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劉濤雷佳音蔡國慶守護

2017-12-15 10:51:24|來源:鄭州晚報|編輯:萬慶麗

  原標題:河南三件國寶本週日亮相《國家寶藏》 與“明星護寶人”劉濤、雷佳音、蔡國慶一同暢遊歷史長河

【輪播圖】河南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劉濤雷佳音蔡國慶守護

【輪播圖】河南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劉濤雷佳音蔡國慶守護

【輪播圖】河南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劉濤雷佳音蔡國慶守護

【輪播圖】河南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劉濤雷佳音蔡國慶守護

【輪播圖】河南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劉濤雷佳音蔡國慶守護

賈湖骨笛

【輪播圖】河南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劉濤雷佳音蔡國慶守護

雲紋銅禁

【輪播圖】河南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劉濤雷佳音蔡國慶守護

婦好鸮尊

  近日,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火爆熒屏,本週日19:30,河南觀眾翹首以待的《國家寶藏》第三集“河南博物院”將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入選的三件河南文物有哪些特殊的價值?這檔節目誕生的背後有哪些故事?哪三位明星來擔任“護寶人”?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為您解密這檔歷時兩年打造的節目背後的匠心和堅持,為您講述三件河南文物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

  河南的“明星護寶人”:劉濤、雷佳音、蔡國慶父子

  借綜藝外殼再現 “國之重器”文化內核

  “兩年來,不知度過了多少無眠之夜,唯今夜心情不同。撲面而來的表白,讓這一夜,成為我們與觀眾、與歷史、與理想、與自己的精神狂歡……”12月3日晚,《國家寶藏》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節目播出後,面對觀眾的點讚和業界的好評,節目製片人、總導演于蕾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作為央視2017年的重磅項目,《國家寶藏》歷時兩年研究開發,集結了國內9大頂級博物館,包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九家博物館每家挑選出3件鎮館之寶,在節目中為大家一一呈現,27件文物,件件都是“國之重器”。

  《國家寶藏》融合了演播室綜藝、紀錄片、戲劇等多種藝術形態,以綜藝為外殼、文化為內核,用真人演繹歷史故事的形式講述國寶“傳奇的前世今生”。

  而在曾參與《非常6+1》《回聲嘹亮》《開門大吉》等央視王牌節目,擔任過四屆春晚總撰稿的于蕾看來,節目的形式創新其實很容易,難的是內容創新,“到底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不會説話的文物‘活起來’?”

  于蕾説,經過兩年時間的精心打磨和難以計數的推倒重來,最終,確定了“紀錄式綜藝語態”的表現形式,由明星擔任“國寶守護人”講述國寶的前世,而考古學者、文博人員、講解員作為“今生人物”講述國寶的當下,用小品講故事的形式串聯,穿越古今,串起了國寶的前世今生。於是,我們看到了李晨扮演的宋徽宗和《千里江山圖》作者王希孟的對話,看到了梁家輝扮演的司馬光和來自“故宮世家”的梁金生一起登場……

  通過文物感受厚重中原文化

  也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物是個比較神秘、沉悶的題材,那麼,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題材?為什麼選擇這九大博物館?文物的選擇標準是什麼?于蕾和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就此進行了解讀。

  “其實在我心裏,博物館和博物館裏的文物從來不是沉悶的,如果人們覺得它無趣,那一定是我們做得不夠,沒有一個與之匹配的表達。”在於蕾看來,製作《國家寶藏》的初衷就是希望激活博物館的資源,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讓大家看見我們民族最寶貴、最燦爛、最偉大的東西。

  于蕾説,《國家寶藏》的節目形式經過了兩年的研發,其中有相當長的時間就是擬定博物館和文物。“數量上來説,一開始就定的是9家博物館,當時想過很多概念,比如禹鑄九鼎,定鼎天下。因為中華就是由這個九鼎來形成的,當時覺得可以在我們大中華的東南西北中,找9家博物館一起來完成這件事情,用博物館來繪就我們的中華版圖。”

  除了故宮博物院是一開始就定下來的,于蕾最初對其餘8家博物館沒有太多概念。後來,于蕾在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聊過後才得知,我們國家有八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單院長告訴我,乾脆你就直接找這8家博物館吧,這樣就名正而言順了,而這8家博物館確實也代表了我國博物館行業發展第一梯隊的水準。”

  馬蕭林介紹,河南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和中國現代考古的發祥地,千百年來積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傳統文物大省。中國考古學首先是在河南起步的,1928年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持發掘的、對河南省安陽殷墟的發掘被視為中國考古學的開端。歷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數量以及世界文化遺産數量,河南都是最多的。“河南博物院是首批8個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河南文物的‘家’,我們希望這次能借助央視的平臺、通過講述三件文物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來帶給大家感受厚重而多姿多彩的中原文化。”

  九大博物館定下來後,文物的選擇同樣花費了大量力氣,談到選擇文物的過程和標準,于蕾介紹:“篩選文物的過程,首先是由各大博物館提供給節目組一個備選,然後節目組再研究是否適合。我們選擇文物的標準可能和各大博物院最初的理解不太一樣,在我們看來,並不是説一級文物就一定比二級文物好,我們想要挑選的是那些背後充滿了人文精神和情懷、蘊含著盪氣迴腸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的文物。”

  正是循著這樣的標準,這27件國家重器從數以萬計的文物中脫穎而出,成為最能代表中國氣派、中國精神的國寶。

  三件鎮館之寶本週日呈現

  中國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是誰?中國失蠟法鑄造工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中國最早的吹奏樂器是什麼?……據介紹,即將於本週日亮相《國家寶藏》的這三件河南文物分別是婦好鸮尊、雲紋銅禁、賈湖骨笛,是從河南博物院的十大鎮館之寶中選擇出來的。

  婦好鸮尊,通高45.9釐米,口長16.4釐米,青銅盛酒器,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形體呈貓頭鷹狀,昂首、圓目、寬喙、小耳、高冠,雙翅並攏,雙足與垂尾共為三點支撐,後頸有口,上有蓋,內壁鑄“婦好”二字銘文。背有獸首弓形鋬。器身滿布縟麗的紋飾,造型典雅凝重,為商器之精品。

  雲紋銅禁,通高28.8釐米,長103釐米,寬46釐米,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縣下寺春秋楚墓,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是一件春秋中期(西元前620年~前467年)青銅器,整體用失蠟法(熔模工藝)鑄就,工藝精湛複雜,令人嘆為觀止。

  賈湖骨笛,長23.1釐米,出土于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管身用鶴類尺骨管製成的,磨制精細,共七孔。專家認為,賈湖骨笛不僅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還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同時也是後世豎笛或洞簫類樂器的祖型。它的出土,是中國音樂文化有9000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證。

  那麼,這三件文物的明星護寶人是誰呢?在於蕾看來,對於對國寶幾乎零認知的大部分普通觀眾來説,明星擔綱國寶守護人是一開始觸發他們前來觀看節目的理由,“但是我相信最終吸引並傳達給觀眾的,一定是我們國寶背後的故事,節目中間流露出的動人情懷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

  之前,出於節目保密的要求,河南的明星護寶人一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昨日下午,《國家寶藏》官方微博終於公佈了三位護寶人:劉濤、雷佳音、蔡國慶父子。本週日,不妨和蔡國慶一同聽聽8000多年前的笛聲,跟雷佳音一起看看春秋時期攝人心魄的青銅藝術,從劉濤身上感受一下中國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的巾幗風采,不妨跟隨我們的國寶、明星護寶人,暢遊一次歷史長河,開展一場跨越古今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