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我們的時代使命和擔當

這段時間,熱播中的電視劇《覺醒年代》在兩岸青年人中“吸粉”不少,筆者就是其中的一位。這部劇讓我們看到了當年中國特殊年代裏一群有志青年的使命和擔當,也感受到了他們的擔當對我們當代青年的極大感召力。在新的時代,我們兩岸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青年,在台灣接受了完整的本科教育後,我來到祖國大陸繼續求學,完成學業後選擇留在大陸成家立業。十年的光陰歲月,讓我很客觀真實地看到了大陸的發展,感受到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跟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密不可分。

 

在電視劇《覺醒年代》中,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胡適、蔡元培、魯迅等人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他們號召廣大的中國青年救亡圖存,解救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

 

反觀台灣地區,近些年以來,民進黨當局為了謀求政治私利,各種政治操弄很不得人心。現如今的台灣地區可謂是方方面面的“重災區”,面臨缺水、缺電、缺疫苗、缺人才等各種問題,民眾苦不堪言。島內教科書大搞“去中國化”,導致台灣同胞對大陸的認識存有諸多偏見。

 

來到大陸以後,我才發現這裡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通過觀察發現,在大陸,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為廣大百姓謀幸福。可民進黨當局呢?你們又在做什麼?我認為,台灣青年應該覺醒了,不應該只停留在過去對大陸的負面思維裏,祖國大陸才是兩岸青年發展成才的熱土。我認為,那些還沒有來過大陸的台灣青年,應該走出台灣的“小確幸”,來大陸多走走看看,一定會有所啟發和收穫。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在中國共産黨的帶領下,偉大的中國人民走過了百年崢嶸歲月,勝利得來不易。從浴血奮戰到全民小康,中國共産黨都是依靠人民,想百姓之所想,做百姓需要做的事。我最深的感受來自於國家遭遇重大變故時處理應變的能力上。一年多來,中國政府始終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並贏得抗擊疫情的偉大勝利,這樣的事件本身就是最好的教科書。此外,我還看到廣大台灣青年積極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他們和大陸青年並肩戰鬥,有的衝在救治病患第一線,有的下到社區防疫最前沿,有的創作抗疫歌曲,這些充分展現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命運與共的擔當和情懷。

我們的時代使命和擔當_fororder_0722(2)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作為北大臺籍青年教師,我更應該努力弘揚五四精神,秉持家國情懷的信念,將個人奮鬥與祖國大陸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國家和民族做出應有的貢獻!

 

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更可以開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每一代人都面臨著新的長征。下一個一百年,就由我們青年來擔當!我呼籲,所有的兩岸青年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站在新的歷史機遇點,努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盡綿薄之力!(作者:陳文成)

洪秀柱與兩岸青年共勉:堅持做挺直脊梁骨、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2021-07-23

洪秀柱與兩岸青年共勉:堅持做挺直脊梁骨、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台灣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7月23日在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開幕式上致辭。 (中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23日上午在浙江杭州開幕,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台灣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在致辭時表示,兩岸未來寄希望於青年,兩岸青年在杭州齊聚一堂,值此最艱難、也是最有希望的時刻,要認清歷史,共謀兩岸和平發展的新願景。

 

洪秀柱以“三個堅持”與兩岸青年共勉。她強調,首先要堅持做一個挺直脊梁骨、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拒絕政客數典忘祖、“去中國化”、扭曲中華歷史文化的操作;其次,要堅持做一個兩岸和平發展的使者,要“以史為鑒”,絕不要讓同胞相殘的民族悲劇再度發生;第三,要堅持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發揮兩岸青年的創意與智慧,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攜手共築“中國夢”。(中國台灣網7月23日杭州訊 記者 李柏濤 尹賽楠)

展開全文

什麼是台灣人應有的擔當 台灣青年張瑋珊:把台灣帶回家

2021-07-18

什麼是台灣人應有的擔當 台灣青年張瑋珊:把台灣帶回家

台灣青年、《遠望》雜誌研究員張瑋珊參加“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中)。(中國台灣網 陳佳慧 攝)

 

什麼是新時代台灣人應有的擔當?參加“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的台灣青年、《遠望》雜誌研究員張瑋珊的回答言簡意賅,“一定要把台灣帶回家!”

