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2024-04-22 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

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每當提起文化領域的新質生産力,總是繞不開數字文旅、虛擬展覽、沉浸式體驗場景、AI大模型……隨著科技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這些文化領域的新質生産力逐漸嶄露頭角,以數字為載體、以互聯網為空間、以信息技術為工具的文化新業態異軍突起。新質生産力究竟如何賦能文創産業,並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國際市場上,新質生産力又是如何助力創意産業向可持續目標進步?

  一、新質生産力如何賦能文創産業發展

  進入新質生産力時代,智力、創造力成為財富創造的關鍵變數,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與價值創造邏輯推動文化領域新質生産力不斷更新進化。

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新質生産力邏輯關係圖 來源:央視新聞

  文化領域的新質生産力指在文化生産和傳播過程中,由創新驅動、高科技支撐、高效能和高品質特徵明顯的先進生産力質態,涵蓋技術創新、內容創意、新業態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在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時,推動文化傳承和創新。

  數字化和信息化技術助推文化産業可持續發展。通過5G、VR/AR、增強現實、AI大模型等技術,文化在數字世界中“活了起來”。比如博物館、文娛空間等場所研發數字化産品和服務,推動創作、生産和傳播向“雲”端拓展;利用數字技術,對文物進行數字模型製作和3D逼真還原,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可持續性發展。

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故宮高科技互動展演《清明上河圖3.0》 來源: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

  智慧化與網絡化提升文旅産業發展效率。智慧化主要體現在通過智慧化監測和管理,提升文旅活動的高效和順暢運行;利用AI技術提升文旅內容創作效率和品質;通過科技創新和智慧旅遊等手段提升文旅消費體驗,實現電子票、“雲”排隊、智慧導覽等。

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一念辰星”沉浸式藝術體驗展 來源:新華網

  新業態跨界融合助力文化産業多元發展。跨界融合是文創領域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表現。通過將不同領域的元素巧妙結合,比如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融合,打造出既有顏值又富文化內涵的文創産品。新業態跨界融合還包括消費新場景的營造、線上線下消費融合,以及網絡視聽、數字出版、在線教育、數字動漫等新興産業的發展。

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皇家金盃”數字文創 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官方微博

  産業鏈的創新與應用加快文化傳承與創新。與新質生産力相關的文化産業包括戰略性新興産業、國家科技服務業、數字經濟核心産業、“三新”經濟活動和高技術産業。提高産業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打造智慧産業鏈體系,將推動文化産業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加快文化傳承與創新。

  二、産業實踐中的新質生産力

  新質生産力的應用總能為文化産業提供新動能,比如生産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産品、加快新産品和新服務的研發,優化生産資源配置、激發行業發展活力、賦能行業提質增效,推進産業轉型升級,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儘管新質生産力的應用為文創産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但也面臨一些挑戰。技術更新換代快、創新週期短,文創企業難以跟上步伐;文創企業人才短缺、知識産權保護不完善等問題也制約了産業發展,還包括市場競爭激烈、産品服務同質化嚴重、創新能力和不足等制約因素。通過以下國內外的優秀案例,讓我們一起來看文創産業如何巧妙運用新質生産力破局發展困境。

  1、數字敦煌:AI穿越千年遇見敦煌

  置身莫高窟,拿起手機,身披絲帶的九色鹿從壁畫中“飛出”。摸摸它,九色鹿還會扭扭身子打招呼。人、洞窟和虛擬畫面三者互動的場景時常出現在莫高窟。近年來,敦煌文化的保護和研究突破發展困境,迎來光明前景,“數字敦煌”從夢想變為現實。

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用3D列印技術複製的敦煌佛教塑像 來源:新華社

  “數字敦煌”項目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文物保護理念,對敦煌石窟和相關文物進行全面的數字化採集、加工和存儲,將已獲得和將要獲得的圖像、視頻、三維等文獻數據匯集起來,構建一個多元化與智慧化相結合的石窟文物數字化資源庫,通過互聯網與全球共享,並建立數字資産管理系統和數字資源科學的保障體系。至今已將30個洞窟的壁畫全面數字化。

  敦煌研究院創新推出的“數字藏經洞”,運用高清數字照掃、遊戲引擎的物理渲染等前沿技術,以4K影視級畫質生動再現敦煌藏經洞及其室藏6萬餘卷珍貴文物的歷史場景,並結合中國風現代工筆畫美術場景與遊戲化互動機制,讓海內外用戶可沉浸式領略敦煌文化。“數字藏經洞”也因此成為全球首個運用遊戲科技打造的“超時空參與式博物館”。

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虛擬數字人伽瑤(靈感來源於敦煌壁畫中的妙音鳥迦陵頻伽) 來源:敦煌研究院

  此外,敦煌研究院還推出智慧景區小程式、打造“敦煌莫高窟官方虛擬人”伽瑤、製作8K高解析度球幕電影《夢幻佛宮》等。基於“數字敦煌”的海量資源,敦煌研究院相當於在莫高窟創造了一個虛擬“孿生世界”,實現“窟內文物窟外看”。在數字技術“加持”下,可視、可聽、可感、可觸的敦煌文化開啟充滿想像力的文化應用,吸引更多人走近莫高窟,了解璀璨的中華文化。

       2、首鋼一高爐·SoReal科幻樂園:在工業遺址開啟“星際之旅”

