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成功為河南實施生態補水

2017-12-13 16:41:24|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萬慶麗

【豫見國際列表】南水北調成功為河南實施生態補水

陶岔渠首增大流量余培松攝

【豫見國際列表】南水北調成功為河南實施生態補水

生態補水後白龜山水庫煙波浩渺余培松攝

  黨的十九大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目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三年來,不僅顯現出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也十分顯著。我省近期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生態補水,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次生動實踐。

  丹江口水庫水位今年秋季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不斷增加的水量也給下游帶來防洪壓力。我省抓住有利時機,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省內多地實施生態補水。

  9月29日至11月13日,累計近3億立方米丹江水潤澤中原,成功實現了洪水資源化利用,有效改善了水生態環境。

  ◎水位攀升 開閘泄洪    

  “在水庫邊生活了60多年,從來沒見過今年這麼大的水面。”淅川縣香花鎮居民趙正有對記者説。香花鎮緊鄰丹江口水庫,10月底的丹江口水庫碧水連天,一望無際。

  丹江口水庫大壩1974年建成一期工程,壩頂高程(海拔高度)162米。為確保一庫清水自流到京津,2005年開始實施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工程,2013年大壩加高至176.6米。

  2012年以來,丹江口水庫連續遭遇多個枯水年。今年秋季,受上游流域連續降雨影響,丹江口水庫水位持續上漲。9月23日,水庫水位首次超過162米的原壩頂高度,加高後的新壩體開始擋水。此後水位一路攀升,超出163.5米的汛限水位,9月28日開始開閘泄洪。

  截至11月13日,丹江口水庫水位為166.39米,蓄水量約254億立方米。去年同期水位為154.8米,蓄水量159.2億立方米。

  一邊是開閘泄洪,白白流向大海,一邊是水資源短缺,水生態環境惡化,水資源空間分佈不均的難題再次凸顯。

  為實現洪水資源化利用,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9月下旬我省即著手進行相關工作。省水利廳經過週密細緻的研究,提出了生態補水的需求方案。省南水北調辦積極落實生態補水的線路、流量等具體問題。各級防汛部門做好河道的排查值守等工作,確保補水期間群眾安全。

  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等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的生態補水工作進展順利。9月29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始向我省實施生態補水。當日,南水北調總幹渠澎河退水閘(位於平頂山市)開啟閘門,丹江水從幹渠中噴涌而出,進入澎河,流向下游的白龜山水庫。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共有13個退水閘參與此次對我省的生態補水,涉及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鶴壁、安陽七個省轄市。截至11月13日,此次生態補水畫上圓滿句號,累計向我省補水約2.96億立方米。

  ◎洪水變寶 潤澤中原

  白龜山水庫是平頂山市的大水缸,2013年以來流域內一直處於乾旱期。尤其2014年夏季我省遭遇大旱,白龜山水庫無水可供,平頂山市區百萬人口面臨斷水危機。

  10月底,記者再次來到白龜山水庫,飽“飲”丹江水的白龜山水庫煙波浩渺,水天一色。蓄水量較9月底增加約兩億立方米,其中近七成水源為丹江水,水面增加近30平方公里。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一棵大樹,白龜山水庫就是大樹上一個蘋果。”白龜山水庫管理局黨委書記魏恒志做了這樣的比喻。過去水庫靠天補水,現在工程實現了水資源的遠距離調配,這個“蘋果”更漂亮了。

  省防辦專家認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白龜山實施生態補水,有利於減輕長江中下游防洪壓力,同時實現洪水資源化利用。白龜山水庫長期處於低水位運行,通過生態補水使水庫水量大增,為平頂山市城市用水提供保證。

  同時,沿線河道通過生態補水,回補了地下水,優化了水生態和水環境,也為沿線城市水景觀增添了亮點。

  不僅僅是白龜山水庫,這樣的場景在沿線許多地區上演。

  此次生態補水,共有5個退水閘向鄭州實施輸水,總補水量3231萬立方米。

  記者從鄭州市水務局了解到,鄭州水資源嚴重短缺,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準的十分之一。境內河流十河九枯,汛期降雨時才有水源,平時主要靠黃河補水。

  “小時候潩水河水很大,後來水越來越少。”60多歲的新鄭市觀音寺鎮潩水寨村村民劉樂枝告訴記者。潩水河繞村而過,但過去七八年基本上就沒有水。此次生態補水,又讓潩水河重現清波。

  新鄭市水務局水政科科長馮文濤認為,通過生態補水,改善了河流水質,增加了水量,對地下水的回升也起到積極作用。

  鄭州市的賈魯河、索河、雙洎河、西流湖等,均受益於此次生態補水。

  在焦作市的龍源湖公園,人們感到水變清了,水面也變大了,周邊小河釣魚的人明顯多了起來。

  但大多數人可能並不清楚,龍源湖公園裏80萬立方米原水已全被近期南水北調中線幹渠退出的丹江水給置換了一遍。丹江水通過閆河退水閘流向焦作大地,經群英河、黑河進入龍源湖,之後再由黑河進入新河,最終注入大沙河。

  這是焦作首次利用南水北調進行生態補水,不僅增加了水生態文明建設所需水源,同時也為水系治理打開了很好的思路。

  湯陰縣的鄭成星老人有冬泳的習慣,在水質不太好的湯河游泳後,習慣用隨身攜帶的自來水再衝一衝。南水北調對湯河實施生態補水後,水質大為改善,鄭成星來湯河游泳也不用帶自來水了。

  ◎暢通水脈 調配互濟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我國南北調劑、東西互濟水資源配置大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破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格局與水資源不匹配的難題。”省南水北調辦建管處處長單松波説。

  我國的水資源總體匱乏,同時空間分佈也很不均勻。全國水資源量八成集中分佈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南水北調工程通過東、中、西三條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連接,構成“四橫三縱”的水資源調配總體格局。

  目前,僅僅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就已累計調水約110億立方米,不僅大大緩解華北上億人口的飲水問題,而且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日漸顯現。

  我省是水資源嚴重短缺地區,人均水資源量不及全國平均水準的五分之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投用,有效緩解了我省水資源供需矛盾。

  去年年底,全省已實現南水北調規劃受水區通水全覆蓋,丹江水惠及南陽、漯河、週口、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濮陽、安陽11個省轄市及鄧州市、滑縣2個省直管縣(市)。通水以來,累計向我省供水達40多億立方米,提高了水資源支撐能力,受益人口達到1800萬。

  多年來,為維繫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我省多地存在嚴重超采地下水問題。地下水資源過度開採導致部分區域地下水補排失衡,水位大幅下降,引發地面沉降、地裂縫、水質惡化等一系列生態與地質問題。

  通水後,丹江水置換出受水區超採的地下水和被擠佔的生態用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據今年7月統計,我省受水區中深層地下水準均上升幅度1.88米。

  我省不僅水資源嚴重短缺,且時空分佈不均,類似南水北調這樣的水資源調配、水系連通工程對我省意義重大。河南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後連通了四大流域,構建起跨流域調水的有利條件。

  此次生態補水,再次充分展示了南水北調工程在水資源調配方面的巨大作用。

  按照《河南省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我省將規劃建設一批重大水系連通工程,著力構建南北互濟、東西相通的現代水網,未來將實現全省水資源的科學調配。□本報記者張海濤本報通訊員余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