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台灣通過“反滲透法” 那就看看大陸是怎麼“滲透”台灣的!

辭舊迎新之際,台灣“立法院”12月31日強行通過所謂“反滲透法”。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大陸是怎麼“滲透”台灣的。

 

自2020年1月1日起,在大陸就業、居住和就讀的台灣居民也將和大陸居民一樣依法參加社會保險。這意味著,台灣同胞也可以和大陸同胞一樣,依法擁有用人單位和政府補貼,在醫療、養老、工傷、失業、生育等勞動能力損失條件下獲得相應的經濟補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香港澳門台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並用生動的圖片講解該法.JPG

 

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香港澳門台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並用生動的圖片講解該辦法(資料圖片)

 

同樣是2020年1月1日,修改後的《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也將實施。該法刪去了原來第八條、第十四條關於舉辦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實行審批、備案的規定,修改為:“台灣同胞投資企業依法進行經營管理活動,其經營管理的自主權不受干涉。”同時調整第七條第一款關於台灣同胞投資方式的規定,不再按照舉辦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和全部資本由台灣同胞投資者投資的企業來劃分台灣同胞投資方式,將該款修改為:“台灣同胞投資,可以舉辦全部或者部分由台灣同胞投資者投資的企業(以下簡稱台灣同胞投資企業),也可以採用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投資形式。”

 

自2020年1月1日起,大陸降低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年減輕社會負擔約3億元。其中,往來台灣通行證(電子)收費標準由每本80元調整為60元;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補辦)收費標準由每本500元調整為200元。

 

一枝一葉總關情,最是細節見真章。

 

習近平總書記常説,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廣大台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天親。

 

家人和天親應該怎樣對待?大陸在日復一日中用具體而微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自2018年2月大陸29個部門聯合推出惠及臺胞臺企的“31條措施”後,2019年11月,大陸再度推出幹貨滿滿的“26條措施”,落實臺胞臺企同等待遇的具體措施和生動事例在各地各行業全面開花。

 

同等待遇背後是同享發展機遇。大陸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恢弘歷程,為許多台灣同胞實現個人價值提供了巨大歷史機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大陸為台灣同胞謀福祉的能力更強、條件更多、環境更好。據統計,2019年1月至10月,大陸批准台資項目4350個,同比增長10.9%,實際利用台資15億美元。

 

一條條細緻入微的措施,是對台灣同胞尤其是基層民眾現實需求的回應,更是對台灣同胞血濃于水、親望親好的誠意,讓即使是從沒到過大陸的台灣民眾也開始對“同等待遇”有感。無數生動的事例為台灣年輕人所知,他們從一個個故事背後不僅看到了誠意,也看到了執行力。觀望、猶疑的少了,認真考慮、準備的多了。島內不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50%到60%以上的受訪者在惠臺措施發佈後,表示願意西進大陸發展。

 

反觀民進黨當局,在2019年不斷翻新花樣、製造兩岸敵意。他們把黑手伸向兩岸交流,把矛頭對準島內民眾,處處拆橋、斷路、挖坑、築墻,千方百計阻擋臺胞臺企來大陸交流發展,破壞臺胞臺企的好事。臺胞要申請居住證來大陸實習、就業,他們威脅説“違法”,要管制處罰;臺胞臺企分享“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給予的同等待遇,他們就混淆視聽,誣稱為“接受統戰”“被滲透”;老師和學生們感到恐慌,參加兩岸正常的學校交流活動,要受到所謂“平臺”的嚴密監控;旅遊業者感到恐慌,不僅飯碗被砸,而且還可能經常遭到檢調部門的約談;媒體界感到恐慌,誰敢批評、監督他們,就可能被扣上“賣臺”的帽子……“綠色恐怖”籠罩全島,台灣社會一片肅殺。2019年,臺海形勢複雜嚴峻,台灣同胞過得不好,對未來充滿苦悶和憂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月17日,兩千農漁民台北舉行抗議活動(媒體報道截圖).JPG

 

2019年12月17日,兩千農漁民在台北舉行抗議活動(媒體報道截圖)

 

