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先行 共圓繁榮發展夢——“一帶一路”上的開放河南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社會根基,文化交流則是實現民心相通的有效手段。
中原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是在古絲綢之路還是當今河南的對外開放中,文化交流互鑒從不缺失。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我省借助文化這條大通道、大動脈,與沿線國家形成了全方位、多領域的深度交流格局,以實際行動繪就美好藍圖。
文化互通和諧共融
風送駝歌,月留帆影。歷史長河中,昔日繁華的洛陽、大宋都城開封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集聚著東西方文化的繁榮和商貿的繁華。
絲綢之路既是貿易之路,更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之路。在“一帶一路”倡議大背景下,中原文化與絲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有了更加廣闊的平臺,使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
今年春節期間,省文化廳組派13個文化藝術團,赴馬爾他、巴基斯坦、泰國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歡樂春節”系列活動,洛陽唐三彩、木版年畫、剪紙、吹糖人等非遺項目展演令當地觀眾著迷;去年8月,位於哈薩克斯坦國家圖書館一樓的“中國館”開館,中原出版集團捐贈圖書1500余冊。“希望以書籍和文字為紐帶,傳播中原文化,讓河南的文化出版能更多地走向海外。”捐贈項目負責人鄭建方説。
如今,我省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越發頻繁,戲曲、歌舞、少林功夫、雜技、非遺民俗等獨具中原特色的文化活動在絲路沿線國家遍地開花,為鞏固和擴大我國與沿線國家關係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同時也提升了河南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才豐富。我省在積極向世界展示文化成果的同時,也在積極引進海外優秀文化藝術,通過“嵩山論壇”“海外藝術進校園”等品牌文化活動,拓寬河南民眾的知識視野和欣賞水準。
抱團“取經”保護文化遺産
2014年,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三個國家共同申報的“絲綢之路”文化遺産項目,其中包括我省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和陜縣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等4項遺産在內的33項遺産,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我省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極大提升了河南絲路文化的國際影響。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絲路沿線各國的文化、經貿往來日漸密切。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中,“沿線國家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産,共同開展世界遺産聯合保護工作”已成為絲路合作的題中之義。我省文博部門積極與沿線國家在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博物館建設、文化人才培養等領域展開全面開發合作;加快與絲綢之路主要輻射區的學術研究、文物展覽、文保項目等方面密切合作,與陜西、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地成立了“保護絲綢之路遺産聯盟”,抱團發展。
此外,文物科技保護合作攻關,成果初顯。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的龍門石窟保護修復工程、與沿線各國共同研究的“潮濕環境下土遺址保護”、“金屬制文物保護”、東亞古代冶鐵技術等項目取得了不菲的成績。與此同時,我省考古發掘與研究走出國門,在肯尼亞、蒙古的考古發掘現場有了河南考古人的身影,彰顯了河南考古人的自信。
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認為,通過“一帶一路”文化遺産保護將沿線國家文物、考古界力量整合,對話交流增進了解,促進了合作,為絲路沿線國家文化遺産保護事業搭建了合作共贏的平臺。
合作互利共圓繁榮發展夢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撐下,文化産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我省在向世人展示歷史文物、非遺保護、藝術收藏、瓷器燒制等各類獨具中原特色展品的同時,積極培育打造唐三彩、牡丹瓷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促進我省的歷史文化優勢轉化為與絲路國家的經濟合作優勢。
目前,一批出版、動漫産業領域的文化企業紛紛吹響西出的號角,如河南約克動漫公司打造的《我是發明家》《糾結小冤家》等作品已走出國門。約克動漫公司副總經理宋思源説,借“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我們尋求動漫行業的國際合作,河南動漫的製作水準拿到國際上去,一點也不差。我們的作品受到了很多國際同行的認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埃及、俄羅斯、巴基斯坦等都向我們拋出了橄欖枝,這使我們對以後的發展有了十足的信心。未來,我們會將更多的中國元素帶到國際上去。
專家認為,應充分利用“亞歐列車”、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國際物流大通道等平臺,推動我省優秀的文化企業、産品、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説,融入“一帶一路”,我們應當樹立文化引領經濟的高度自覺,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現代文化的創新,通過進一步深化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發展。(記者 溫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