躍起來,無孔不入、鋌而走險,“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敢犯任何罪行,冒絞首的風險”。而“論文學位門”真相迷離,民進黨上下其手毫無底線,輿論將蔡的醜聞笑料進行連接,進一步導致其“知識分子理性人”人設的崩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台灣的很多政論節目被民進黨當局強令不準批評蔡英文。(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的很多政論節目被民進黨當局強令不準批評蔡英文。(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

 

因此,蔡英文眼見“專業理性”人設不售,乾脆全力轉攻“暴力反中”人設。靠外部勢力拉抬托舉,借中美博弈火中取栗。她從年初政治低谷,用反“一國兩制”“撿到槍”搖身變為“辣臺妹”。年中借香港事態説三道四、上躥下跳吃“人血饅頭”,用“有蔡,台灣沒有一國兩制;無蔡,台灣就是下個香港”的驚悚邏輯,渲染出“台灣民主(拒統)捍衛者”和“國際民主(反中)先鋒”形象。但這只是其意淫口嗨和自我炒作,當撞上現實冷墻或選舉利益精算時,所謂庇護“港獨”和“中共代理人法案”等都成了被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政治口惠。

 

此外,蔡所謂“民主”,也因重返執政的民進黨為一黨之私,肆無忌憚地逾越“憲政”分際,動亂立法秩序,破壞文官體制,鎮壓反對政黨,迫害藍營人士和酬庸利益集團的“綠色獨裁”而名存實亡。蔡自詡“印太區域民主模範”,但其精心添設的“促轉會”、“黨産會”等黑機關,密集拋出的“保密防諜法”、“國安五法”和“中共代理人法”等法例,顯示在“台獨獨裁黨”統治下,台灣本已脆弱的民主水準加速倒退,宛如“人二復辟”,更勝“白色戒嚴”,遭到島內外一片反對聲浪。蔡英文指責“外國勢力假新聞干預台灣選舉”本身也是最大的“假新聞”。

 

時間是最好的檢驗機。蔡英文所説所做恐怕只有她的“假學位”是真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蔡英文論文造假事件不斷發酵,人們始終看不到事情的真相。.JPG

 

蔡英文論文造假事件不斷發酵,人們始終看不到事情的真相。(資料圖片)

 

所以,一個靠“皇帝新衣”掩藏其不學無術、無能失德的執政者,沒有了文膽捉刀和讀稿機托底,自然不敢應下韓國瑜兩岸政策辯論的戰書;自然更沒有膽量接下大陸的“答卷”,只能掩耳盜鈴、以拖待變,鑽在套子裏嚇唬台灣百姓,希求騙得一時是一時了!

 

                                                                                              (作者劉匡宇,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章僅代表本人觀點)

台灣只剩“鬥” 臺媒體人痛心:怎麼可能有未來?

2019-10-17

10月10日台灣“雙十”,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舉辦典禮,但傳出參與人數卻瞭瞭無幾。讓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暐瀚有感而發,開直播評論這件事。但卻遭“綠委”王定宇不滿開嗆,認為黃暐瀚是抹黑民進黨當局。讓黃暐瀚氣得在昨晚緊急澄清反問,台灣只剩“鬥”,怎麼可能有未來?。

 

黃暐瀚15日晚在臉書以《為什麼對台灣悲觀?》為題發文稱。很多人常問他:“為什麼暐瀚哥不投票?”、“為什麼對台灣的未來悲觀?”看看“立委”王定宇的PO文。他提及,該篇文底下網友留言,大概十個有九個半,都在痛罵“暐瀚是賣臺賊”、“暐瀚鬼遮眼”。

 

黃暐瀚坦言。説真的,“我應該算是少數”,還會願意講綠營好話的所謂“藍營媒體人”,“安倍賀電,我怎麼説的?天下民調,我怎麼談的?”蔡英文的友邦“陽春閱兵”, “我又是怎麼解釋的?”。黃暐瀚委屈地表示。但這樣盡可能希望做到平衡的媒體人,在台灣,一樣要被黑,要被攻擊,要被講到很難聽。

 

他認為,一開始被這樣“誤會”,他還多少會有點難過。但現在漸漸不會了。不在乎了,沒感覺了。台灣已經變成一個沒有辦法講道理的地方,不是嗎?

 

黃暐瀚並做出5點聲明,來回應王定宇的抹黑及澄清事實:

 

第一、他沒嘲笑蔡英文舉辦慶典人少。第二、他有秀出蔡英文演講時,人還有八成的照片。第三、他解釋了“雙十”慶典的“憑證入場”,行之有年。第四、他往年慶典,也都一樣,越到後面,越是空虛。第五、希望,之後人民可以參加。

 

他認為,只要有在看他文章,有看直播,就會知道這些內容,台灣只剩“鬥”,怎麼可能有未來?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

展開全文

蔡英文當局用粗暴手段對待民意,陳情男子被抬走

2019-10-17

日前,蔡英文到台南參加活動時,遇到一位59歲的簡姓男子,在人群中大喊著要向蔡英文陳情。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該男子遞出陳情書時,隨即被維安人員抬走。