作為以對外貿易為導向的經濟體,台灣進出口貿易依存度高,出口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的貢獻約佔六成,是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2008至2016年,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各方面曾經取得過豐碩成果。事實上,在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問題上,台灣方面曾有過機遇,是民進黨當局一手破壞了這樣的局面。

 

台灣政治大學經濟係教授林祖嘉撰文指出,如今的台灣,2019年前十個月的出口訂單成長率為-5.83%,實際的出口成長率則為-2.40%;因為出口不順,前三季台灣製造業産值比去年同期減少7.0%;前三季,台灣上市公司的總獲利比去年同期減少19%;全年台灣解散的公司據估算已經超過4萬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國民黨團為拒絕替“反滲透法”背書,黨團成員拉起“抗議惡法,選票制裁”布條,在議場前方集結靜坐。(圖片取自臺媒)

 

國民黨團為拒絕替“反滲透法”背書,黨團成員拉起“抗議惡法,選票制裁”布條,在“立法院”會場前方集結靜坐。(圖片取自臺媒)

 

親望親好,守望相助。

 

大陸始終尊重關愛、團結依靠台灣同胞,全心全意為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台灣經濟不好,大陸希望幫助它渡過難關而絕非“補上一刀”;台灣在領先領域的優勢,大陸希望學習與合作;許多普通台灣民眾不了解大陸的現狀和政策,而眾多未曾到過寶島台灣的大陸同胞也渴望去台灣一遊。大陸希望通過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不斷擴大和深化來增進兩岸同胞之間的相互理解,提升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拉近心理距離,促進兩岸心靈契合。

 

儘管民進黨當局大話假話連篇,但他們掩蓋不住台灣同胞看大陸發展的眼睛;儘管民進黨當局威脅恐嚇,但他們無法從內心深處打消台灣同胞同大陸一同進步的渴望;儘管民進黨當局封閉退縮,但他們阻止不了臺商西進發展的步伐。大陸的惠臺政策一波波,機會在哪,誠意在哪?人人心中自有一桿秤。

 

落實同等待遇,大陸説到做到。實現民族復興,台灣同胞不會缺席。更多的政策措施還在醞釀製定,也將有更廣泛的台灣同胞共同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在兩岸和平統一的進程中,兩岸同胞心心相印、同舟共濟的血脈親情一定是最動人的篇章。

 

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年即生肖紀年的鼠年,中國郵政1月5日將發行的《庚子年》特種郵票1套2枚的圖案內容分別為子鼠開天、鼠兆豐年。“子鼠開天”裏,一隻可愛的老鼠騰空跳起,抬頭望天,奮力咬破混沌,寓意民間傳説中的“鼠咬天開”,同時老鼠跳躍的姿態也寓意鼠年生活節節高;“鼠兆豐年”中,兩隻大老鼠帶著可愛的小老鼠側身遠望,身邊是寓意豐收的花生,表情歡喜、得意,寓意2020年五穀豐登、生活幸福美滿,也包含“鼠到福來”的含義。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郵票

 

我們和台灣同胞是一家人,衷心祝福台灣家人在新的一年裏金柑多多美噹噹(金柑係閩南語,取金桔水果的顏色與諧音,意喻黃金滿滿、大吉大利;美噹噹係閩南語甜蜜美滿之意);祝福台灣家人在即將到來的鼠年鼠咬天開,衝破困局,生活幸福,鼠到福來。(作者:常濱)

【兩岸青年派(第三季)】第8期:愛心聚會收官 兩岸青年攜手公益

2019-12-27

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兩岸青年攜手為聽障孩子奉獻了精彩的表演。夢章、楊品驊、簡莉紋、莫爾根與彩虹天使咖啡屋創辦人李紹嬅相約,同赴一場愛心與友愛的約會。大家從籌備愛心表演的幕後故事,談到聽障孩子的自立自強;從李紹嬅的堅持和感恩,談到愛心人士的付出與收穫。《兩岸青年派》第三季溫暖收官,期待再相聚!