  曾經有著百年工業歷史的首鋼一高爐,借助新質生産力做好産業創新,如今已變成虛實交錯的科幻空間,成為城市更新和産業轉型升級的代表之一。

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一高爐·SoReal科幻樂園內景 來源:首鋼集團官網

  首鋼一高爐·SoReal科幻樂園是集文化、科技、娛樂、消費于一體的全球首個工業遺跡全沉浸式科幻綜合體。場館內的33 META CLUB未來空間是一所集文化展覽、活動發佈、電競賽事、演藝演出、音樂酒吧等於一體的多功能複合空間,在改造與設計上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結構和工業風貌,將賽博朋克設計元素、現代燈光舞美以及XR擴展現實沉浸體驗技術進行整合,重塑元宇宙空間。

  科幻樂園以中國科幻故事為線索,廣泛佈局5G、雲計算、AR、VR、MR、AI、數字孿生、3D投影等創新科技,打造了一艘集主控室、能源供應層、研究與科考區、生物實驗基地、信息交換區、商業貿易區以及特別訓練場于一體的多元宇宙星艦——“齊天號”太空星艦,進行教育科普、體驗科技、餐飲購物等,營造出沉浸式文化旅遊體驗場景。樂園內還有“星谷救援”模擬攀岩、“銀翼領航”C919太空模擬駕駛、“隕星迷航”太空返回艙等數字運動設備。

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訓練拓展營 來源:石景山文旅微信公眾號

  科幻樂園開園不久就吸引了眾多科幻迷前往探館。其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互動式傳播、科幻體驗場景讓首鋼園成為“元宇宙”實踐探索平臺、科創成果創新應用平臺,成為城市復興和文化新地標。

  3、英國倫敦:數字化與文創的深度融合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創意産業”概念的國家。20餘年來,英國政府大力推動創意産業發展,將創意産業作為“國家戰略”,保持高關注、高投入的高位運行。如今的英國已成為世界創意中心和全球領先的創意大國。

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倫敦東區街頭塗鴉 來源:網絡

  以東倫敦科技城為例,從貧民集聚地、輕工業區到如今全球科技、數字和創意等企業的集聚中心,其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創意人才集聚、政府大力加持、多維持續發力。20世紀80年代,倫敦東區去工業化舉措吸引眾多藝術家和年輕人到此創業,工業廠房變成了藝術工作室、酒吧、咖啡吧。東區逐漸發展為倫敦最具個性和藝術范兒的街區,一批新銳設計師開始把工作室搬到倫敦東區。英國政府發佈“Tech City”國家戰略,同時投入4億英鎊,以硅環島為核心,打造東倫敦科技城。東倫敦科技城開始整合城市各類資源,搭建科技創新産業的“生態圈”。在行銷戰略上,成立倫敦科技倡導小組(TLA),大力宣傳科技城。此外,科技城還向海外派駐科技大使,促進國際合作。在多種力量的努力下,東倫敦科技城成為歐洲成長最快的科技樞紐。

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人才、資金、政策、企業集聚于倫敦創意産業 來源:倫敦發展促進署

  東倫敦科技城的案例只是倫敦發展創意産業的一個縮影。英國政府在財政激勵方面毫不吝嗇,出臺“文化即數字”戰略促進創新,加速文化數字化的成果轉化與運用。比如在遺産館藏數字化創新方面,英國國家檔案館啟動在線館藏工作組,推出數字化館藏在線資源;推出新版《英國數字戰略》,強調通過保留IP、稅收減免等方式,支持高校發展新思路、新技術,激勵企業創新。此外,倫敦還提供稅收減免政策、把沉浸式體驗作為創意研發重點領域、倡導循環經濟,形成“資源-産品-再生資源-再生産品”的創意産業形態。

賦能創意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質生産力牛在哪?

來源:文化創意評論微信公眾號

  如今的英國倫敦實現了自身的飛躍,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創意中心:全球三大廣告産業中心之一、全球三大最繁忙的電影製作中心之一以及國際設計之都,集中了英國約90%的音樂商業活動、70%的影視活動、85%以上的時尚設計師、30%以上的設計機構。倫敦創意産業每年的産值超210億英鎊

  縱觀新質生産力發展脈絡,高集聚性和可持續性文化創意産業新業態的發展,需要數字科技與創意內容之間保持良性的互動,即以科技研發激活內容創意,以新穎內容引領技術迭代。在科技加持下,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轉化和發展性利用,讓更多人喜愛傳統文化,從而增強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優秀的文化産品也能成為國家形象的代表,向世界展示國家的文化底蘊和創新能力。

  展望未來,創意産業新質生産力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值得我們更加關注。這需要産業政策、企業管理和人才培育方面自下而上、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把技術研發與人文精神相結合,通過越來越成熟的新質生産力,加強行業協作、國際交流與合作,創造出更具創新可持續性的産品和服務,為全球文化産業的繁榮與發展注入可持續活力。

  參考連結

  1.https://mp.weixin.qq.com/s/RYI2PXzcJCCxTW_Dfsmt9g

  2.https://mp.weixin.qq.com/s/hMu3I9mk65lF30Ld6Q_tuw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3278319851858343&wfr=spider&for=pc

  4.http://m.xinhuanet.com/ah/2018-12/25/c_1123897137.htm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