 

張瑋珊出生在台灣雲林的一個小農村,家裏世代務農,她兒時的夢想就是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後才能賺很多很多的錢,能光宗耀祖”。進入社會後,尤其是進入《遠望》雜誌工作後,張瑋珊接觸了越來越多兩岸統一的支持者,這讓她不斷反省與反思自己的人生追求與價值。

 

“我逐漸從這些老前輩的人生經歷當中,體會到了什麼是計利當計天下利,什麼叫做毀家紓難。”張瑋珊接觸了很多支持中國統一的左翼政治受難者,她看到這些前輩為了兩岸的統一、為了民族的復興,前仆後繼、義無反顧,奉獻了自己寶貴的青春與生命。

 

2019年,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在海峽論壇上説到:“難道面對我們的祖先和子孫,在我們這一代讓中國統一,文明昌盛,追求14億同胞的幸福,不能是台灣人的志氣和肝膽?”黃智賢説出了張瑋珊如今的心裏話。

 

“什麼是新時代台灣人應有的擔當?我的回答是,一定要把台灣帶回家!”張瑋珊在“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講出了自己真正的人生追求與價值。她在現場再次分享了《遠望》雜誌34年的發刊詞:沒有完整的國家,就沒有幸福的個人,沒有強大的中國,就沒有安定的台灣。

 

中國台灣網上海訊 記者 陳佳慧

展開全文

“如果兩岸青年一起開火鍋店”——兩岸人士描摹青年交流未來

2021-07-20

“我們曾經辦過一個兩岸青年創業大賽,題目叫作‘如何開好一家火鍋店’,你們猜結果怎麼樣?”16日在上海舉辦的一場兩岸青年論壇上,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于強以一個生動的案例分析兩岸青年的思維特質,鼓勵大家通過合作共同打拼未來。

 

本次論壇為正在此間舉行的“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的子議題研討,聚焦中華民族在實現現代化新征程中的青年擔當。海峽兩岸有關方面、黨派團體負責人和代表、專家學者及臺胞臺青代表100余人出席。

 

代表們妙語連珠,從各自領域和經驗出發,描摹出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下兩岸青年合作的無限可能與可期未來。

 

“在火鍋店計劃中,大陸青年的創業方案首頁是一張地圖,他們把整個區域內所有適合開火鍋店的地方都圈了起來,決定先下手為強拿下地盤,然後再考慮如何把店開好。而台灣青年的創業方案,首頁是一個設計感十足的火鍋店大門,隨後介紹調料臺、火鍋臺、洗手間的安排,以及顧客取餐的路徑、某一道菜品的文化寓意……”于強為兩岸青年勾勒的這幅“畫像”贏得了台下觀眾的笑聲和掌聲。

 

于強解釋説:“這個例子説明瞭兩岸青年的不同思維特質。大陸青年重視戰略佈局,而台灣青年擅長營運。要開好一家火鍋店,佈局和營運都非常關鍵。小到開好火鍋店,大到共赴民族復興,無論是大陸青年還是台灣青年,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兩岸人士再次為小故事裏的大智慧而讚嘆、鼓掌。

 

新發展階段的青年擔當是本次“攜手圓夢”活動的重要焦點之一。兩岸青年及各界人士紛紛表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兩岸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引領時代潮流,在為民族復興而奮鬥的征程中勇敢追夢、築夢、圓夢,書寫人生精彩華章。

 

“今年有一部很火的電視連續劇叫《覺醒年代》。透過這部劇,我們發現百年前推動中國進步的就是一群有志青年。甚至可以説,是青年創造了今天中國的強大。”中華海峽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蘇恒表示,“我們這一輩中國人所追求的不只是經濟發展,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只有兩岸青年攜手共進才能圓夢。”

 

“90後”張瑋珊是台灣“最老”統派雜誌之一《遠望》的年輕編輯。她説,前輩們曾為了兩岸的統一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人生實踐穿過漫長的歷史歲月,向新一代年輕人展現“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該有的樣子。“實現兩岸統一的使命已交付給我們這一代台灣青年,我們一定勠力同心、不辱使命。”她説。

 

以“來自台灣的浙大人”自稱的許志宏2018年通過浙江大學“百人計劃”受聘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他在論壇上表示,台灣青年投身兩岸統一和民族復興的大潮流中,首先要找準自己的角色。“一方面我們要多向外發聲,爭取對兩岸和平發展有利的話語權;另一方面要主動充當橋梁和紐帶,增進兩岸同胞的互信與互愛。”

 

其實,青年使命不只是年輕人的話題。年屆七旬的新黨副主席、時事評論員李勝峰介紹了他在島內爭取共赴兩岸和平發展“青年合夥人”的一套“計算公式”。

 

“面對一個2000年出生的年輕人,我會告訴他:在你20歲出頭的時候,大陸通過精準扶貧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在你35歲的時候,大陸正在進入發達國家;在你50歲的時候,大陸將建成現代化強國。”李勝峰相信,這不是什麼宣傳詞,這是擺在每個中國人面前的重大任務。新華社上海7月16日電(記者劉暢 潘清)

展開全文

新媒報道:“非要拼研值”的新時代新青年

2021-07-13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12日發表題為《新青年及其周邊,你懂嗎?》的觀察報道稱,互聯網飛速發展時期長大的中國年輕人,在強起來的民族復興之路上,表現出了愛國自豪和自信的底氣。全文摘編如下:

 