 

嘉賓:楊品驊、簡莉紋、李紹嬅、莫爾根

 

主持人/任務發佈官:夢章

 

【兩岸青年派(第三季)】第8期:愛心聚會收官  兩岸青年攜手公益

展開全文

台灣各界反對“反滲透法” 痛批民進黨侵害人民權益

2019-12-31

民進黨當局一意孤行擬於12月31日強行推動立法機構通過“反滲透法”,持續引發台灣社會強烈批評與反對。各界批評指出,民進黨當局此舉製造“綠色恐怖”,將嚴重侵害人民權益、惡化兩岸關係。

 

“全國臺企聯暨大陸地區148位台資企業協會會長”29日在台灣《聯合報》《中國時報》頭版署名刊發“共同強烈聲明”:“堅決反對制定‘反滲透法’製造‘綠色恐怖’。”聲明表示,兩岸要和平合作,不要對抗動蕩。

 

29日舉行的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候選人電視辯論會上,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韓國瑜表示,民進黨強推“反滲透法”,是在人民脖子上綁炸彈,遙控器、引爆器在民進黨手上,人民隨時都可能“犯法”。親民黨籍候選人宋楚瑜27日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候選人政見發表會上説,“反滲透法”定義不明確,將使百萬台商、臺生等來往兩岸者,都成為“反滲透法”入罪的嫌犯。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表示,“反滲透法”實際上是找麻煩,呼籲臺當局領導人重新考慮,不要故入人罪,也不要隨便給人戴“紅帽子”或進行不公平處理。

 

新黨主席郁慕明表示,台灣根本不需要新立“反滲透法”。他呼籲台灣民眾12月31日走上街頭表達抗議。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表示,民進黨利用在立法機構的席位優勢,跳脫正常程式將“反滲透法”草案徑付二讀,這是心虛的表現。該法如果通過,將隔絕兩岸正常交流交往,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製造巨大障礙。是可忍,孰不可忍,希望民進黨當局緊急剎車。

 

台灣銘傳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紀俊臣投書媒體表示,“反滲透法”條文中存在諸多惡質內容,如不修正即徑予完成三讀,將必然是一部窒礙難行的惡法,令人不寒而慄。

 

台灣東海大學教授潘兆民對媒體表示,為了連任,民進黨當局不擇手段操弄“反滲透法”,一味挾持民眾,衝撞兩岸關係,將台灣推向險境。如此愚弄百姓,視人民為無物的行徑,林林總總,罄竹難書。

 

據媒體報道,就連“台獨”團體“喜樂島聯盟”對蔡英文要強行通過“反滲透法”也提出質疑,呼籲執政黨不要因選舉而拿法制和安全當成造勢表演。

 

“反滲透法”讓從事兩岸交流的台灣各界人士深感焦慮,深表不滿。台灣“保生大帝廟宇聯合總會”總會長王文宗對媒體表示,“我們的祖先、祭祀的神明源自大陸,這是歷史事實,任何政黨都無法改變、切割”,台灣信眾每年赴大陸謁祖,民進黨當局無權阻撓兩岸宗教交流。民進黨急就章強推“反滲透法”,很難不讓人聯想是為了選舉操作。

 

30日的《聯合報》社論説,民進黨必欲通過此法,一則倉促提出,未讓社會各界有表態溝通的機會;二則徑付二讀,不讓各黨民意代表有辯論商榷的餘地;三則選在本屆民意代表即將卸任之際,完全無法反映當下民意的正當性。這些都是備受訾議之處。

 

30日的《旺報》發表短評指出,在台灣選舉倒數時刻,“反滲透法”成了攻防焦點,引起在大陸臺商、臺生、臺師等時常往返兩岸群體的恐慌。與此同時,大陸通過關於修改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的決定,國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邀多部門涉臺事務官員説明26條惠臺利民措施。兩相對照,形成鮮明對比。(新華社台北電 記者吳濟海、查文曄)

展開全文

兩個7000億,説明什麼問題?

2019-11-28

每天有近110家外企誕生?中國大陸真的可以!

