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脫貧攻堅紀實

2017-07-21 09:49:54|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萬慶麗

  【頭條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脫貧攻堅紀實

  商城縣在黃柏山實施旅遊扶貧,山區居民通過發展農家樂實現增收致富。 本版照片均為本報資料照片

  【頭條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脫貧攻堅紀實

  蘭考縣考城鎮劉土山村通過種植玫瑰脫貧致富。

  【頭條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脫貧攻堅紀實

  汝南縣張樓鄉楊溝村裝上了路燈,昔日貧困村變了樣。

  【頭條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脫貧攻堅紀實

  汝陽縣實施“巧媳婦”工程,農家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要繼續選派好駐村幹部,整合涉農資金,改進脫貧攻堅動員和幫扶方式,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這是舉世矚目的減貧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已有47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今年還將有100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這是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確保到2020年我省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與全國人民一起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以來,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抓好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採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橫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擼起袖子,精準發力,一場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戰在中原大地紮實推進。

  責任越壓越實

  省級層面挑起領導重任,市縣層層立下軍令狀,逐級夯實落實責任

  2016年4月19日,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走村串戶,來到已經脫貧的村民翟進喜家中,詳細詢問家中幾口人、收入靠什麼、何時脫的貧,扳起指頭與村民一筆一筆核算收入賬,並叮囑當地幹部對貧困家庭要摸清實情,真扶貧、扶真貧。

  他就是省委書記謝伏瞻,蘭考縣是他的脫貧攻堅聯繫點。他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只要全省上下一心,真抓實幹,就一定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向黨中央、國務院,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與此同時,省長陳潤兒也來到聯繫點——盧氏縣調研脫貧攻堅,並在短時間內先後到伏牛山區、太行山區、大別山區和黃河灘區等“三山一灘”地區調研。

  此時,擺在我省面前的脫貧任務極其艱巨。到2015年年底,全省還有38個國家級貧困縣、15個省級貧困縣,貧困縣佔全省縣(市)的一半。農村貧困人口有430萬,總量排在全國前列。這些貧困人口從地區看,多屬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深石山區;從人群看,多是因病因殘缺乏勞動能力的家庭。

  正視困難,是為了更好地克服困難。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深入一線,率先垂范發出明確的信號: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幹!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組織領導,層層壓實責任。

  我省成立了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省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省長任組長,省委副書記、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省直58個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

  建立了省級領導幹部和部分省直單位聯繫貧困縣工作制度。37名省級領導聯繫38個國家級貧困縣,15個省直部門聯繫15個省級貧困縣,不脫貧不脫鉤。2016年以來,謝伏瞻24次、陳潤兒21次到貧困地區及所聯繫縣調研指導,其他省級領導幹部到所聯繫縣調研督導合計140多人次。各市縣分別建立領導幹部和部門聯繫幫扶制度。

  實現脫貧攻堅三個全覆蓋。全省選派1.2萬名第一書記,實現對貧困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艾滋病防治幫扶重點村全覆蓋;省市縣三級共有9523家單位參與定點扶貧,派遣蹲點幹部2.8萬多人,實現對貧困村派駐駐村工作隊全覆蓋;各級層層選派幹部,實現對貧困戶落實幫扶責任人全覆蓋。

  從去年5月26日至今,我省先後召開脫貧攻堅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推進會議,週密部署,強力推進。全省各市縣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層層立下軍令狀,逐級夯實落實責任,全力實施精準扶貧。

  在去年強化督導的基礎上,我省組成10個專職督查巡查組,對全省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全方位督查巡查,推動責任落實、工作落實、政策落實。

  施策越來越準

  完善“1+N”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實施精準扶貧,下足“繡花”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我省牢牢把握精準這個核心要求、做好精準這篇關鍵文章,抓住關鍵環節和重點難點,下一番“繡花”功夫,務求精準落地。

  出臺完善“1+N”脫貧攻堅政策體系,打出了“組合拳”。省委、省政府在出臺《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圍繞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抓重點,解難點,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比較完備的“1+N”脫貧攻堅政策體系。

  ——解決“扶持誰”的問題。

  只有精準識別出真正的貧困戶,弄清致貧原因,才能因戶施策、因人施策。

  從2014年4月到2016年6月,我省對貧困戶建檔立卡,並連續兩次開展“回頭看”,再核實,貧困人口識別精準度大幅度提高,信息數據和檔卡資料進一步完善,精確鎖定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在精準識別中,我省各地還總結出諸如“先看房,次看糧,再看學生郎,四看技能強不強,五看有沒有殘疾重病躺在床”等評定程式,讓扶貧工作更具操作性。

  今年5月到6月,針對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我省變壓力為動力,化被動為主動,認真落實“六個一”舉措,有效解決了前期發現的多種問題。貧困人口識別做到了應進則進,應退則退,脫貧攻堅的精準基礎基本築牢。

