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園博會9月29日將在鄭州開幕 一園三區預計本月底建成

2017-08-21 15:45:38|來源:大河報|編輯:萬慶麗

第十一屆園博會9月29日將在鄭州開幕 一園三區預計本月底建成

軒轅閣

第十一屆園博會9月29日將在鄭州開幕 一園三區預計本月底建成

豫園

  核心提示|記者從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以下簡稱“園博會”)組委會獲悉,8月19日下午,園博會組委會第二次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聽取了第十一屆園博會籌辦工作進展情況彙報,審議並表決通過了開幕式總體工作方案和論壇組織實施方案,第十一屆園博會9月29日將在鄭州開幕。園博園建設得怎麼樣了?有哪些亮點展館?

  進度“一園三區”預計本月底建成

  大河報記者獲悉,鄭州園博會籌辦工作已進入最後的衝刺攻堅階段。三區(主展區、雙鶴湖中央公園、苑陵故城遺址公園)及週邊建設任務大頭落地,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展開。

  據了解,園博園按時間節點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共綠化面積約310萬平方米,種植灌木約6.6萬株、喬木10萬餘株、地被227萬平方米,景觀綠化工程基本完工;挖湖水面面積約59萬平方米(並已開始蓄水);三區公共區域市政工程、建築場館、綜合管廊、聯絡道工程全部完成,建築物裝飾裝修進入收官階段;水電氣各項施工正在加緊掃尾,配套商業服務設施已逐步進入運營調試階段。

  其中,A區主展區及河南展園共94個城市展園8月下旬將全部完工並封園清場。具體來講,園區公共區域市政工程、建築場館主體結構、景觀綠化施工全部完成。園區土方工程、公共鋪裝已基本完成,水系已經注水,10座橋梁(含生態廊橋1座)主體結構及裝飾裝修全部完成,園區道路、管網、圍墻等全部完工。軒轅閣、華夏館、華盛軒、兒童館、民俗文化園、新港花街、豫園、南大門等場館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主體施工及裝飾裝修基本完成。週邊配套停車位約7000個,停車場建設綠化全部完成。公共區域喬木2.7萬株、灌木5650株、地被植物59.6萬平方米已全部種植完成,正在進行苗木養護。此外,參展室外展園建設全面快速推進。A區周邊配套設施建設進展情況良好,“高臺古院”建築面積近8萬平方米,已經進入裝飾裝修的最後階段,8月底前全部完工。梁州大道等週邊11條道路已經貫通,道路綠化基本完成。園博路、孫武路、苑陵路8月20日基本實現通車。梅河支流工程共6座橋梁,5座已具備通車條件。

  除此之外,B區中央公園園內40公里遊路已經完成,地下聯絡道、綜合管廊、地下商業、地下停車庫均已完成主體結構驗收,進入裝修及設備調試階段。蓮鶴湖已初具雛形並開始蓄水,音樂噴泉主體工程完工,已做好調試蓄水準備工作。地上建築21個單體,已全部通過主體驗收。C區苑陵故城遺址公園綠化景觀綜合整治項目工程已基本結束。總之,“一園三區”預計8月底前建成。

  期待“最具特色的園博園”,建室外展園94個

  據了解,此次國際參展城市數量創了歷屆之最。此次園博園將建室外展園94個,其中省內展園18個、國外展園18個、大師園2個、省外城市展園53個,以及我國港澳臺展園3個,參展城市實現了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和縣級市全覆蓋,展園風格涵蓋了皇家園林、江南園林、嶺南園林等。

  第十一屆園博會以“傳承華夏文明、引領綠色發展”為主題,深度挖掘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市及其周邊的軒轅文化、禪宗文化、青銅文化、北宋文化、秦漢文化等中原地區優秀傳統文化,打造一屆弘揚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文化特色的園博會。

  談到這次園博會的意義,鄭州市委常委、鄭州航空港實驗區黨工委書記張延明坦言:“建設一座文化航空城,是我們的最大追求。”他認為園博園建設將引領生態建設,必將奉獻一個“最具特色的園博園”。

  據了解,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創辦于1997年,是我國園林行業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性盛會。園博會創辦至今已經成功舉辦過十屆,分別在大連、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濟南、重慶、北京、武漢等城市舉辦。園博會作為國際性盛會,舉辦期間將有文化活動展演、花車巡遊、豫劇表演、元宵節燈展等眾多節慶活動。展會後園博園將成為4A級旅遊景區永久保留,這將成為航空港實驗區乃至鄭州的一張城市名片。

  亮點哪些展館值得看?

  華夏館:華夏館是園博會的主展館,選取中國傳統大屋頂建築最典型的造型元素——宇,通過對傳統中國宇的組合重構,凸顯中國建築如翚斯飛的傳統文化精神,運用現代材料和生態技術,構築具有前瞻性的生態館和百姓園博互動場所。

  兒童館:兒童館為兒童活動與航天科普體驗館,環形曲面將各個功能空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空間交錯富於動感。

  軒轅閣:軒轅閣突出黃帝文化主題,以宋式風格建築為特色,與尋根文化相結合,表達華夏同宗同源、一脈同心的文化精神。

  華盛軒:華盛軒臨水而建,形式源於中原“廣宇名堂”,取“飛宇”之勢,淩空之美,形成臨水的觀景平臺和視覺焦點。

  主入口大門(含大門兩側服務建築):建築形式源於世界文化遺産——中嶽漢三闕,傳統精美,典雅而有迎賓之勢。

  豫園建築群:豫園傳承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精神,結合優美的山水園林環境塑造,營造詩經園、傳統書院等多個景點。

  民俗文化園:民俗文化園以中原傳統民居院落空間形態為原型,旨在利用淳樸民居院落喚起人們對故鄉故土的回憶,為遊客營造一種穿越古今的空間體驗。

  新港花街:新港花街以花為主題,設計有荷蘭小鎮之風情的多彩木屋花店,集花卉展示、交易以及與花相關的休閒、餐飲等於一體。□記者王新昌文白周峰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