 

就在上週末,相繼有兩個數百億元的外資大項目取得新的進展。

 

11月22日,車尾標注著“特斯拉”中文字樣的中國製造特斯拉在上海正式揭幕。作為大陸汽車行業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後的首個外商獨資整車製造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項目總投資500億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媒體對巴斯夫(廣東)新型一體化生産基地項目正式啟動進行報道(資料圖片)

 

媒體對巴斯夫(廣東)新型一體化生産基地項目正式啟動進行報道(資料圖片)

 

11月23日,總投資額達100億美元的巴斯夫(廣東)新型一體化生産基地項目正式啟動,這是這家德國企業在全球最大的投資項目,這也是中國大陸重化工行業第一個外商獨資項目。

 

據中國商務部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大陸實際使用外資752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共新設外商投資企業33407家,平均每天有近110家外企誕生。

 

也是在上周,蔡英文曾宣稱“臺商回流投資將達7000億元(新台幣,下同)”,結果很快被其“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自擺烏龍,稱 “從境外回來的資金還沒看到”。這個發生在台灣的“7000億=0”的大笑話,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費鴻泰、賴士葆近日緊追臺商回臺投資“零蛋”議題,今(26日)又舉行記者會開轟,痛批蔡英文,“若真不懂就不要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勿再混淆視聽,且需向台灣民眾道歉。(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費鴻泰、賴士葆近日緊追臺商回臺投資“零蛋”議題,還舉行記者會開轟,痛批蔡英文“若真不懂就不要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勿再混淆視聽,且需向台灣民眾道歉。(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

 

這兩個“7000億”,一個是真真切切,大大方方;一個是互相矛盾,欲蓋彌彰。數字的背後已經説明瞭許多問題。

 

今年,在全球經濟環境不穩定、全球經濟增長較為乏力的情況下,中國能夠取得穩中有升的外資流入,充分説明瞭國際市場和企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也説明瞭大陸的營商環境在不斷改善,在全球範圍內吸引外資的競爭力不斷提高。以開放、服務和保護外資為主基調的外資基礎性法律制度正在不斷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實施。

 

蔡英文上臺3年多,談政績,不堪入目;搞分贓,明目張膽。台灣不僅經濟成長低迷,財富分配更是惡化,低薪族群實質所得不進反退,年輕世代前途黯淡無光。台灣民眾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倍感深切。生意不好做、工資不好掙,滿大街娃娃機,洋垃圾大舉進口,民眾瘋搶衛生紙……台灣“缺電、缺水、缺地、缺才、缺工”的“五缺”問題,也就是台灣惡劣的投資環境,在蔡當局的領導下並沒有讓外界看到能夠解決的希望。

 

日前,“台灣發展委員會”發佈數據,蔡英文自2016年執政以來,台灣從當年出生數20.8萬人,預估到2020年將降至17.8萬人,相較4年前銳減14.41%。

 

23日,國民黨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韓國瑜在台中進行“傾聽之旅”時感慨,已經一、二十年沒聽到“台灣錢淹腳目”這句話(指台灣地區經濟發達,錢放在地上都可以蓋過腳踝),變成“甘苦人(閩南話,為‘辛苦人’的意思)的眼淚淹腳目”,包括農民、漁民、勞工、中小企業、觀光業,大家都説經濟很差。

 

其實未來還有另外一件大事關乎台灣民眾疾苦,尤其是廣大臺商同胞的福祉和利益。那就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ECFA”,即將在2020年6月到期。最近,台灣有關部門提出報告,稱ECFA可能會被中止,陸委會則表態不樂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兩岸兩會領導人第九次會談于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舉行,雙方由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與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兩岸兩會領導人第九次會談于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舉行,雙方由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右)與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左)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資料圖片)

 

ECFA簽署以來,大陸方面切實履行承諾,保障ECFA順利生效實施。截至2019年6月底,貨物貿易早期收穫産品,大陸對臺累計減免關稅約375.3億元人民幣。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早期收穫産品清單給島內中小企業以及農漁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巨大利益。從2010年到2018年,早收清單中台灣對大陸出口農産品增長了兩倍,大陸已成為台灣農産品外銷的第一大市場。但是,由於眾所週知的原因,ECFA後續服務貿易協定簽署未能生效,貨貿協議商談被迫中斷,ECFA無法惠及更多台灣同胞。

