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縣種植碳匯林“賣空氣”掙錢

2017-07-18 09:22:04|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萬慶麗

  7月14日,記者來到新縣沙窩鎮汪衝村,這裡林木蔥翠,層巒疊嶂。群山看似與別處並無不同,漫山遍野的杉樹林靜靜矗立,卻默默在創造不一樣的財富,這就是當地的森林碳匯項目,用當地老百姓的土話説是“賣空氣”。

  森林植物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並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這就是森林的碳匯功能。“碳匯交易就是要把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變得‘有價’,我們來種樹,把樹木生長過程中的固碳量賣給那些有減排需求的企業或個人。”興盛種植農林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和光介紹。

  沙窩鎮碳匯造林富農項目正在中國自願減排交易信息平臺公示,這是我省目前少有的森林碳匯交易項目,也是新縣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個有益探索。

  汪和光同時也是新縣興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碳匯造林項目由該公司具體運作。碳匯造林從2009年3月開始至2010年3月完成,造林規模5430畝,20年的計入期內,年均碳減排量約6689噸,年可實現收入20多萬元。

  “以前村裏的山場大多是荒山,雜草多,沒啥收入,還經常會失火,令人頭疼得很。”村黨支部書記汪有光説,“現在好了,杉樹林不僅20年後能賣木材,成材前也能掙錢。”

  據介紹,該項目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民”模式,村民以自己的山場或入股、或流轉、或轉讓,包括209名貧困群眾在內的汪衝村村民從中受益。

  53歲的貧困戶李祥釗帶著一張草帽剛從山上下來,臉上的皺紋鐫刻著歲月的滄桑,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老李一家五口,愛人、兒子、媳婦均有智力殘疾,5歲的小孫子大腦積水,4人均吃上了低保。“30多畝山場都流轉給了公司,每年租金6000多元,還可以分紅,一有閒還能去山上除草、澆水,幹點雜活,一天百十塊,家裏的零花錢不缺了。”李祥釗黝黑的面孔上堆滿了笑容。

  汪和光介紹,護林、防火、間伐樹木、除草澆水,公司每年在勞務方面的支出有80萬元左右,優先選擇雇用村裏的貧困戶,男工平均每天120元,女工平均100元。“我們正在擴大碳匯林規模,另外3000畝正在報批。”

  新縣是典型的山區林業縣,植被覆蓋率9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76.7%,其中,生態公益林99.7萬畝,佔林地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新縣林業局副局長余長根説,由於現行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低,不少貧困群眾“守著金山沒飯吃”,林業碳匯交易讓農民額外增加一份收入,有助於解決林業生産週期長、短期內難有收益的難題。

  2005年後新縣完成營造林34萬畝,年均固碳約43萬噸。余長根説,已和興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下一步將逐步推動2005年以後新營造林“碳減排量上市交易”,預計每年幫助群眾增收1200多萬元。

  “碳匯收益的60%都屬於老百姓,山還是他的山,樹還是他的樹,老百姓只要管好林子,坐等著‘賣空氣’就行了!”汪和光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讓生態釋放更多紅利,讓老百姓守著金山銀山過上好日子,早日脫貧致富。 □本報記者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