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洛陽 激活文物的時代價值

2017-06-07 10:06:13|來源:中國財經報|編輯:萬慶麗

  洛陽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也是絲綢之路東方起始段,悠久的歷史給洛陽留下了不勝枚舉的文物古跡和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産。在建設“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下,古都洛陽積極對接建設需求,激活文物的時代價值,迎來了城市發展的新機遇。

  文物大市,文保強市

  數據顯示,洛陽現有不可移動文物9000余處、館藏文物近42萬件(套)。其中,世界文化遺産3項(6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項(4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2處,分佈在洛河沿岸的二里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等五大都城遺址,密度之高、規模之大、時間跨度之長,都是歷史罕見。

  河南省洛陽市副市長魏險峰介紹説,洛陽始終堅持把文化遺産保護與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等統籌考慮,文物保護工作收到了明顯成效。為了避免“古在地下、古在書裏”,洛陽對文物保護從被動搶救、避讓轉變為主動保護、展示和利用,全面開展天堂、明堂、九洲池、定鼎門等一批重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並以打造全國一流的“博物館之都”為目標,積極推進博物館建設。

  在保護有形文物的同時,洛陽以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和傳承人為核心,建立科學有效的保護機制。現有非遺項目10大類1258項,去年排名全省第一、全國第三;出臺《非物質文化保護條例》,擁有唐三彩燒制技藝、關公信俗、洛陽水席等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在城市建設方面,洛陽注重與歷史文化元素的結合,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實施了老城歷史文化街區、鐘鼓樓、麗景門等修復項目,最大程度地保存傳統街區的城市肌理。

  據了解,洛陽市每年安排2000萬元文物保護專項基金,並通過國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爭取資金,推動實施了一批重點文物保護項目。先後投資17.6億元,實施三期隋唐洛陽城遺址保護工程;投資13.5億元,用於核心區明堂天堂和應天門遺址周邊拆遷整治和洛陽玻璃廠整體搬遷;投資5000萬元,實施漢魏故城遺址和偃師商城遺址保護工程;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為文物保護提供有力支撐。

  歷史與現實的激情碰撞

  西元73年,班超從洛陽出發出使西域,開啟了這座古都與絲綢之路的不解淵源。如今洛陽還留有眾多絲綢之路遺存,如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前的駱駝蹄印,洛陽出土的東羅馬金幣、波斯銀幣,以及三彩駱駝俑和胡人俑等文物。

  在2013年“一帶一路”建設倡議提出後,洛陽在國家層面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規劃”中,被定位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的重要節點城市,洛陽的文物保護、經濟發展迎來歷史新機遇。

  魏險峰介紹説,在文物保護方面,2014年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等3處,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的遺址點,成功入選《世界遺産名錄》。此外,洛陽重點推進與絲綢之路沿線省份和國家(地區)的文化、文物、藝術、旅遊、體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如聯合意大利在羅馬和洛陽舉行文物展、打造《隋唐百戲傳奇》等融入絲路元素的文藝精品,與吉爾吉斯斯坦聯合拍攝電視連續劇《絲路長歌》等。

  在經濟建設方面,洛陽爭取到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自貿區河南片區,在經濟發展中緊密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將人才引進來,讓洛陽企業走出去。目前,洛陽已與40多個國家建立合作關係,有415個洛陽製造走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2017年,中國文化遺産日將在洛陽舉辦文化遺産與“一帶一路”為主題的主場城市活動。魏險峰表示,洛陽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放大歷史優勢,挖掘資源,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文化交流和文物保護利用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