 

未來如果“治臺靠讀稿,選票靠灑幣,團結靠酬庸,鼓吹靠‘台獨’”的民進黨繼續執政的話,ECFA幾乎不可能再續簽。那麼,台灣和大陸的經濟往來將變得更加困難,對於台灣這種出口導向型、對外依存度極高的“島嶼型經濟體”將是雪上加霜,台灣將變得更加孤立、更加貧窮。

 

看大陸這邊,涵蓋15個國家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結束整體談判。這個大自由貿易區目前佔台灣出口的7成,對外投資的6.5成,總貿易額的6成,台灣卻不在裏面。以去年的數字為例,台灣非免稅出口産品額達到600億美元以上,相當於台灣去年GDP的10%。RCEP啟動後,台灣許多出口産品的關稅比別的地區要高。如果因課徵關稅而使得這600億美元的出口銳減,誰敢説影響不大?何況孤立在RCEP之外的台灣必須面對的不只是貿易轉單的問題,還有投資移轉以及相應而來的各種問題。台灣的經貿沒了出路,只能往邊緣化的歧路迷航,往“台灣必輸”的陷阱淪落。

 

同為中國人,都是同胞兄弟,真心希望台灣人民和大陸人民一樣生活安樂幸福。希望臺當局不要像《水滸傳》裏模倣黑旋風李逵的李鬼一樣,假話連篇、混淆視聽,為了謀取政治私利而不擇手段,還是老老實實做事,把台灣的政治生態搞好、經濟搞上去、人民生活搞好,否則只會落得李鬼的下場,成為歷史的罪人。(海峽飛虹網評論員  一爽)

展開全文

反制語文教育“去中” 臺學者“暗夜傳燈”

2019-12-31

中文是什麼?這在當下的台灣都成了問題。“文言文是不再使用的過時表達,學了沒用”,“孔孟是不合時宜的封建遺毒”,“學太多的中文經典,台灣文學怎麼辦?如何建立文化認同?”……因為這些論調大行其道,台灣的語文教學課時減少、文言文減量、“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和“文化經典選材”變調,“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撐著油紙傘/獨自徬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這些優美的文字、思想、意境,正在漸漸遠離。

 

然而,了解中文之美的家長們不甘心,語文補習班座無虛席。致力於中文教學的學者教授們不甘心,於是撰寫“讀本”指導自學。近日,一本針對高中生的《理想的讀本》(以下簡稱《讀本》)在台北出版,在新書發佈會上,彰化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麗珠稱參與這項工作是“暗夜傳燈”。

 

可以自學的課本

 

《讀本》選文15篇,包括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和譯作;依據島內高中語文教材體例,還有一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不同於原文加註釋的慣常方法,讀本裏的每篇選文都有“為何選這篇”“作者與出處”“可以這樣讀”“再做點補充”等內容,讓學生通過學習一篇文章,了解作者、歷史、文體、同時代的其他名家和文章。比如所選徐霞客《遊黃山日記》一文,在“作者與出處”目錄下以小故事概括了徐霞客的生平和當下的影響,介紹“他的家鄉馬鎮被改名為徐霞客鎮……把《徐霞客遊記》的開篇之日(5月19日)定為中國旅遊日……”並在“再做點補充”中講解遊記文學:“從南北朝開始,在山水詩、賦的基礎上,已有描寫自然山水的散文筆墨……”這個目錄裏還介紹了“今日的黃山”,收集了歷代對徐霞客的評價:“不避風雨,不憚虎狼,不計程期,不求伴侶,以性靈遊,以軀命遊,亙古以來一人而己。”

 

記者翻閱《讀本》,感覺對於成人來説,就算讀其文,也能從導讀中獲得新的知識點。導讀的撰文都是台灣各大學中文系的教授們,他們中有人自己也是詩人、作家。認真地看完一課,的確如出版者所言,不僅能了解中文的語法文體,提升表達能力,也能學習國學常識,傳承傳統價值。

 

紮根人文的土壤

 

