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兩年摘掉兩頂“十大堵城”帽子 海信智慧交通成“擁堵剋星”
2018-01-22 17:37:07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李勝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海信治堵1

  國際在線消息:“貴陽有多堵?全國排第5“,這句順口溜在“中國十大堵城”之一的貴陽流傳甚廣。不過,在近日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貴陽的交通擁堵指數從全國第5降到了全國第17,讓已經習慣了這句順口溜的貴陽市民大為吃驚。

  説起原因,高德地圖交通分析師房一多説:“貴陽是一個治堵比較好的城市,從以前的TOP10下降到了第17位,這與中環的開通和交警的“互聯網+治堵方式”關係較大。”

  房一多口中的“互聯網+治堵方式”,正是由海信網絡科技公司承建的貴陽智慧交通系統。

  這套智慧交通系統不僅可以對每日高達百萬、千萬數量級的過車數據進行快速準確地分析處理,還能把在途車輛分析、道路擁堵分析、實時路況分析、交通設備點位分析、路口流量分析等數據實時可視化呈現在交警面前,讓交警第一時間發現擁堵路況,並立即上報指揮調度系統和信號系統進行處理,讓整個城市的交通管理變得更加智慧。

  有了這一智慧平臺,貴陽市突發擁堵的發現時間已經由20分鐘縮減到5分鐘,警情響應時間縮短75%,主幹道交通明顯順暢。高德地圖最新數據顯示,貴陽市區道路的年度擁堵延時時間已經由2016年的252小時下降到2017年的238小時,也就是説,每一位市民一動不動被堵在路上的時間少了整整14個小時,以當地每小時擁堵成本28.5元計算,相當於為每位貴陽市民節省了399元,不僅讓城市運轉更加高效順暢,也實實在在産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對於貴陽的這一嶄新變化,有媒體專門以《貴陽退出“中國十大堵城”前十榜單,治堵方式或成範例》為題進行了報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海信治堵

  其實,被智慧交通改變的城市,不只是貴陽。青島這座曾經的“中國十大堵城”,也有過和貴陽幾乎相同的故事。

  青島這座海濱城市由於地形特殊,城市資源和交通主要集中于前海一線,南北“潮汐式”運行特點明顯,高峰期交通壓力巨大,曾被評為2015年度“中國十大堵城”的第9名。

  不過,隨著海信網絡科技參與建設的智慧交通系統基本覆蓋到城市主幹道、高速公路及國省道,青島的擁堵狀況得到較大改變。依託智慧交通系統,青島公安交警部門在每個路口、每個信號燈、每處設施都設定不同方案,大力推進信號燈配時智慧化,對城區900個路口紅綠燈“量身定做”了配時方案,對48條易堵道路進行了協調控制,對527個交通信號進行了優化控制,紅綠燈的秒數可以根據道路車輛情況自動調整,有效提高了核心區域的通行效率。

  2016年,青島成功甩掉“十大堵城”的帽子,從第9名變成第19名,並在當年的“主要城市擁堵緩解”榜單中排名全國第2。

  在最近公佈的《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青島擁堵緩解最大,擁堵指數下降9.66%,排名全國第1,擁堵排名從19名再次大幅下降到第40名,擁堵延時時間從2016年的236個小時降低到了2017年的225個小時,高峰擁堵天數只有53天,相比去年整整減少了103天,可以説徹底甩掉了“十大堵城”的帽子。

  近幾年,隨著城市道路拓寬優化、地鐵開通和智慧交通系統的持續建設,青島的交通狀況持續改善。根據交警“扁平化指揮、快速警情處置”要求,海信在2017年還專門定制開發了“情指勤”一體化聯動警務模式,當系統發現警情分析完畢之後,不只是將分析結果推送給指揮中心,而是連同系統內相似情況的處理方案一同推送,大大提升了效率。

  實際上,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部發佈的這份報告,透露了一個緩解城市擁堵的秘方:不只是貴陽和青島,凡是大規模應用了海信智慧交通系統的城市,年度擁堵延時時長和交通擁堵指數都實現了大幅度下降。例如,長沙從2016年的第14名降低到了2017年的第26名;武漢從2016年的第17名降低到了2017年的第47名;蘭州從2016年的第18名降低到了2017年的第43名……排名下降的背後,是市民被堵在路上時間的大幅縮短,是城市運轉效率的切實提高,是白領通勤成本的連年下降,更是城市宜居幸福和生活品質提升的基本保證。

  人們常説,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不過,在“擁堵”這個城市病困繞著無數城市的情況下,科技和智慧的力量,愈發不可或缺。從青島到貴陽,再到武漢、長沙和蘭州,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用實踐證明,海信智慧交通已經成為城市的“擁堵剋星”,正推動著越來越多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