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全球每7部手機就有1部港區造
入駐港區的智慧終端企業越來越多,讓這裡成為全球智慧終端生産基地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攝
在荒蕪的棗園上,航空港區2010年種下一棵“蘋果樹”,短短幾年已經長成一片“蘋果園”。
除了“蘋果園”,港區這幾年種下了好多園子。
正是這些園子,“供養”起來了航空港區的智慧終端産業:2011年,港區生産出第一部手機;2017年,全球每7部手機就有1部是港區造。
【場景】
忙碌的9月是蘋果出貨季
每年9月,鄭州機場貨站固定地要忙上一陣子。
不少鄭州人應該知道,蘋果手機就是港區的富士康生産的。
而在每年新版本iPhone發佈前,這些全新的、處於“絕密級”的蘋果手機,就提前從鄭州搭上飛機飛往全球了。
所以,時效和安全保障級別上,要求都是相當高的。
“大多數貨光罩一層雨布和一層網繩就行了。但蘋果手機弄完之後得加三合板、鋼絲網、防盜網,再加板索。”5月7日,在鄭州機場國際西貨站,工作人員許宏宴指著待運的貨物説,幾層防護措施,就是為確保貨物的安全。
“一方面是要保證貨物安全,一方面是時效要求特別高,這就要求從卸貨到出貨,每個環節都得格外細心。我們只能從包裝等環節搶時間。”許宏宴説。
這樣下來,平常一個板需要3個人,這個可能需要5個人。而保障人數最多的時候,能有80多人,“有時從下午四五點來貨,一直忙到晚上11點多。”
不過,這些年來鄭州機場貨站的員工習慣了,“所以説這兩年一到9月份,不用他們提醒我們自己就準備了,相關人員、耗材提前都準備了。”
作為老員工,許宏宴深知生産蘋果手機的富士康工廠給鄭州機場帶來了什麼。
“正是因為富士康的到來,吸引了更多的貨運航空公司和貨代企業。”許宏宴説,而航空公司和貨代企業的到來,不僅帶來更多的進口貨,也加速了周邊貨源向鄭州集中,從而繁榮了鄭州機場的貨運。
【變化】
港區:成全球生産基地 原因是這
富士康2010年入駐港區,從那時候起它就成為港區智慧終端産業的領頭羊。
2017年航空港區“全球智慧終端(手機)生産基地”地位進一步確立。
時間回到幾年前,那時候誰也未曾想過,全區的手機總産量能佔全球手機供貨量的七分之一。
在發展過程中,非蘋果手機的産量超過蘋果手機,“智慧終端産業集聚發展態勢初步形成,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提升”。
短短幾年,航空港區的智慧終端産業從無到有,又迅速在國際上形成影響,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貴州、重慶也找過我們。來鄭州航空港區實地考察後,我們綜合分析認定,除了優惠的政策,鄭州航空港區的區位、交通以及後續業務拓展方面,從長遠規劃來看都是個不錯的選擇。”河南樂騰電子科技公司負責人張小帥説。
這家企業2015年底從深圳入駐鄭州航空港區智慧終端(手機)産業園。那時候,産業園才發展到第二期,如今已經向第四期推進。
其實,要回答港區是如何讓智慧終端産業迅速成長的,從港區人的做事態度上就能看出一二。
公開報道顯示,作為“尖子生”,2015年,航空港區選定了279個重點項目,為了確保項目落地,每個項目還明確一名縣處級領導為首席服務官全程跟進。
企業:入駐前後政府關注度都很高
當談到從外地入駐港區的感受時,很多企業並沒有“背井離鄉”的感覺,他們反而感受到一種未曾間斷的熱情。
河南首弘電子科技公司2016年4月來到港區。“我是空降過來的,雖然是河南人,説實話從深圳回來是極不情願的,擔心配套跟不上、物流也有問題,但真正來了之後,發現都是沒有問題的。”首弘電子負責人馮敏介紹,相比較來看,在深圳時可以説企業是單打獨鬥,但港區不論是提供過渡性廠房、稅收優惠政策還是各方面的補貼,扶持力度都非常大。
讓馮敏印象深刻的是,無論是入駐前還是入駐後,港區政府給予的關注度都很高,讓企業感到在這邊發展大有希望。
“説實話,雖然深圳是電子産業的聚集地,但來港區之後並沒有太大不同,沒有背井離鄉的感覺。”她説。
招商:從産業園找企業到企業主動聯繫
産業園日漸豐滿,招商人員也能感覺到明顯的變化。
“2013年我們在深圳設立招商辦事處,那時候我們是出去找企業找項目,現在航空港區名氣打出去了,手機企業組團過來找我們。”這是一位參與過招商人士的感受。
“以前大小企業都要接觸都要找,品質參差不齊。”在一位航空港區工作人員的印象中,經過慢慢積累,名氣漸漸打出去了,“2016年後半年到現在,有企業開始主動聯繫尋求入駐合作。”
另一個變化是,産業園招過來一家企業後,連同一些上下游企業也都被介紹過來。
港區在入駐企業的選擇上也有了更大的餘地。
在這個過程中,位於航空港區新港大道西側的智慧終端(手機)産業園已經發展到第四期,並向新港大道東側發展。
“四期已經有渴望、商博通這些供應鏈公司。如果跟其談妥,就會帶過來一大批整機或配套企業。”這樣就會招收過來很多優質項目。
【計劃】
入駐企業 要在港區搞研發
張小帥的公司計劃年底前帶6~8家配套供應商來港區,配合企業整體的生産佈局。
首弘電子下一步準備把研發和生産都遷過來,“今年計劃投資2500萬元~3000萬元建設研發實驗室,擴大研發實力,把研發拉到河南,以河南為中心。”
4月中旬,首弘電子跟馬來西亞簽訂了一個30億元的訂單。馮敏説,2017年上半年就簽了這麼一個大單,再加上港區不減反增的政策扶持力度,“我們信心滿滿”。
作為園區的企業,他們希望産業園有更多配套企業進駐,“整個智慧終端生産鏈條會更豐滿,能真正實現本地化採購、本地化生産和本地化銷售。”(河南商報記者 陳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