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會議側記:硬實力有顏值 軟實力有氣質

2017-11-01 13:41:36|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萬慶麗

  城市是人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託。

  以百城建設提質為基礎、為支撐,以文明城市創建為目標、為統攬,河南將這兩項“民心工程”統籌推進,“硬實力”“軟實力”一同提升,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繼前一天在駐馬店、漯河觀摩後,10月31日上午,由省長、省文明委主任陳潤兒帶隊,參加全省文明城市創建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會議的市縣區長等觀摩團成員來到許昌觀摩。他們在這裡親身感受到這座全國文明城市近年來的華麗蝶變,拿觀摩團成員們的話來説就是:“硬實力有顏值,軟實力有氣質!”

  一堂把好“規劃關”的現場課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當天上午,觀摩團首站來到許昌規劃展覽館。

  在這裡專設的規劃評審決策區,陳潤兒召集參加觀摩的市縣區長們,一起觀看了關於許昌在全省率先推行規劃決策票決制的短片。

  陳潤兒現場點評,城市規劃要把好“四關”。一是方向關,對城市未來發展要準確定位;二是編制關,要科學編制好規劃;三是品質關,按照新理念、高品質、全方位的要求,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未來;四是實施關,要把規劃真正落到實處。

  “其中最難的是實施關。在一些地方,制定規劃的是領導,搞亂規劃的往往也是領導。”陳潤兒説,解決這個問題,領導幹部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能把規劃審批權抓在自己手中不放,而應交給專家和部門,集體決策把關。

  一人一票、民主決策,陳潤兒為許昌推行的規劃決策票決制點讚,稱為其他地方帶了個好頭,做了示範。

  一位觀摩團成員則表示,怪不得許昌的城市建設近年來讓人刮目相看,這和把好“規劃關”密不可分。

  “社區工作做好了,上為黨分憂,下為民解愁”

  社區是文明城市建設的前沿陣地,是城市管理的細胞。觀摩團走進許繼社區,深刻感受到文明創建給一個社區帶來的活力與強大聚合力。

  觀摩團逐一參觀了社區的托老站、衛生服務站、智慧平臺、健身設施、愛心超市等,齊全的配套設施、貼心的服務舉措、向善向上的社區氛圍,讓大夥兒紛紛點讚。

  陳潤兒特意來到社區的袁雪雲志願服務工作室。他説,志願者工作服務他人,快樂自己,就是要大力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服務氛圍。他對80多歲的袁雪雲老人説,您這麼大年齡了,還堅持從事志願服務工作,向您表示敬意!

  陳潤兒鼓勵該社區黨支部副書記董聰:“社區工作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有部電視劇《小巷總理》,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你們的工作做好了,上為黨分憂,下為民解愁。”

  昔日“龍須溝”如今能游泳

  半天的觀摩,大家最大的感慨是,原本缺水的許昌,通過持續推進水系建設,成了中西部缺水型地區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的“樣板”,實現了“水潤蓮城”。

  許昌護城河的變化就是一個縮影。原來,護城河被稱為許昌的“龍須溝”,而且兩岸設施陳舊,城河之間僅有暗涵相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環通。2015年,按照“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規劃,許昌市委、市政府投資3億元,實施了一系列改造工程。

  如今,護城河清水繞城,岸綠景美,河邊正在進行護城河圖片展,一張市民在護城河游泳的圖片吸引了觀摩團的注意。講解員説,許昌2015年啟動護城河環通工程後,目前水質穩定達到Ⅲ類以上標準,下河游泳,沒問題!

  在加大環境改善的同時,許昌還著力建設智慧城市,把“創文明城”與“育文明人”結合起來,以文“化”城。在加快建設的曹魏古城,觀摩團實地領略到了三國文化的歷史古韻;在許昌科技廣場,志願者給大家現場演示了電子書借閱機的用法,這裡的90台電子書借閱機、41個誠信閱讀漂流站已經實現了在市區主要廣場、公園、街道、河畔、學校、社區等的全覆蓋。

  “硬實力”打造城市的“外在美”,“軟實力”注重城市的內涵提升。內外雙修,造就了今日的魅力許昌。

  新觀念裝腦中好經驗帶回去

  一路走來,觀摩團成員邊看邊想,邊想邊談,互相取經,互相交流心得體會。

  這是一個典型場景:在許昌清潩河三達人工濕地觀摩時,當地專門設立了一塊關於濕地運行原理的展板。一些觀摩團成員紛紛拿出手機拍照,有人感嘆:展板內容通俗、實用,我們那兒正規劃濕地,這個圖用得上。

  一位當地在濕地建設上先行一步的市長,現場還當起老師,給大家講解什麼叫潛流濕地、表流濕地。聽的人頻頻點頭,表示回去就得抓緊時間補課,更新觀念,方能進步。

  把新觀念裝腦中,把好經驗帶回去,這次觀摩,大家收穫滿滿。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建才,副省長徐光參加觀摩。□本報記者屈芳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