一反現行課本的文言文被砍,《讀本》選古典文學9篇,《禮記》《古詩三首》《鴻門宴》《桃花源記》《師説》等,都是千載永流傳的經典。此書的出版者漢光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宋具芳在發表會上表示,在碎片化閱讀、快餐式娛樂的當下,希望孩子們能紮根人文土壤。中文建構的人文土壤為何?“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所謂佳人,在水一方”“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無論讀到哪一句,那些“封建遺毒”説、“文言過時”説都立刻現形為無知和別有用心。

 

參與《讀本》編撰的教授們在發表會上從各個角度表達對中文之愛,先秦文史、兩漢經史、漢詩文賦、唐代詩歌傳奇、明清小説戲曲……燦若群星,照亮我們的來時路。教授們表示,學習文言文是為了傳承祖先的智慧,建立我們與傳統的聯繫。文言文記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它是我們的根基和“文化原鄉”。而白話文不僅是使用工具,它培養審美、思考方式、價值觀、判斷力。在選文《孔乙己》“可以這樣讀”的目錄下,有這樣的導讀:“落第、登第的對比人生,哭與笑的淵壤,是魯迅對科舉的強烈控訴……”這就將讀者從個人悲劇中引入社會思考,超越了語文本身。

 

傳遞文化的基因

 

當下台灣的中小學教育已成為政治鬥爭的戰場,在多元、民主的掩護下,“去中國化”滲透進教科書的各科目,以語文教學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為例,這一直是台灣高中的一個獨立科目,教授的是“四書”,曾經備受稱讚的台灣民眾的國學素養正是來源於此。但2006年陳水扁執政時期這個科目被取消,2011年馬英九執政時期又恢復,但更名為《中華文化基礎教材》,一字之差反映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在當下實行的課綱裏,這個科目的教授內容被肢解,不再體現中華傳統文化脈絡。

 

《讀本》裏的“基本教材”介紹的是《論語》和《孟子》,張麗珠教授在發表會上説,傳統文化與價值歷久彌新,兩千多年前孔子“推己及人”的觀念不就是當下提倡的“同理心”嗎?《禮記》裏的適墓不歌、臨喪不笑、臨樂不嘆,是同理心也是行為規範,是中國人“莫不中禮”的風度。

 

出版者介紹,針對高中語文的《讀本》計劃出版6冊,這項工作他們會繼續做下去。因為語文教育是一個民族靈魂基因的傳遞,是台灣青少年的心靈教育,也是一個社會的文化基礎。

 

可惜的是,《讀本》發表會上記者寥寥,對新書的反響在選舉的口號和政治口水之中也無立腳之地。記者感慨:這樣一件百年育人的工程,真的是“暗夜傳燈”。(記者 陳曉星 文/圖)

展開全文

“31條措施”頒布一週年 助力臺胞大陸築夢實

2019-02-28

2018年2月28日這天,在黨的十九大成功召開後,新時代下兩岸關係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就是國臺辦頒布了《關於促進兩岸關係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其內容涵蓋了金融、就業、教育、醫療和影視等眾多領域,同時面向台灣同胞開放134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包含了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兩大類,並且要逐步完善台灣同胞在大陸的“同等待遇”。這可謂是過去一整年裏台灣同胞之間討論最熱烈的話題。如今,“31條措施”已經滿“周歲”了,這一年的日子裏,“31條措施”體現出四大亮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台灣社交媒體有關“31條惠臺政策”的大數據雲圖

台灣社交媒體有關“31條惠臺政策”的大數據雲圖(資料圖)

 

首先,各省市響應“31條措施”,紛紛出臺相對應的惠臺措施,深化地方落實。截止至目前,大陸已經有包括25個省區市在內的72個地方分別制定了具體的落實舉措,涵蓋東部地區的全部省份、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大部分省份及全部的計劃單列市。不少地方公佈了包括政策解讀、辦事流程和聯繫電話等內容的實施細則,基本上做到了“條條有案例、項項有著落”;一些地方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先行先試,為臺胞臺企提供了更多的與當地居民和企業的同等待遇。各地落實惠臺政策的舉措可謂是非常地迅速和到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年3月28日,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在北京表示,當前,31條惠及台灣同胞措施的落實工作正在全面鋪開(中新社 供圖)

