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數百名90後“高鐵醫生”夜檢高鐵 毫釐之間練就“火眼金睛”

2018-01-16 09:29:04|來源:大河報|編輯:萬慶麗

【頭條列表】鄭州數百名90後“高鐵醫生”夜檢高鐵 毫釐之間練就“火眼金睛”

李良辰和同事仔細檢查車底各部位

【頭條列表】鄭州數百名90後“高鐵醫生”夜檢高鐵 毫釐之間練就“火眼金睛”

隨著高鐵的快速發展,“高鐵醫生”每晚的工作量在不斷增加。

  核心提示|身穿印著“CRH”的深藍色工裝,手持攝像手電。在鄭州東動車所,夜間有400多名攜帶這般裝備的“高鐵醫生”為“奔波”一天的高鐵檢查“身體”。他們是“地勤機械師”,在夜間對高鐵的各部位、器件進行初步檢修,若發現大故障,將通知技術組做進一步檢修。這是保證高鐵安全運行至關重要的一環。

  他們和蓬勃發展的高鐵一樣具有活力,平均年齡27.6歲,不少是90後,也有95後。隨著高鐵的快速發展,他們的工作量不斷增加,隊伍年年壯大。這是鄭州乃至全國高鐵發展最好的見證。1月14日深夜,大河報記者前往鄭州東動車所,和數百名90後“高鐵醫生”一起夜檢高鐵。

  探訪|乘客坐高鐵時的安全度和舒適感都在他們“手中”

  1月14日下午5點46分,G2046次高鐵(以下簡稱“G2046”)到達鄭州東站。從廈門北到鄭州東,運行10小時39分,高鐵也該“休息”一下了。晚上7點20分,G2046緩緩駛入位於柳林鎮的鄭州東動車所檢修庫內,幾分鐘後,就穩穩停在“檢八道”(第八檢測股道)。

  G2046的夜晚,就交給李良辰及其同事了。一個標準動車組檢修由多名機械師分工同步進行,一號機械師檢修司機室,二號檢修車內、車頂,三號和四號共同檢修車底及車體兩側。1994年出生的李良辰是三號機械師。

  晚上8點,檢修工作正式開始。李良辰刷卡進入地溝,記者跟隨其後。

  1檢修車輪   高鐵為什麼受雨雪天氣的影響小?車輪裏有“學問”

  進入地溝後,李良辰一手拿著攝像手電,一手拿著刻度尺,仔細觀察車底各部位。記者注意到,每個車輪前都有一個“橡膠板”,李良辰每到車輪前先觀察一番,然後用刻度尺量下“橡膠板”與鐵軌之間的距離。“這是排障器,為車輪清除鐵軌上的異物。如果它與鐵軌的距離差一點點兒,就清除不了異物,影響運行安全。”李良辰告訴記者,他要保證排障器與鐵軌之間的距離在“25±2”毫米區間內。在不太明亮的地溝環境下,記者即使用刻度尺湊近度量,也很難看出一毫米的差距,但李良辰早已練就了“火眼金睛”,輕鬆一比劃,就能測量出距離。

  檢測完車輪前的排障器後,李良辰又檢查了同樣位於車輪前的撒沙管。這也考驗眼力。李良辰要找到約2釐米寬的撒沙管口的中線,然後再測量中線到鐵軌的距離,這個距離同樣以毫米來計算,他要保證距離在“70±2”毫米區間內。為何要求如此確切?李良辰解釋道,“為什麼高鐵受雨雪天氣的影響不太大?因為遇濕滑路況時,撒沙管會向鐵軌上噴沙子,來增加車輪和鐵軌間的摩擦”。

  2檢修空氣彈簧   高鐵運行極快,乘客為何還感覺穩?這個東西關係很大

  速度極快,卻很平穩,這是高鐵給人們的印象。一枚豎立的硬幣能夠在時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鐵上維持不倒。這是為何?

