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全國人大代表、綏化市市長張子林(上期)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玥):“作為來自農業大市綏化的人大代表,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我特別關注有關鄉村振興的內容。”
3月15日,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綏化市市長張子林在做客國際在線《名城會客廳》欄目時告訴記者,他留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為我們綏化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指出了明確的方向。”他表示,綏化將堅持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産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的發展目標,根據自身定位、抓住機遇,走出一條“糧食産能站排頭、結構調整站排頭、生態保護站排頭、綜合改革站排頭”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全國人大代表、綏化市市長張子林(右)做客國際在線《名城會客廳》欄目。攝影 李玥
摸準市場 綏化獨創“五穀雜糧下江南”
綏化市位於黑龍江省中部,擁有2900萬畝優質耕地,農産品量大質優,有“全國十大好吃米飯”、“最好吃的鮮食玉米”等特色産品,是名符其實的農業大市。張子林提出,為了讓好産品賣上好價錢,綏化要瞄準需求側,發力供給端,創新農産品行銷方式。
2017年,綏化開展了“五穀雜糧下江南”大型行銷活動,深入江南、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宣傳和推介綏化的農産品和寒地黑土資源。據介紹,活動共走進發達地區67個城市,舉辦推介會49場次,銷售農産品66萬噸,銷售額達58.8億元,大大促進了訂單北上,為綏化生成新的機會。張子林感慨道:“‘五穀雜糧下江南’活動,為綏化打開了一扇窗,架起了一座橋,激活了一池水,蹚出了一條路,使寒地黑土農産品既叫好又叫座。”
此外,張子林還表示,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大力發展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綏化鮮明供給優勢的農産品,走農業高品質發展的路子。
全國人大代表、綏化市市長張子林。攝影 李玥
産業興旺是重點 精深加工要做好
張子林認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産業興旺是重點。作為農業大市,不能僅僅關注“賣”的問題,還要關注“加”的問題。“這就是説,我們不僅要‘賣’得好,更要‘種’得好、加工好。”張子林介紹説,當前,綏化重點發展玉米精深加工産業,抓住糧食加工産業佈局調整重大戰略機遇期,發揚糧食生産和原料供應之長,克服運距長、電價高、園區配套能力弱之短。
談及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規劃時,張子林説,綏化將力爭使玉米精深加工總量達到600萬噸,打造亞洲新興玉米加工中心,打造綏化食品和農副産品精深加工業千億級産業,為黑龍江打造萬億級第一支柱産業做出貢獻。
張子林特別強調:“我們還要把農作物秸稈當作‘第二森林’來對待,把玉米秸稈作為玉米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徑,挖掘秸稈的潛在價值,做到綠色興農。”
對話全國人大代表、綏化市市長張子林(下期)
以“新和成模式”為藍本 審批做減法 服務做加法
全國玉米加工産業競爭異常激烈,新和成作為在世界玉米加工産業發展領域知名的上市公司,最終選擇了落戶綏化。張子林説:“2017年綏化引進投資70億元的新和成玉米發酵産業園,是迄今為止綏化市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生産項目。”
新和成何以會青睞綏化呢?張子林表示,關鍵在於綏化的服務和環境。“原料還是那麼多,運距還是那麼遠,氣候還是那麼冷,有效建設時期還是那麼短,為什麼能夠成功落地綏化?這實際上就是營商環境的事。”
按照企業的要求,找差距、補短板,一件一件地定標準、定時限,自己能辦的馬上辦,自己辦不了的馬上向上級彙報,爭得支持,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這就是綏化創造的“新和成模式”。張子林説,新和成與綏化從接觸到簽約僅用了3個月,從簽約到項目正式落地僅用了9個月,“用他們的話説,‘只有綏化才有這樣的速度’!”
張子林表示,今後綏化仍將堅持優化職能,提高服務,“能給新和成的速度,也能給其他企業;能給新和成的服務,也能給所有企業。綏化會不斷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