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沈丘縣委書記皇甫立新

2017-04-27 16:35:22|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董健雄
 

訪沈丘縣委書記皇甫立新

  貧困戶在村莊附近的扶貧車間就業

  訪沈丘縣委書記皇甫立新

  合作社集中養殖貧困戶的母羊

  【核心提示】

  沈丘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與安徽省交界,是個典型的農業大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2016年,沈丘縣以脫貧攻堅統領全縣工作大局,以産業扶貧為主抓手,統籌推進各項脫貧舉措,全年實現脫貧6274戶21666人。作為今年全省10個脫貧摘帽縣之一,目前尚有13959戶34817名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如何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硬仗,實現年底脫貧摘帽,記者對此專訪了縣委書記皇甫立新。

  “扶貧車間”進村實現一舉多贏

  【脫貧故事】

  徐衛華是沈丘縣劉灣鎮杜莊村人,婆婆患尿毒症3年,兩天就要透析一次,花費巨大,她家也因此成了貧困戶。一家僅靠丈夫外出打工,自己也只能留在家裏照顧老人和孩子。去年年初,沈丘縣永盛服裝廠在劉灣鎮大陳莊村設置“扶貧車間”,改變了徐衛華家的命運。經過短暫的崗前培訓,她成了企業的一名正式員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她説:“服裝廠離家很近,白天能上班掙錢,晚上能回家照顧婆婆和孩子,非常方便,我對脫貧也充滿了信心。”

  記者:我們一般理解工廠建到城市附近會比較多一些,當初為什麼考慮到要把工廠建到村子裏面?

  皇甫立新: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一方面現在一些企業,特別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在擴大生産的時候出現了招工難,用工的成本越來越高。另一方面農村還有一部分富餘勞動力,特別是留守婦女,因為家裏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顧,無法外出打工。如果這些婦女在家門口能就業,就能工作家庭兩不誤,既可以照顧家庭,又可以增加收入。所以,我們鼓勵企業到貧困村建“扶貧車間”,就近安排農村勞動力就業。

  記者:這些做法對貧困戶來説一舉兩得。但是,鄉下肯定沒有城裏的基礎設施完善,條件可能沒有那麼好,企業願意到村裏建“扶貧車間”嗎?

  皇甫立新: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有些加工環節,完全可以放到農村。同時,政府也通過政策引導,通過提供優惠的政策,吸引企業到農村建廠。比如到農村新建“扶貧車間”,政府每平方米補助400塊錢,這樣既降低了企業投資成本,也降低了企業的用工成本,還幫助企業擴大生産。建立“扶貧車間”,企業和貧困戶實現了一舉多贏。

  記者:剛才在廠裏我發現一個讓我驚訝的事情,看到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在車間揀線頭,輕輕鬆鬆一月能掙500多元,這個確實很了不起。

  皇甫立新:是啊,企業把工廠建在村頭,一些年齡很大的婦女就有機會在家門口就業了。一位老人曾對我説,過去花一塊錢都得向媳婦要。如今自己掙錢,零花錢不向孩子要了,過年還能給孫子、孫女點壓歲錢,一家人都很高興呢。“扶貧車間”不單單是讓農民增加了收入,也讓他們的家庭更和睦了。

  記者:目前在沈丘縣農村已經建了多少“扶貧車間”,解決多少貧困戶就業?

  皇甫立新:從去年開始,我們規劃新建113個“扶貧車間”,目前已經建成了73個,安排5000人就業,其中貧困人口1500多人。未來規劃的“扶貧車間”全部建成以後,可以安排2000個貧困人口就業,帶動2000戶貧困戶脫貧。

  扶貧基地讓貧困戶吃上定心丸

  【脫貧故事】

  沈丘縣紙店鎮潘董莊村是個貧困村,有貧困戶65戶208人。去年縣裏利用增收到戶項目資金,給每個貧困戶送來6隻羊,希望靠養羊脫貧。但有的貧困戶犯了難:要麼家裏沒人養,要麼不會養,怎麼辦?村黨支部書記張友田召集貧困戶開會商議對策,結果大家一致推薦張友田將這些羊集中起來代養,分5年時間每年給貧困戶分紅1000元。貧困戶張建華如今在張友田的飼養基地養羊,每月能掙2000多元。他説:“讓貧困戶自己養,要麼養死,要麼賣掉。這種集中養,最後得到的分紅肯定比6隻羊的價值高。貧困戶得了實惠,村裏也發展了一項産業。”

  記者:過去很多地方扶貧都是給貧困戶買一些小羊羔,或者小豬娃,讓貧困戶來飼養。沈丘縣把這些羊羔集中到一起飼養,這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考慮?