 

2018年3月28日,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在北京表示,31條惠及台灣同胞措施的落實工作正在全面鋪開(中新社 供圖)

 

其次,“台灣居民居住證”完善“同等待遇”的最後一里路,一來解決了台灣同胞長期因證件號碼無法辦理許多業務的困擾;另一方面使台灣同胞在大陸生活更為便利。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年9月1日,台灣居民居住證辦理首日,來自新北的李宏傑帶著8歲的兒子和6歲的雙胞胎女兒就來到派出所辦理申領手續

 

2018年9月1日,台灣居民居住證辦理首日,來自新北的李宏傑帶著8歲的兒子和6歲的雙胞胎女兒就來到派出所辦理申領手續(資料圖)

 

實行“台灣居民居住證”後,臺胞在日常生活方面主要有九方面的便利,包含“居住證辦理機動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職業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資格、辦理生育服務登記、辦理住宿和交通事宜、辦理金融服務和與大陸居民同門票等”。這幾個生活便利性一方面是在既有的政策上更加完善落實,另一方面讓台灣同胞可以享有與大陸同胞相同的生活便利性,讓台灣同胞在大陸生活更無後顧之憂。

 

除基本公共服務外,台灣同胞在大陸依法可以享有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繳存和提取住房公積金的權利。更讓人振奮的是,持有“台灣居民居住證”之台灣居民,可以享有由縣一級以上提供之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和國家及居住地規定的其他的公共服務。

 

由此可知,台灣同胞在法律上享有的權利和公共服務,基本上與大陸同胞是沒有任何差異的。大陸此前承諾要逐步解決台灣同胞的“同等國民待遇”問題真是説到做到、一言九鼎而且極其迅捷、全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臺胞和台灣輿論高度評論惠臺“31條措施”

 

臺胞和台灣輿論高度評論惠臺“31條措施”(資料圖)

 

其三,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全面實施、説到做到,在這個證照取勝的時代,台灣同胞也不缺席。在“31條措施”發佈後不久,文化和旅遊部印發了《關於組織實施2018年全國導遊資格證的通知》,台灣同胞可在大陸地區任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報名參加全國導遊資格考試,除相應的身份證明外,台灣同胞參加全國導遊資格考試的其他要求與大陸地區考生相同。這些具體措施為台灣同胞在職業資格考試中要如何參與的疑問給出了答案、打了一劑強心針。

 

因此,大家更深切地體會到大陸所説的“視台灣同胞為自己的骨肉兄弟”、“兩岸一家親”絕對是説到做到,絕非民進黨當局所説的“口惠而實不惠”。近期在島內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有關大陸專業人員技術職業資格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的培訓班就是這一舉措的最好詮釋。最為成熟、已形成産業鏈的莫過於“司法考試”,台灣多家補習班都有大陸的培訓合作夥伴,透過在線和線下課程方式教學,並在考試前組團一起赴大陸應考。因此可以説,大陸的職業證照考試,不僅方便台灣同胞赴大陸築夢,同時也為台灣多年不振的補教行業注入了一股活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大陸發展日新月益,又向台灣同胞不斷伸出“橄欖枝”,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來大陸追夢

 

大陸發展日新月益,又向台灣同胞不斷伸出“橄欖枝”,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來大陸追夢(資料圖)

 

其四,“31條措施”體現大陸對臺政策的一致性,體現了“四個自信”。自1979年元旦《告台灣同胞書》中提到“寄希望1700萬台灣同胞”基礎上,大陸自1994年起出臺《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以來,從中央到各地都出臺相對應的“惠臺”措施,其中最為重要、有力的莫過於在去年2月28日出臺的“31條措施”和全國各地的相應政策,形成從中央到地方一體的“惠臺政策體系”,並且逐步完善台灣同胞的“同等待遇”,讓廣大台灣同胞來到大陸發展築夢無後顧之憂。因此可以看出,大陸的對臺政策和制度早在四十年前《告台灣同胞書》中就已高瞻遠矚地認識到,政策延續是一貫而一致的。