大學畢業後,Z君在中國的金融行業工作,2015年他申請入黨,去年正式成為中共黨員。這名80後“老一代”新青年是中國9500多萬名中共黨員中,經過組織千挑萬選的後備生力軍。他雖身處企業,卻有感“人才都在體制內”,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前些年,得到上司器重的Z君曾被派到西部某縣挂職,兩年後卸任副縣長時,30多歲的他已為當地創設中小微企業數碼轉型幫扶基金,而且已有企業獲得融資支持,把業務開拓到縣域外,也在互聯網平臺上開啟新商旅。

 

在基層的兩年,他體會到“體制的系統嚴謹性”,“開會傳達精神的必要性”,領會到“絕大多數問題都能從歷史書中找到答案”。

 

挂職回來後,Z君報名了中國頂尖大學與國外知名學府聯辦的雙學位MBA課程,期待將新知識運用到職場。

 

Z君的感悟獲得多名90後的共鳴。一位在民企做戰略投資的“海歸”小主管説,她也申請了好幾年,才在今年的中共百年黨慶前入了黨。

 

時下的中國年輕人本就出生於科技數碼時代,對金錢和物質“無感”,更希望獲得自我價值體現和認可。

 

他們不掩飾對穿戴名牌的喜愛,但對週遭政治氛圍有較為敏銳的洞悉力,思想上自覺看齊,還很關心外界對中國制度政策框架構建、調研實踐的解析。這種“明明有顏值,非要拼研值”的“又紅又專”(具有無産階級世界觀,又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術)特性,正改變著中國核心消費力。

 

“新青年”的説法被認為源於中國上世紀初的《新青年》雜誌,它對當時的青年思想啟蒙具有助推作用。今年上半年,講述雜誌創辦者陳獨秀等人事跡的革命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熱播,在華外國人也跟著追看回看,了解中共歷史。

 

有媒體報道稱,該劇觀看量突破3億,拿下劇評9.3分,6月還囊括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導演、最佳原創編劇、最佳男主角三項大獎,掀起一波革命劇追星潮。

 

翻印《新青年》雜誌封面的帆布包和國潮復古T恤在購物網站上大賣,輸入“新青年”字樣,熱銷排行榜靠前的單品銷量都超過2000件;印有李大釗、陳獨秀等中共早期籌建人的胸針等配飾也受到追捧,帶火紅色主題商品網購。

 

“七一”前夕,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還在北京三里屯打造“復興大道100號”創意體驗館,在年輕人聚集的潮地成為網紅打卡點,還送熱浪下排隊觀展的人喝“勵志汽水”飲料。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時期長大的年輕人,雖沒有親身貢獻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變化,但在強起來的民族復興之路上,他們表現出了愛國自豪和自信的底氣。

 

對於中國本土成長的互聯網科技巨頭、金融巨擘和冀望在華深耕的外資企業而言,未來的賽道可能不單是對産品和服務的技術智慧迭代,而是對新青年用戶生活表達、訴求解決的復盤理解與預期調整,以及對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方的深度溝通與充分尊重。

展開全文

台灣青年赴陜開啟“文化之旅”

2021-07-21

“‘相思休話長安遠,江月隨人處處圓。’大家在大陸求學的過程中想必都理解了‘兩岸一家親’的內涵。”陜西省臺聯副會長何秦表示。

 

2021年全國臺聯第十八屆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陜西分營21日在西安開營,來自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高校的20余名在讀台灣學生參加此次夏令營。

 

“從小我們學習傳統中華文化,每當想到古詩詞中描繪的美好山河,總能夠令人心嚮往之。”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秘書長李弘崑表示,關中平原物産豐饒,是中國古代通往西域乃至歐洲的重要樞鈕,更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中西文化交匯的重鎮。

 

從唐代大雁塔到明代鐘鼓樓,從秦兵馬俑到漢陽陵,從西嶽華山到黃河壺口瀑布,從紅鹼淖到太白山……陜西的人文勝地與自然景觀眾多,亦成為台灣青年了解中華文化與壯麗河山的“最佳途徑”之一。據介紹,此次營員們將赴陜西歷史博物館、黃帝陵、陳爐古鎮、司馬遷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楊家嶺革命舊址等進行參訪。

 

“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陜西。”對於在北京大學文物建築專業就讀的台灣學生李孟儒而言,這句話早已耳熟能詳。他表示,此番首次來到陜西,他最想去看的是陜西歷史博物館和明城墻,一方面是能夠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對於自己所學專業也大有裨益。

 

近年來,陜西與台灣交流合作日益頻繁,涵蓋經貿、文化、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同時,陜臺兩地青年間的交流也日趨活躍,通過文化參訪、學生聯誼等方式,令兩岸青年的交流平臺不斷得到拓展。

 

“古人用‘一日看盡長安花’表達理想實現的歡愉,希望營員們此次在參訪中多看多思、用心感悟,尋找到自己內心的‘長安’。”何秦如是説。

 

本次活動由全國臺聯主辦,陜西省臺聯承辦。

 

中新網西安電 記者 張一辰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