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有個“神筆警察” 通過目擊者描述就能畫出嫌犯

2017-07-12 10:35:11|來源:河南商報|編輯:萬慶麗

【河南在線列表】鄭州有個“神筆警察” 通過目擊者描述就能畫出嫌犯

李自昌畫過的犯罪嫌疑人的畫像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挂職蹲點人:

  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

  挂職蹲點單位:

  鄭州市公安局南關街分局

  挂職蹲點職務:

  宣傳科副科長

  近日,由華人神探李昌鈺“牽線”,來自山東省公安廳的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向美方提供了“章瑩穎失蹤案”嫌疑犯的模擬畫像,令美國警方佩服不已,模擬畫像這項工作也引起了公眾極大的好奇。通過目擊者的描述,或根據模糊的圖像,模擬畫像專家就可以“恢復”嫌疑人、被害人面貌。

  在鄭州警界,有一位從業17年的模擬畫像專家,他通過模擬畫像直接鎖定嫌疑人的案件有30余起,畫過的模擬畫像有上千幅,模擬畫像這項工作的難點在哪兒?有何訣竅?昨日,河南商報記者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

  【關鍵】

  記憶力極好

  記得畫過的嫌疑人的特徵

  初次見到李自昌,是在去年夏初,當時,他擔任南關街分局案偵大隊副大隊長,但一直沒放下自己的老本行:模擬畫像。

  在他的辦公室內,懸挂著多幅美術畫,一張約3米長的桌子上擺有用來畫畫的紙筆,更多的,則是各類嫌疑人的模擬畫像。“這是商丘的一起搶劫強姦案,這是新鄭的那起搶劫殺人案……”7月11日,當看到一幅幅畫像時,李自昌仍能清晰地説出每一位嫌疑人的姓名、年齡及面貌特徵。

  記憶力極好,也是從事模擬畫像這項工作的必備條件。

  自身學的是國畫專業,李自昌調入鄭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後,除擔負著全市重特大刑事案件聲像工作外,還承擔著全市各類案件的刑事模擬畫像及現場繪圖工作,17年不曾間斷。到後來,他也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畫紙成捆成捆裝,能鋪滿整個走廊。”

  17年間,李自昌參與需要模擬畫像的案件有100多起,通過模擬畫像直接鎖定嫌疑人的案件也達到了30余起。從“最原始”的紙筆,現在他又增添了兩種模擬畫像方式:圖片模擬軟體、電子筆手繪。

  【秘訣】

  每次準備幾百張人物畫像

  幫助目擊者描述還原

  在普通人看來,僅通過他人的描述,就能畫出一幅人物畫像,且需要極高的相似度,這似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於常年從事模擬畫像的李自昌來説,這項工作並不艱難。

  “最開始畫的時候我只畫幾個小時,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畫像的時間越來越長。”李自昌説,畫得越多,越怕漏掉關鍵信息,問的問題也更加細緻。

  想畫好模擬畫像,首先得“會問人”。“根據目擊者的描述和記憶,再轉化成我的理解,反復對比後,由目擊者來確認。”李自昌向河南商報記者展示的目擊者基本情況登記表顯示,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目擊時間和方位、能見度被一一列舉。對嫌疑人的特徵描述則更為細緻,包含了口音、衣著、體態、臉形、髮型及五官等。

  “目擊者的描述、記憶能力很重要。”李自昌説,碰到冷靜的目擊者還算幸運,若遇到情緒不穩定的目擊者,他必須安撫對方,穩定其心理狀態。如果碰上描述不出來的目擊者,李自昌也會鼓勵其以身邊人或明星來舉例,“我每次會帶幾百張人物畫像,讓目擊者看看裏面有無相似之處。”

  其次,李自昌也會查看每起案件的案發現場,“觀察現場的光線、環境、空間佈局,有時目擊者離光線的距離遠,看到的嫌疑人嘴是會變形的。”

  在這些要素的基礎上,李自昌就會構思出嫌疑人的大致輪廓,“邊想邊畫邊改。”

  【效果】

  看到模擬畫像後

  受害人吐了

  畫像畫好了,目擊者辨別更為關鍵。

  通常,作為李自昌模擬畫像的辨別者,他們看畫像的時間只有半秒鐘左右。“畫像畫好後,我拿電腦讓對方看,對方掃一眼後,我馬上把畫像收掉。”李自昌説,目擊者的直觀反應是最真實的,對於嫌疑人畫像還原最為有利。

  目擊者看完後,若覺得畫像哪不對,李自昌會再做修改,讓其查看。“每一起案件,讓目擊者看的畫像在三張左右。”目擊者所不知道的是,為了這三張畫像,李自昌每次都要連續工作數個小時,修改成百上千次。

  在看到一張13年前的模擬畫像時,李自昌仍很激動,這是一張他畫的“最像”的模擬畫像,也是在看到這張畫像時,受害人當場吐了。

  當年,來自山東的田女士因去湖北串親戚在商丘火車站轉車,中轉簽字時,田女士被兩男一女以到商丘南站中轉簽字手續費較低為由,騙至一偏僻處,被兩男子輪姦並搶走隨身攜帶的1500元錢。

  案發後幾天,李自昌接到省公安廳通知後對田女士進行詢問,“她一開始比較激動、憤怒。”在安撫其情緒後,根據她的描述,李自昌用三天時間,畫出了三名嫌疑人的模擬畫像。

  “商丘口音、長臉、下巴稍尖、短髮、濃眉、長三角眼、表情兇狠,自然髮型、向前梳、有鬍鬚、年齡在25周歲至30歲之間。”這是當時李自昌總結出的2號嫌疑人的畫像特徵,也是在看到這張畫像時,田女士第一反應很害怕,在説了“就是他”後開始嘔吐,從而確認了嫌疑人的面貌特徵。案發後十幾天,三名嫌疑人被成功抓獲。

  【習慣】

  每起案件偵破後

  再拿嫌疑人照片和畫像比對

  在警方偵破的案件中,模擬畫像一般會被作為最後一項“突破口”,壓力巨大。

  李自昌最近一起模擬畫像成功抓獲嫌疑人的案件發生在蘭考縣。去年5月,當地一家賓館淩晨被搶,因為監控不清晰無法確定嫌疑人,當地警方找到了李自昌。

  通過前臺人員對嫌疑人的描述,李自昌用圖像處理軟體模擬畫出了嫌疑人的畫像。

  “我問她相似度有幾分,她説有五六分像,我心裏就有底了。”在當地待了不到三天,李自昌離開了蘭考。

  幾天后,當地警方傳來消息,嫌疑人被抓住了。正是通過李自昌的模擬畫像,當地一名村支書認出了嫌疑人。

  從業多年,李自昌一直保持著一個習慣,在畫完模擬畫像後,他都會讓目擊者或警方在破案後,將嫌疑人的照片發給他,“畫得像了,很有成就感;畫得不像了,找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李自昌用紙質模擬畫像畫得少了,越來越多地把繪畫技巧和計算機軟體相結合運用到模擬畫像中,“這項工作一直在進步,需要不斷學習,未來仍然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