 

遇到民眾陳情,應該設身處地的,從對方考慮和考量,假如説以安保為理由,粗暴對待,勢必會激起民眾的反對和抗議。這一男子的遭遇,應該説是蔡英文上任之後對待台灣民眾態度的一個常態和縮影。

 

蔡英文上任之後推動的種種改革措施,除了維護民進黨的政黨利益之外,心中毫無民意,根本不站在民眾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就連舉辦公聽會都草草了事,用拒馬和蛇籠回應台灣民眾的抗議和反對。不讓民眾有發言的機會和抗議的權利。

 

再比如,蔡英文和民進黨選舉輸了,就指責民眾不夠包容,看待民進黨的要求比較苛刻。甚至民進黨的官員接連拋出漠視生命、充滿冷血的歧視性言論,一副滿不在乎民意民怨的樣子。

 

可見,面對簡姓男子的陳情,用粗暴的手段來回應民意,是不足奇怪的。這與蔡英文和民進黨的所作所為,可謂是一脈相承的。

 

9月28日,台灣20多個社會團體冒雨舉行抗議活動,聲討蔡英文當局給台灣經濟、社會、教育各領域帶來的嚴重傷害。他們在雨中喊出“貪污腐化”、“執政無能”等標語,表達對蔡英文當局的種種不滿,而且“救經濟、救孩子、救未來”等口號,以及“我們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等標語,詮釋著台灣在蔡英文當局的傷害之下“心在滴血”,因此台灣民眾希望“下架民進黨”“下架蔡英文”。

 

應該説,蔡英文用粗暴的手段對待民意,展開講三天三夜都講不完。台灣民眾也有深刻的體會和感悟,一份簡單的陳情書,讓蔡英文對待民眾的心態赤裸裸的展現在民眾面前,民眾又怎會繼續忍氣吞聲呢?

 

顯然,台灣民眾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走上街頭大聲喊出抗議和反對。以陳情書的方式表達心中的不滿,呼籲高高在上的台灣當局應該傾聽民意順應民心,而不是置民眾權益於不顧,一門心思想著一人之私一黨之私,為尋求連任和謀求政黨利益政客利益而不擇手段,一意孤行,如此做法激起民眾更多更大的怨恨和不滿是情理之中的。

 

一份陳情書,兩種民意情。當蔡英文當局持續用拒馬和蛇籠來對待民眾,只會一味指責和埋怨民眾,將讓民進黨與民眾的期待和希望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中國台灣網網友:賈永輝)(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  

展開全文

蔡英文的反核謊言註定難以維繫

2019-10-17

核電站在21世紀不算什麼新鮮事物,但在台灣島內,卻常常登上媒體的版面。究其原因,不是核電本身有多厲害,而是藏在核電背後的政黨、政客和台灣民間團體,實在太多了。這其中,表現最為積極、動作最大、影響力最深遠的正是如今在台灣執政的蔡英文當局。蔡英文上一次選舉當中,就是憑藉著對反核等社會議題的強勢炒作,完成了執政權的翻轉。不過謊言終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時至今日,蔡英文關於反核的種種謊言已經被台灣民眾看穿。

 

蔡英文在上一次選舉過程中,曾信誓旦旦表示,要在2025年前實現“非核家園”的宏偉目標。所謂“非核家園”,指的是杜絕一切核能發電,改由其他能源發電。目的是為了打造一個沒有核威脅的生存環境。蔡英文還在這一宏偉主張上再加碼,對所有台灣民眾承諾,沒有核電,台灣不會缺電,攸關百姓生計和企業發展的電費,更不會上漲。

 

蔡英文的承諾是否靠譜,時間給出了答案。執政3年多來,台灣屢次發生缺電危機,尤其在夏季高溫時刻,用電量達到高峰期,很多原本需要檢修和停用的火力發電廠,都被蔡英文當局強制繼續運轉。與此同時,因為控制核電,台灣電費也屢次上漲。而被蔡英文吹上天的綠能發電,雖然花了上萬億預算,但只有外國公司賺得飽飽的,實際進展和供電錶現,卻不如人意。蔡英文當初的承諾,一一破功,留給台灣能源一片爛攤子。

 

前段時間,蔡英文當局用行政命令的方法,讓電費不再漲價。但這種方式對於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的台灣來説,是飲鴆止渴。明顯是民進黨為了選舉拉票,所作出的短線利好。台灣媒體在評論中也直接指出,選前放福利,選後還是要所有台灣民眾來買單。這樣的做法台灣人真的看不懂嗎?蔡英文當局對於核電、電價等問題的操作真的能換來選票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而最終結果如何,就看2020這場選戰了。(中國台灣網網友:星火燎原)(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

展開全文

國民黨黨團批蔡英文當局媚日:以漁民當“祭品”

2019-10-16

國民黨黨團批蔡英文當局媚日:以漁民當“祭品”

 

