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張公巷瓷窯址考古發掘啟動 北宋官窯或重見天日
河南日報訊: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6月21日上午,汝州張公巷瓷窯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巷裏,歷經900餘年滄桑的汝瓷窯將再次展現璀璨光芒,北宋官窯或重見天日。
張公巷瓷窯址發現于2000年,位於汝州市區東南部,距唐宋時期的汝州州衙遺址約1500米。經考古學家考量,遺址中心區面積約3600平方米,目前全部被壓在居民住宅和城區道路之下。
據了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曾先後4次對張公巷瓷窯址進行小範圍考古發掘。前兩次只發現一些類似于汝瓷的青瓷、窯具和素燒坯殘片。但在隨後的第三地發掘中,清理出不同時期的房基4座、水井4眼、灰坑79個、澄濾池1個,出土了一批全新的青釉瓷器和窯具,其精美的工藝引起中國古陶瓷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張公巷瓷窯址也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開的張公巷瓷窯址考古新發現學術研討會上,鋻於張公巷瓷窯址出土青瓷的精美,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其性質是官窯。但受發掘面積等條件的限制,對其年代卻不乏爭論。有80%的人認為張公巷窯是北宋官窯,少部分學者認為是金代以後的窯址,個別學者則認為其燒造時間是元代。
由於張公巷瓷窯址全部被壓在密集的民房之下,分佈範圍和區域無法探明。為進一步推動發掘工作,2016年,汝州投資2億元拆遷近2.9萬平方米200多戶居民,為張公巷瓷窯址考古提供了新契機。
今年,張公巷瓷窯址考古挖掘再次獲批,考古發掘面積也由原先的不足200平方米擴大至1600平方米,成為本年度河南省唯一一處陶瓷類大遺址項目。
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孫新民説:“此次深度發掘,就是為了通過尋求更多的考古學依據,進一步研究證實張公巷窯的燒造年代和窯業性質、燒造工藝文化內涵以及與其他窯址的關係。”
如何保障發掘工作順利開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公巷瓷窯址考古發掘領隊趙文軍説:“我們將通過探方發掘,在窯址現有空地上控制窯址範圍;採用多學科介入的方法,對出土的遺物進行多學科分析,同時採取先進的保護措施進行保護。”
汝州張公巷瓷窯址考古發掘備受矚目。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王莉英説:“希望通過這次發掘,能夠確定張公巷窯的燒造年代和窯業性質,解決北宋官窯的相關問題,併為文化遺産保護和利用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籌建大型遺址博物館和考古遺址公園,打造‘汝瓷之都’文化名城創造有利條件。”(記者 張建新 通訊員 張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