 

在2月27日國臺辦新聞發佈會上,國臺國新聞發言人安峰山介紹説,近一年來,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2000余家臺企享受到高新技術企業等各類的稅收優惠,有100多家臺企獲得工業轉型升級、綠色製造、智慧製造等專項資金的支持,有一批優秀臺企中標了北京新機場、港珠澳大橋、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杭州城市名片燈光秀等政府採購項目,有800多名臺胞考取了多個熱門行業的資格,有100多名臺胞獲得各地“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五四青年獎章”等各類榮譽稱號。2018年,臺生報考大陸高校的人數、臺青來大陸就業的人數以及由大陸就業創業機構所提供服務的新增臺企數量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越來越多的臺胞臺企特別是臺生、臺青選擇來大陸發展,實現人生理想。

 

安峰山還深情地説:這些年來,我們認真傾聽台灣同胞心聲,推出的各項惠及台灣同胞政策措施,很多都是積極回應台灣同胞的訴求的,為增進臺胞福祉發揮了作用。頒布實施“31條措施”,體現了我們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真誠意願。今後,我們將深入貫徹習總書記“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重要講話精神,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以“釘釘子”的精神持續做好“31條措施”的落實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廣大臺胞臺企普遍關心的問題,研究出臺更多惠及台灣同胞的措施,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的發展提供更多便利條件,讓臺胞有更多的獲得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為了更好地為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提供優質的兩岸信息服務,海峽兩岸互聯網交流委員會在“31條措施”發佈實施一週年之際,研發了名稱為“31條措施”的APP。該産品目前能夠實現兩岸信息集合、權威信息發佈和小區問答互動三大主體功能,為臺胞服務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

 

為了更好地為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提供優質的兩岸信息服務,海峽兩岸互聯網交流委員會在“31條措施”發佈實施一週年之際,研發了名稱為“31條措施”的APP。該産品目前能夠實現兩岸信息集合、權威信息發佈和小區問答互動三大主體功能,為臺胞服務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資料圖)

 

在“31條措施”出臺的一週年裏,重新檢視過去一年來大陸從中央到地方不斷深化和完善具體措施,加上兩岸“兩門”通水歷史性的實現,兩岸之間已經從“大三通”逐步邁向“新四通”的時代,這些對於“31條措施”都有歷史深遠的意涵,同時更是大陸在制度自信方面構建“涉臺公共政策體系”的一大關鍵,因為這是一個以大陸為主場的融合性政策實踐,並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作為最終的依歸。因為“31條措施”解決了台灣同胞逐步融入大陸發展的問題,不分哪個世代族群的台灣同胞,從進入到融入,從“臺客”到逐步認同大陸的政治體制和發展,並以認同中國、以自己是中國人為榮,唯有如此,“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才能早日實現。

 

                                                            (本文作者係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台灣博士生羅鼎鈞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展開全文

學者:台灣一部分人不學大陸優點,只知道醜化人家

2019-11-29

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到5G,從“新四大發明”到智慧機器人的應用,大陸近年來無論在國防科技還是經濟科技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日新月異的發展,獲得全世界的矚目與讚美。

 

然後即便如此,在台灣仍有一小部分人固執地用“井底之蛙”的舊眼光看待大陸,故意無視大陸的發展與變化,鬧出不少諸如“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大陸人吃不起榨菜”的笑話,引發不少客觀看待大陸發展的人士的指責和駁斥。

 

學者:台灣一部分人不學大陸優點,只知道醜化人家

 

在一期節目中,台灣學者就直接批評道“大陸這麼多好的優點不學,一天到晚就醜化人家,台灣的前途在哪?”

 

網友紛紛表示支持台灣學者,他們留言説“發展好我們的國家是強國根本。”“就是因為趕不上才醜化呀”。

 

網友評論

 

學者:台灣一部分人不學大陸優點,只知道醜化人家

學者:台灣一部分人不學大陸優點,只知道醜化人家

學者:台灣一部分人不學大陸優點,只知道醜化人家

學者:台灣一部分人不學大陸優點,只知道醜化人家

(臺海網轉載京彩台灣消息)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