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蒙特利爾市政府與魁北克省政府近日聯合發佈了《非永久性街道設計項目品質最佳實踐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手冊中第三個重要部分的內容是“品質運營”,即如何實現項目目標。手冊提出了 70 個性質和範圍不同的策略,分為六個不同方向,供其他城市的非永久街道設計項目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們參考。
如何確定哪些策略應該成為項目的優先考慮?
以下是供選擇借鑒的六大方向:
動員團隊——讓利益相關者參與到共同的品質目標中
規劃和設計團隊必須具備實現項目品質目標所需的技能、時間和資源。每個人都必須對項目願景以及實現願景所需的策略和行動達成一致認同。一旦團隊組建,就要在項目的每個階段都保持團隊成員穩定;這對於確保項目實施所需要的知識、經驗、技能的積累和持續增長至關重要,對於鞏固項目品質必不可少。
溝通策略——以包容和透明的方式互動
包容、透明的溝通有助於實現預期效益,並提高對項目的集體認可度。交流的形式和目標受眾(例如鄰居、零售商)可能因目標而異,包括現場訪問、告知、諮詢、遊説、合作等。為此,每個項目都應採用定制的溝通和參與計劃,以適應可能受項目影響的各個人群。良好的溝通可以激發大部分人對創造和維護優質生活環境的好奇心和興趣,所以影響多個受眾的各種舉措應儘早實施並在整個項目期間保持下去。
招標篩選——採用促進品質的採購流程
貨物和服務的採購對於項目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招標必須向盡可能多的投標人開放,並採用對提案和服務提供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成功的採購流程能夠根據項目的具體要求從一系列投標中進行選擇,促進團隊的多樣性,並鼓勵新興公司參與投標。這些原則適用於設計、製造和安裝階段的公司選擇。
創新迭代——用靈感推動創新
為確保項目滿足市民和市政的期望,實施參與性、跨領域和跨學科的共同創造舉措對於非永久性街道設計項目(尤其是其初始迭代)至關重要。在當地和其他項目中獲得的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交匯,使得項目能夠根據周邊社會人口和土地使用環境的特殊性,來開發創新和包容的概念。
反復打磨——讓項目面對批評和檢視
在非永久性街道設計項目的整個實施過程中,還需要保持開放心態,讓項目的主要受益者和外部專家進行批評建議,以使項目符合設計初衷、達成理想效果。在項目後續階段也可以進行觀察和調查,以提高現有設施和服務的品質,或改進未來的迭代。
長效機制——實現並長期保持品質
品質的概念很複雜,而且與具體情況有關。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出現分歧,這取決於他們各自的看法和需求。定義明確的目標或指標意味著可以明確地傳達目標,並可以採用有條不紊的方法來跟進和觀察。這樣,每個人都可以集體評估項目的進展,從規劃到設計和推出,以及整個生命週期。
動員團隊
如何動員利益相關者參與其中,以實現共同的品質目標?
一、明確定義項目實施框架:
1. 發佈決策機構(例如政策或高級管理層)的清晰願景;
2. 組建專家團隊或實施團隊,每年舉行幾次會議,以協調每各方的需求和期望。
二、鞏固與社區的聯繫:
3. 設法加強項目的社會參與度(例如社區業主委員會儘早參與該過程);
4. 加強臨時設施的生活體驗與零售産品之間的聯繫;
5. 找到本地合作夥伴,建立互助生態系統,該生態系統應具有多樣性、能夠代表受項目影響的人口,並能夠提出適合社區需求的解決方案(例如當地企業、社區和機構組織、專業人士)。
三、定義項目治理和組織戰略,具體方法如下:
6. 指定高級協調員;
7. 成立一個負責任的指導委員會,其成員應體現實施項目每個階段所需的領導力;
8. 在流程早期動員其他部門和合作夥伴。
四、確定團隊人選:
9. 跨學科性(例如,在流程早期協調設計師和工程師之間的工作,確保交通暢行、施工現場安全,並落實空間設計概念);
10. 跨領域(例如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社區團體、居民委員會、設計和工程公司等);
五、驗證項目團隊的可用性和穩定性:
11. 確保在項目施工階段有充足的資源可用;
12. 確保從項目的一個步驟到下一個步驟,關鍵資源都得到維護。
六、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
13. 實施品質運營策略;
14. 明確團隊成員的角色和職責,包括在品質運營策略中的責任;
15. 定期安排彙報和交流會議,以確保集體評估項目進展並解決問題。
溝通策略
如何通過包容和透明的溝通來推動項目實現更大效益?