國民黨團批蔡當局罔顧漁民生計。(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報道,外傳台灣將與日本互換同等配額量的黑鮪魚與大目鮪,由於黑鮪市價高於大目鮪,遭批不平等交易。國民黨團今天痛批,此交換價值根本不對等,猶如“用黃金換白銀”,恐造成台灣地區每年約4億元(新台幣,下同)損失,請“農委會”不要罔顧漁民權益,讓漁民成為蔡當局媚日“祭品”。

 

據稱,台灣地區在9月召開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上,同意用300噸的黑鮪限額,和日本交換大目鮪限額,由於黑鮪魚每公斤均價500多元,大目鮪每公斤均價100多元,引起漁民強烈反彈。

 

國民黨團總召兼書記長曾銘宗指出,今年7月“立法院”修正 “海關進口稅則”,調降15項農漁水産品與加工食品稅率,其中山藥、溫州蜜柑、清酒降稅獨厚日本,且是主動單方面進行,如同不平等條約,令人質疑如此媚日而不顧衝擊台灣農民生計的做法,用意何在。

 

曾銘宗説,面對日方強硬不願針對“八重山以南海域及衝之鳥礁海域作業問題”和我方協商,蔡當局卻態度軟趴趴,使漁民捕魚權遭大幅限制,駐日代表甚至要漁民遇到日本公務船時轉彎閃開,真的愧對漁民。

 

國民黨“立委”費鴻泰痛批,為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蔡當局表面為了“邦交國”降低進口稅,仔細看戲幕後,發現對日讓利2億元,反觀對中南美洲國家僅讓利300萬元,但日本向台灣銷售的清酒價格截至9月底也沒有調降。他認為,蔡當局應腰桿打直,不要再做日本附庸,不然蔡英文就搬去日本,台灣地區瞧不起這樣的領導人。

 

國民黨團副書記長童惠珍説,民進黨執政下的“農委會”簡直令人大開眼界,外行領導內行。她批評蔡當局逢日必軟、“割地賠款”,抱日本大腿叫哥哥,不斷討好日本,讓漁權節節敗退,漁民成為最大犧牲品。她認為,“農委會”應該幫漁民擴展魚場以增加漁獲量才是正解。

展開全文

蔡英文粉飾太平遮掩不了台灣經濟困境

2019-10-16

台灣已經重返亞洲四小龍之首?香港大公網15日發表朱穗怡的評論説,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近日聲稱“上一季我們的經濟成長率已經重返亞洲四小龍之首”。原來,蔡英文説的是今年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

 

但眾所週知,經濟成長率一般是按年計算,經濟體之間的經濟成長率比較也是以年經濟成長率來算,鮮少以某個季度來比較。蔡英文混淆視聽,企圖偷天換日。只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不論臺當局如何粉飾太平,台灣民眾的感受最真實。

 

儘管蔡英文大肆吹噓台灣經濟成長率,但台灣民眾平均薪資還停留在16年前的水準。而新加坡、香港、韓國的民眾收入皆在台灣之上。蔡英文的謊話騙不了人。如果台灣的經濟狀況真的有所改善,蔡英文又怎會只提一個季度的經濟成長率?數據顯示,蔡英文上臺以來,台灣2016年、2017年經濟成長率分別是1.41%和2.84%,均居亞洲四小龍之末。而且蔡英文執政3年多來台灣年均GDP也沒超過2.5%,比馬當局和陳水扁當局時都低。

 

台灣經濟如何,不僅台灣民眾有切身感受,外國人士也頗有感慨。被《經濟學人》週刊評選為“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的美國經濟學教授泰勒·柯文今年7月在台灣發表演講時表示,台北與30年前相比,幾乎沒什麼變化。與他在1990年初訪台北時的印象差不多,可以説是85%都沒改變。他還説,30年前的廣州與現在相比,有90%的不同;香港、首爾、新加坡,10年的變化也很大。他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台北是亞洲城市中,變化最小的。其言下之意,即台灣原地踏步,還停留在20多年前的水準。

 

這幾年蔡當局雖然也絞盡腦汁拼經濟,但其兩大經濟政策為人詬病。兩年前臺當局“行政院”豪砸8824億新台幣大搞“前瞻計劃”,但該計劃中唯一能與“前瞻”沾邊的只有綠能建設和數字轉型,而這兩項在預算中佔的比例還不到一成,大部分的資源都集中在軌道建設。如今兩年多過去了,“前瞻計劃”的執行落實率還不到一半,被嘲笑是“落後計劃”。至於著重對外經濟合作的“新南向政策”亦是成效不彰,“新南向辦公室”更是早在兩年前就已關門大吉。蔡當局原本的算盤是希望加強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合作,從而彌補疏遠兩岸經貿關係而帶來的損失,但中國大陸與東盟關係密切,怎會讓臺當局如願以償?

 

其實,台灣經濟並非全然沒有好消息。今年上半年台灣農産品輸出量就超過去年一整年,主要是因為出口到大陸的銷量大增。臺當局搞經濟搞了半天,還是離不開兩岸經濟合作。雖然蔡英文對這個好消息閉口不提,但事實就擺在眼前,誰也阻擋不了兩岸交流。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