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人”考古成果躋身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發掘現場
李佔揚和“許昌人”頭骨模型
記者從省科技廳、省文物局獲悉,2月27日,科技部發佈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我省學者李佔揚團隊“許昌人”研究成果榜上有名,這是科技部發佈13次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後,我省學者主持的科研項目首次獲此殊榮。
這一進展題為“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專家組在頒獎詞中説,“在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發現的頭骨化石,填補了古老型人類向早期現代人過渡階段東亞地區古人類演化上的空白,是中國學者在古人類學研究領域取得的一項重大突破,中國人正在改寫人類起源的歷史”。
評選結果公佈後,大河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佔揚。2014年啟動的“許昌人”頭骨化石研究,李佔揚是項目負責人,並承擔地質地層等方面研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承擔頭骨化石研究和年代學方面的研究。經十餘年的考古發掘和近三年的聯合攻關,李佔揚為第一作者的論文《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人類頭骨研究》發表于2017年3月3日《科學》雜誌上,在國內外産生重大影響。此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東大學環境與社會考古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等基金項目的支持。
研究顯示,距今10.5萬-12.5萬年,東亞大陸生存著一類具有東亞中更新世直立人、歐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現代人混合形態的特殊人群。表明晚更新世早期,中國境內可能並存有多種古人類群體,不同群體之間有雜交或者基因交流産生。“許昌人”為中國古人類演化的地區連續性以及與歐洲古人類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據介紹,東亞現代人起源研究項目,以李佔揚教授主持發掘的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為依託,已連續開展了13年,2007年和2014年分別發現“許昌人1號頭骨”和“許昌人2號頭骨”,被評為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該遺址出土有豐富的人類化石、動物化石和人類文化遺物,對於探索現代人起源,了解早期人類的行為藝術,都有著極大的潛力。目前,省科技廳已設立“河南省東亞現代人起源國際聯合試驗室”,試驗室負責人李佔揚已組織若干個國際團隊對這些熱點問題進行集體攻關。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程式分為推薦、初選和終選3個環節。《中國基礎科學》《中國科學院院刊》《科學通報》等5家編輯部推薦年內270項科學研究進展,項目涵蓋自然科學和交叉學科的各個方面。初選邀請專家從推薦的項目中遴選30項進入終選。終選採取網上投票,邀請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2000余名專家學者進行網上投票,得票數排名前十位的進入2017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對話
“中國的古人類學研究,不再邊緣化”
記者:您是一位知名考古學家,此次獲得的是一個“科技獎項”,您怎麼看待這個獎項?
李佔揚:近年,我國的基礎科學發展很快,得益於國家對科學事業尤其是基礎科學的大量投入,科學家趕上了好時代。這次“許昌人”研究項目能獲此殊榮,是對我們團隊中外科學家的最大鼓勵。人類演化研究雖然不能解決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但能在世界上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提高國民的文化自信,外國同行説中國正在改變人類演化的歷史,正如國外同行評價的那樣,中國正在改寫人類的演化歷史,這是非常令人激動的。我國的古人類學研究已經受到國外同行的高度重視,不再被邊緣化。
“這是集體榮譽,感謝團隊的合作”
記者:在此次考古科研過程中,團隊的合作是不是很重要?
李佔揚:我雖然在靈井堅持考古發掘12年,發現了“許昌人”,但就科研成果而言,我要感謝我們的團隊,感謝眾多科學家的支持和付出。這個榮譽,可以説是集體的榮譽。
我是考古出身,在地質地層方面也有些專長,但術業有專攻,比如人類化石就必須要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研究所吳秀傑研究員和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埃瑞克來完成。另外,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周力平教授等用光釋光等方法,測定可以信服的“許昌人”年代數據。還有其他科學家,也給予了重要的支持。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
“許昌人”跟“炎黃”部落連不上
記者:一些人認為,許昌人的研究挑戰了學術界流行的中國現代人源自非洲的説法,您怎麼看?“許昌人”與“炎黃”部落有什麼關聯?
李佔揚:“許昌人”的研究成果只解決了從中國猿人和中國華北地區早期現代人之間的缺環,“許昌人”之後這一地區又進入了一個文化上的空白期,到距今1.35萬年,才有新的人群到來,這就是靈井許昌人遺址第5層的細石器文化。細石器文化是外來的,不排除從非洲經歐洲、西伯利亞,再從華北北部傳過來。大約一萬年前左右,隨著全球氣候轉暖,這些使用細石器的獵人消失了。所以“許昌人”和後來的人群例如傳説中的“炎黃”部落連不上。
記者:2017年,您帶領中國第一支現代人起源考古隊赴肯尼亞考古發掘,為什麼要去非洲做研究,目前的考古成果對於中國現代人研究有哪些幫助?
李佔揚:我們去非洲發掘就是想解決靈井許昌人遺發掘中不能解釋的疑惑,例如同時期的非洲石器長什麼樣?人類行為技術怎樣?來驗證“許昌人”是不是從非洲來的,這是去的初衷。但是,發掘後又遇到一大堆新問題。去非洲發掘最大的收穫是發現了當地早中晚三期文化,細石器和靈井的非常接近,所以説,如剛才所説,靈井的細石器可能是外來的。
今年還將繼續發掘“許昌人”遺址
記者:針對靈井許昌人遺址,今後還有沒有發掘計劃?
李佔揚:自2007年首次發現“許昌人1號頭骨”以來,“許昌人”研究成果關注度很高,也引發了公眾對現代人起源的濃厚興趣,但還有很多謎團待解。
通過近年的研究,我們發現“許昌人”製作的刻畫藝術品,是目前世界最早的。藝術的産生是劃時代的,但材料未發表,現在還不能説太多。“許昌人”的研究側重形態學方面,我們也試圖作了遺傳學方面的嘗試,請遺傳學家提取DNA,但是沒有成功。因為化石是長期埋于地下,通過含碳酸鈣的水長期置換形成的,形成化石後,原來的物質被置換掉了。但封閉相對較好的牙齒上可能提取到膠原蛋白(獲得DNA的必要條件),但目前還沒有發現牙齒化石。這些都是今後我們工作的重點。今年,我們已經申報了60平方米的遺址發掘面積,還將繼續努力,爭取有新的收穫。□大河報 記者李岩
(本版照片由李佔揚提供)
連結
2017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名錄(按得票多少排序)
1.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
2.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
3.首次探測到雙粲重子
4.實驗發現三重簡並費米子
5.實現氫氣的低溫製備和存儲
6.研發出基於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
7.利用量子相變確定性製備出多粒子糾纏態
8.中國發現新型古人類化石
9.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制合成
10.研製出可實現自由狀態腦成像的微型顯微成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