  皇甫立新:這是增收到戶項目資金的一種創新使用,也是精準扶貧的一種新探索。過去的扶貧是大水漫灌,別管貧困戶是否有能力養、是否會養,只管把豬羊發了了事,結果脫貧效果很差。潘董莊村採取養殖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對羊進行集中規模養殖,既提高了養殖的效益,也使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增加了收入。這是一個值得推廣、複製的模式,讓種植和養殖基地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記者:貧困戶收益怎麼獲取?

  皇甫立新:縣財政安排資金,或者利用增收到戶項目資金,以貧困戶的名義入股到一些規模的養殖場和種植基地。這些養殖和種植基地獲得了資金,既能擴大規模,又能獲得收益來分配給貧困戶。通過篩選,全縣已確定了26個種植基地和17個養殖基地。

  記者:他們能發揮多大作用?

  皇甫立新:這些種植基地將帶動貧困戶6000多戶,每一個貧困戶每年的收益不低於2500元。同時,全縣還確立了6家規模比較大、實力強、信譽好的國有企業,通過這些企業又帶動7000多個貧困戶,這些貧困戶每年的收益不低於3000元。

  記者:在潘董莊村採訪時,發現還有一個光伏發電項目,它是如何帶動貧困戶的?

  皇甫立新:去年我們抓住國家在貧困縣推廣光伏發電的政策機遇,建設了293個光伏發電臺區。每個臺區可以帶動20戶特困戶,每戶的直接收益不低於3000塊錢,可以持續20到25年。

  金融扶貧小資金帶動大扶貧

  【脫貧故事】

  沈丘縣付井鎮楊莊村村民楊志勇雖然一直從事粉皮加工,但因手工勞作産量低,效益差,因此一直戴著貧困戶的帽子。去年他從網上看中一台粉皮生産機器,但一看價格,心中犯了愁。一台機器要價7萬多元,他只好望機興嘆。不曾想,正巧村裏大喇叭廣播説縣裏推出了小額扶貧貼息貸款,貧困戶可以享受。他申請7萬塊錢的貸款買了機器。過去人工幹時每天只能生産100多斤粉皮,如今每天能生産七八百斤粉皮,楊志勇順利脫貧。

  記者:很多貧困戶想通過自己發展項目來脫貧,但資金不足。沈丘縣是如何通過金融扶貧解燃眉之急的?

  皇甫立新:從2014年開始,我縣就開展了對貧困戶的小額貸款,對全縣的新型農業經濟主體和貧困戶開展免抵押免擔保、三年以內的貼息貸款。這一辦法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比如我們財政拿了4200萬元,銀行就給我們放大五倍。而且這個貸款是由財政貼息,貧困戶只需要償還本金就行了。

  記者:不用還利息,會不會導致貧困戶不按時還款?

  皇甫立新: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為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131筆1.2億元,為貧困戶發放貸款1674筆1.1億元,沒有出現一筆不良,充分説明貧困群眾是很講信用的。今年我們要進一步簡化手續,降低門檻來幫助更多的貧困群眾。

  記者:除了我們提到的産業扶貧,像“扶貧車間”進村、光伏發電、種植養殖等,沈丘縣還有哪些扶貧措施確保2017年能夠順利脫貧摘帽?

  皇甫立新:首先是圍繞資源整合來抓扶貧。我們去年整合財政資金2.4億元,今年計劃整合4億元以上的資金,並確保所有資金用於脫貧攻堅。

  其次,圍繞統籌推進抓扶貧。我們抓好部門聯動,統籌推進教育、衛生、計生、交通、民政、社保等部門脫貧方案的落實推進。

  三是圍繞基層黨建抓扶貧。我們對全縣558個行政村實行綜合考評,調動村幹部脫貧攻堅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同時,我們在所有的貧困村建設村民活動中心,加強精神扶貧文化扶貧,提高貧困群眾的精氣神。

  四是圍繞完善機制抓扶貧。進一步健全領導分包、單位駐村專項督導、周例會月調度季檢查等措施,夯實各級領導幹部脫貧攻堅的責任,以責任追究來倒逼責任落實,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通過這些措施和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在今年年底實現脫貧摘帽,並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記者 李運海 通訊員 郭力銘 肖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