  ——解決“誰來扶”的問題。

  我省出臺一系列政策,夯實各級黨委、政府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責任,讓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有效傳導到最末梢的基層幹部。

  今年4月,我省根據《河南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辦法》,對全省18個省轄市、10個省直管縣(市)黨委和政府進行考核。對綜合評價較好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給予表揚和獎勵。對考核排名後6位的省轄市、後3位的省直管縣(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

  這一做法在全省産生了強大的衝擊力,激發了省轄市、省直管縣(市)黨委、政府投身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

  今年4月,我省出臺了《市縣黨政正職履行脫貧攻堅責任考評辦法》,對全省18個省轄市、52個貧困縣和77個貧困人口較多的非貧困縣(市、區)黨政正職進行考核,以壓實市縣黨政正職脫貧攻堅領導責任,確保2020年我省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解決“怎麼扶”的問題。

  結合實際,我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的要求具體化,重點做好“轉、扶、搬、保、救”五篇文章。

  轉移就業脫貧。臺前、內黃、滑縣等在貧困村建立鄉村扶貧車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産業扶持脫貧。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和電商等在全省蓬勃發展,大批貧困人口通過産業扶持走上脫貧路。

  易地搬遷脫貧。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要求,2016年全省建設集中安置點310個,對9.74萬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社會保障脫貧。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144萬人享受到低保、五保政策。

  特殊救助脫貧。上蔡縣、漯河市郾城區分別建立扶貧助殘托養中心、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康復中心,對重度殘疾人進行集中供養。

  ——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扶貧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

  在不斷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的同時,我省積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貧困地區的信貸投放力度,創新推出“助保貸”“惠民貸”等金融産品,探索實施“政府+龍頭企業+貧困戶”等金融扶貧模式,以財政資金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用於扶貧。

  盧氏縣圍繞金融扶貧試驗區建設,建成金融服務、信用評價、風險共擔、産業支撐“四大體系”,已帶動貧困戶2800多戶。蘭考縣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13戶農戶今年7月獲得普惠授信貸款。

  這是我省精準施策、全方位出擊的基本戰術。與此同時,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交通扶貧等也在我省全面開花。上下齊心,條塊聯動,全省社會各界、各行各業都參與到脫貧攻堅戰中,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動力越來越強

  基層幹部與貧困群眾擰成一股繩,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今年3月,蘭考縣宣佈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是我省脫貧攻堅的一件大事,具有標誌性的意義。

  這塊曾經“四害”橫行的風沙鹽鹼地,如今經濟社會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正在向著小康社會大步邁進。

  蘭考能夠脫貧摘帽,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其中有一條,就是黨員幹部衝在第一線、幹在最前列,凝聚起廣大人民群眾改變命運的鬥志和力量。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脫貧攻堅的火車頭就是基層黨支部。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我省廣大基層黨員幹部把職責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奮力拼搏,戰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帶領群眾向貧困開戰,形成了一支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省扶貧辦副巡視員吳樹蘭成為群眾交口稱讚的好“村官”。從2010年開始,她先後到新蔡縣孫召鎮大吳莊、確山縣竹溝鎮西王樓村當第一書記,實施産業扶貧,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她因此而榮獲2016年度全國脫貧攻堅獎。

  盧氏縣橫澗鄉畜牧村黨支部書記雷章有本來在縣城開牛肉湯店。看到家鄉貧窮,他毅然返回家鄉,動員帶領鄉親種植丹參、連翹等中藥材,實現全村脫貧致富。如今,雷章有已經被任命為橫澗鄉副鄉長。

  在全省脫貧攻堅戰場上,活躍著一大批像吳樹蘭、雷章有這樣的扶貧幹部。他們行走在大山深處的崎嶇小路上,奮戰在黃淮平原的田間地頭。

  他們的幹勁、他們的精神激勵著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奮發圖強,決心依靠自己的雙手脫離貧困,創造美好的未來。

  滑縣城關鎮的貧困戶韓清亮因為媳婦嫌窮離家出走,自己一度破罐破摔。鎮領導一次又一次找他談心聊天,並鼓勵他收購廢木頭掙錢。他風裏來雨裏去,賺了不少錢,去年實現脫貧。

  鹿邑縣貧困戶張艷偉腿有殘疾,想通過種大棚蘑菇脫貧。在村黨支部的協調下,兩個做生意的同鄉共同捐助5萬元,幫他建了一個蘑菇大棚。這個昔日天天躺著睡覺的人,如今天天在蘑菇棚中忙活,對未來脫貧充滿了信心。

  在我省,像韓清亮、張艷偉這樣脫胎換骨走上脫貧路的人數不勝數。扶貧要扶精氣神,只有讓貧困戶真正從精神上站立起來,才能激發其內生動力,産生強大的脫貧動力。

  從“要我幹”到“我要幹”,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激發出貧困戶巨大的熱情與能量。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頭。如今,全省脫貧攻堅激戰正酣。只要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在中原大地上兌現時代的莊嚴承諾。□本報記者李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