  李良辰在檢修完車輪、齒輪箱等部件後,用手電照著高鐵的減震器和空氣彈簧,觀察上面是否有裂紋。這種裂紋也是以毫米計算的,一般人難以觀測到。隨記者探訪的一名工作人員説,一般減震器和空氣彈簧不會有大的裂紋。不過,記者注意到,李良辰每到一個減震器和空氣彈簧前,還是要駐足認真觀察一會兒,用手摸摸、拍拍。因為這兩個部件對高鐵的平穩運行起著重要作用。“在高速運行中,當高鐵向一側輕微傾斜時,這側的空氣彈簧充氣,另一側放氣,讓高鐵一直處於平穩狀態。這也就是乘客坐高鐵感覺很穩的一個原因。”

  3檢修車體兩側   終於從地溝出來了,但仍需要極大的耐心

  在檢測完車底所有的零部件後,時間接近晚上9點10分。這一個多小時,李良辰一直在狹窄封閉的地溝裏慢慢行進。記者雖然也跟隨其後,但是中途多次從裏面出來,能夠活動一下。這對耐心的考驗可想而知。

  從地溝裏出來後,李良辰還要立馬對車體進行檢測。每到車廂外側的排污口前,他都要確認閥門是否緊閉,用手去擰一下。他還時不時地拍一下車體,聽聽裏面的聲音是否異常。不斷重復這樣的動作,又一個小時過去了。

  八節車廂,約200米的長度,李良辰總共用了兩個多小時,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當晚對車底及車體的檢修中,李良辰僅發現車底有一根螺絲的防松鐵絲斷了。由於這算不上是故障,他無需通知工長和技術組,自己去拿了一根新鐵絲,進行了更換。

  當晚10點多,李良辰和他同事終於檢修完G2046。隨後,高鐵緩緩駛出檢修庫,李良辰和同事王亮亮站在大門口,拿著手電,照著高鐵底部,送其出庫。晚上11點多,簡單休息後,李良辰又要開始檢修第二列動車組了。第二天早上7點,他才能回去休息。

  鄭州東動車所配屬85個標準動車組,這些動車從鄭州東始發,駛向中國的東南西北。每天夜幕降臨,就有30多個動車組在這裡“過夜”,經過“李良辰們”之手,第二天它們重裝上陣,安全抵達。

  心聲|坐高鐵時有種自豪感

  這些被稱為“高鐵醫生”的地勤機械師,在鄭州東動車所有400多名,每晚有200多人上崗。他們平均年齡只有27.6歲,有不少是90後,與李良辰搭檔的王亮亮是95後。

  2015年李良辰從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踏入了鐵路行業。與所有職場新人一樣,李良辰剛開始面臨著諸多不適應。“剛開始上夜班,很容易上火,回去之後也睡不著。”夜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人際關係。“找朋友找不到,你起來了,別人都該休息了。”

  當記者問其後來怎麼調整過來,他輕鬆地説“習慣成自然了”。夜復一夜的工作,早已讓他適應了這一切,也讓他融入到了高鐵事業中。“高鐵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每個工人就像一個齒輪,都在用力。我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就能為高鐵安全出一份力。”

  作為高鐵事業的參與者,李良辰説:“每次坐高鐵時心裏就有種自豪感,感到很欣慰。”談及未來,李良辰的心思也一直在高鐵上。“我現在是地勤機械師,以後可能是隨車機械師。那麼各方面的檢修都要熟悉,也要在一號、二號崗位上鍛鍊,不斷學習知識。”

  成長|中國高鐵騰飛,他們是見證者

  李良辰雖然年輕,但是他見證了鄭州乃至中國高鐵快速發展的時代。李良辰説,關於高鐵發展,他最直觀的感受是“檢修任務量增加了”。最開始,他一晚上檢修兩個標準動車組,現在要檢修三個。

  從2016年到2017年,鄭徐高鐵、鄭蘭高鐵、鄭廈高鐵、鄭成高鐵相繼開通運營,李良辰的任務量在增加的同時,其同事的任務量也不斷增多。2016年7月,他剛到一線工作時,其所在的班組有2個大組(7人一個大組),而現在,增至4個大組。

  鄭州東動車所的王萌萌説,隨著鄭萬(鄭州至重慶萬州)高鐵的建設,動車所將會有更多的“高鐵醫生”。據介紹,2017年,鄭州動車段就招募了600多人。

  在如火如荼的高鐵建設中,這些年輕的“高鐵醫生”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見習記者彭飛文 記者張琮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