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雜交小麥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017-07-04 09:41:09|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萬慶麗

  河南日報訊:小麥是世界上唯一尚未開發利用雜交優勢的重要糧食作物,這一空白正在被我省科技工作者填補。7月3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由河南科技學院承擔的省重大科技專項“強優勢BNS型雜交小麥組配與規模化高效制種技術研究”已經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該項目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準,將極大推進我省雜交小麥研發和産業化進程,有助於我國搶佔世界小麥種業競爭的制高點。

  像雜交水稻、雜交玉米一樣,雜交小麥被認為是實現小麥大幅增産的重要途徑,也是國際上現代種業競爭的焦點之一。進入21世紀,我國二係雜交小麥研究取得連續進展,但成果的適用區域有限。黃淮麥區佔我國小麥産區面積近六成、産量超六成,急需可利用的不育係及雜交小麥品種類型。

  “BN指的是百農,S指的是不育係,BNS指的就是由百農系列培育出的低溫敏感型不育係小麥新材料。”項目主持人、河南科技學院小麥中心主任、省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茹振鋼教授告訴記者,1997年,他發現了溫敏雄性不育材料BNY,經過連續7年的改造,于2004年培育出具有“不育徹底、轉換徹底、恢復徹底”穩定育性特徵、農藝性狀符合黃淮麥區要求的BNS。

  2005年起,河南科技學院和中國農業大學組織全國多家研究單位開展聯合攻關,發現BNS的適用範圍覆蓋了黃淮麥區、長江中下游麥區和西南麥區,實用價值非常高。

  2012年,該成果獲批省重大科技專項。通過項目實施,在BNS型雜交小麥優異親本創育、強優勢組合配製和規模化高效制種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其主要成果有:構建了BNS型雜交小麥防雜保純體系,使雜交小麥制種純度達99.99%以上,為新品種選育及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構建了雜交小麥親本指紋圖譜,可用於檢測雜交種純度;選育出新恢復係16個、不育係8個,創制強優勢組合3個,可滿足不同麥區的親本需求。

  “本項目的主要創新點,在於實現了BNS型雜交小麥不育係和恢復係創新,雜交小麥品種創新和BNS型雜交小麥種子純度保障技術創新。”茹振鋼介紹説,我省對BNS型二係雜交小麥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對於大幅度提高我省小麥綜合生産能力、搶佔高技術種業制高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修武,新型雜交小麥畝産最高達到898公斤;在濟源、新鄉,大面積種植畝産保持在830~850公斤。”茹振鋼估算,新型雜交小麥如果能在國內全面推廣,相當於新增加了一個河南麥區的産量。(記者 尹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