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電動超跑上市半年 後補貼時代前途將何去何從?
網上車市  2019-03-18 08:42:34

  全球汽車市場正在經歷一場變革,傳統汽車快速向新能源、智慧化轉型,中國則希望把握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從而縮小與汽車強國之間的差距。過去幾年,國家及地方政府不惜投入鉅資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為汽車主機廠提供了優厚的政策支持。此舉一方面確實造就了一些誠心造車的企業,但也催生出了不少投機者,“騙補風波”更是一時間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

電動超跑上市半年,後補貼時代前途將何去何從?

電動超跑上市半年,後補貼時代前途將何去何從?

  步入2019年,雖然新的補貼標準尚未出臺,但補貼退坡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身處後補貼時代,市場兩級分化的現象將越發明顯,能夠存活下來的都是強者。強調操控和駕駛樂趣的前途汽車恰好是最符合這個消費升級時代特徵的産物,其量産車K50的設計感甚至不輸BMW頂級插電混動跑車i8,與此同時價格僅為後者的1/3。

  前途汽車是誰?

電動超跑上市半年,後補貼時代前途將何去何從?

  前途汽車在2015年上海車展上發佈了國內首款純電動跑車——前途K50,並於2018年8月8日正式投放市場,補貼後全國統一售價為68.68萬元。“我們希望造一部車,能夠真正激發人們天性中對速度和駕馭的熱情,讓每一次出行、以及出行的每一分鐘都充滿愉悅、駕趣橫生。前途K50正是這樣一部車。它充分滿足城市日常出行的需要,同時又具備出色的賽道能力,讓用戶感受到最本真的駕駛樂趣。”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先生的言語間無不透露著自豪感。

  前途汽車在蘇州高新區建立了生産基地,並在北京和蘇州分別設有研發基地。通過前瞻性的設計語言,採用輕量化材料和模組化電驅動技術,前途汽車旨在為用戶提供高性能、零排放的駕駛體驗。前途汽車的母公司長城華冠,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電動汽車事業部,專注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研發,其核心電動車部件均為自主設計開發。

  前途汽車是第2個“蔚來”嗎?

  身為新勢力的前途汽車,一上來就推出了一款售價近70萬元的量産民用跑車,這種做法使人們很容易就與同樣主打高端的蔚來汽車(以售價高達146萬美金的電動超跑EP9登場)聯繫在一起。但實際上,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

  首先,前途K50是真正讓普通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的,雖然近70萬元的銷售價格令其註定屬於少數精英人群的玩物,但卻讓我們對這個新品牌賦予了更多期待。

  其次,與一些初創汽車公司對於資本市場的關注度遠高於造車本身不同,前途汽車始終在潛心耕耘,既沒有鋪天蓋地的花式行銷,也沒有盲目引入戰略投資者。天眼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前途汽車的母公司長城華冠累計募集資金不過只有20多億人民幣。在如此有限的資金支持下,前途汽車成功完成了自建工廠項目,並成為國內第六家正式獲得新建純電動乘用車資質的企業,投入産出比非常高。

  前途汽車機會在哪?

  隨著補貼出現滑坡,像北京這樣的大型限牌城市牌照等待週期已排至202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蜜月期即將結束。與此同時,包括大眾、奔馳、奧迪等外資巨頭車企也將從2019年起加入到這場藍海爭奪戰中。在此情況下,前途汽車的“實幹精神”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從電動車事業部成立到首款量産車問世,前途汽車用了整整8年時間,要知道這在傳統造車領域亦是非常罕見的,為何它能這麼沉得住氣?從K50身上,我們終於找到了答案。

電動超跑上市半年,後補貼時代前途將何去何從?

  作為一款城市電動跑車,前途K50將日常駕駛樂趣視為靈魂。為打造優異的操控性能,前途K50前後搭載雙叉臂懸架系統和雙穩定桿結構,底盤經過英國米拉公司專業調校,具有極佳的行駛平順性和操控穩定性。除此之外,為了實現城市場景中更優的操控性能,前途K50配備動態扭矩向量分配系統,使車輛的行駛更趨於理想狀態的中性轉向,能夠從容應對激烈駕駛,也能適應相對複雜的城市路況。

  前途K50搭載前後雙電機,可以在BOOST模式下迸發出320kW的綜合最大功率;前途K50的NEDC綜合工況續航里程超過380公里,可以滿足用戶在一線城市群之間的當日往返需求。

  在過去8年中,前途汽車打造了小型乘用車、中大型乘用車、高性能運動跑車3大産品平臺,同時滿足1-2人、3-4人、5-7人使用需求的純電動産品家族,為目標用戶提供駕駛樂趣、駕乘樂趣和出行樂趣。

  寫在最後:這些年,樂視、車和家、昶洧等新勢力們幾乎都是在“PPT造車”的嘲諷和質疑中艱難前行,而當2018年幾家頭部企業率先實現批量交付後,人們的觀念發生了360°轉變,開始樂於接納這些也許並不完美的新生力量。這是對初創公司的最好肯定,它們將持續努力對整個汽車産業帶來積極影響。對於前途汽車來説,通過K50逐漸打開品牌知名度之後,可能會逐漸向大眾化消費市場進行下沉,推出更多高品質、更適合日常通勤的産品,直面主流品牌競爭。(作者:李超)

編輯: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