一、向更廣泛的受眾進行告知和諮詢,具體手段包括:
16. 利用公眾參與工具來諮詢代表性人群、零售商和社區合作夥伴,以確保項目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和期望(例如,在項目初期和實施過程中,舉行人人可參與的全體會議進行公開諮詢,設立主題議題討論表,進行現場調查和多渠道在線調查)。
17. 與根據“品質願景”部分中選定的最佳實踐而選定的經驗豐富的專家或專業人員一起召開工作會議(例如社區社會調解和響應人員,以預測和預防現場潛在的社會/社區問題);
18. 用於持續提供信息和與零售商對話的工具(例如個性化電子郵件信息、關於停車和送貨管理計劃的資源包、常見問題解答,以及有關在露天咖啡館、公共空間裏舉辦的銷售等各類活動的信息);
19.推出注重多樣性和便捷性的舉措,旨在向公眾普及有關設施、項目預計週期以及各項活動的概況(例如,在城市官方網站上設立一個便於訪問的網頁,集中提供所有有用的項目信息,開展媒體聯絡工作,並在社交平臺上發佈相關內容)。
20. 在非永久性街道設計項目開始前幾天採取溝通措施,向公眾通報街道的臨時修改方案(例如,挨家挨戶分發道路關閉信息和替代路線、停車位移除和重新設置、公共交通重新安排路線、新的垃圾收集方案、聯繫人回答問題等的通知)。
二、促進部門之間、與合作夥伴之間的更好溝通:
21. 讓決策資源(例如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儘早參與到項目流程中,以避免程式阻塞和延誤;
22. 邀請外部設計和工程公司參加與合作夥伴舉行的會議,就出行便利性和運營相關的規劃與設計方面展開討論;
23. 與各利益相關方和合作夥伴共同舉辦探索性會議,利用規劃和規範以及實地考察等手段,深入探討無障礙通行、公共交通和適應性交通、通用設計原則、安全保衛措施、標識和導向系統設計、凈空要求以及交叉路口的交通組織等問題。
三、強調決策過程的透明度:
24. 採用民主、公開的方式加強公民參與,特別是如果街道首次被改造成步行街。
招標篩選
如何構建促進項目品質的採購流程?
一、使用強調品質的商品和服務招標流程:
25. 合同文件提供項目願景的詳細概述,以便雙方共同努力實現品質目標;
26. 根據項目目標組建項目實施團隊;
27. 對合規性和資格有嚴格的要求;
28. 分析各種項目實施方法的具體細節,以便做出明智的選擇;
29. 對於經常性的季節性項目,將多年期合同授予一家設計公司,以制定可迭代的長期戰略;或與所涉及的各個設計公司同步項目信息、要求和進展,以確保一致性;
30. 與市政諮詢業務部門合作,研究符合市政事務部法律要求的新採購模式(例如,在價格制定上加入高品質權重);
31. 評選委員會(或多學科陪審團)公平透明地分析提案和服務産品,並就項目開發提出建議。
二、通過設計競賽或提案徵集,來激發出卓越的設計方案:
32. 匿名競賽,評估完全基於提案品質(而不是作者的頭銜或聲譽),以消除聲譽偏見;
33. 僅限邀請的提案徵集,通過對各種設計概念進行比較,設計師或藝術家在提交初步提案後會獲得相應的報酬。
三、重復利用:
34. 重新使用廢棄設施中的設備或材料,以避免更繁重的採購流程;
35. 各個街道項目之間借用、租賃或交換傢具或設備,以更新街道的設施和內容;
36. 使用夏季通常閒置(並存放)的社區傢具或設備(例如溜冰場擋板)。
四、激活市場資源:
37. 在採購前充分溝通,概述項目所必須品質要求;
38. 使用有吸引力的傳播策略,側重於通過宣傳相關專業人士來提升認可度和聲譽;
39. 制定不受市場限制的基於品質的性能規範(適用於商品)。
五、鼓勵新鮮血液加入:
40. 邀請新興專業人士提交某些不太複雜的項目的提案;
41. 指導計劃,使設計專業的學生和年輕公司能夠加入到提案競爭中。
創新迭代
如何建設出符合項目功能、技術和監管參數的新穎城市體驗?
一、明確定義所有利益相關者的空間設計需求和約束:
42. 指導委員會批准一套規範(技術規範/功能和技術計劃),列出性能標準和設計參數(例如與人體工程學、可達性、重要性、模組化相關的標準),以便在出現特定技術或監管約束(例如消防和道路安全)時為設計師提供改進創新的工具;
43. 在項目的規劃、設計和推出階段定期更新這些規範。
二、通過以下方式為創新做好準備:
44. 確定值得研究的、經常出現且尚未解決的設計挑戰(例如,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共存、在交叉路口附近用手杖可檢測到的路面紋理、安裝一系列防撞安全裝置、維修和應急車輛更適合在車輛通行空間較小的臨時佈局中行駛);
45. 分配探索性練習所需的資源(例如,延長或縮短街道上幾個街區的項目持續時間)。
三、反思管理規範:
46. 實施試點項目,以測試和記錄需要修訂的各種管理方案;
47. 向決策者提供結構化陳述,以支持調整請求;
48. 對管理流程進行所需的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季節性臨時設計項目的實施過程(例如,對於夏季步行區,提前發放咖啡館露臺許可證的截止日期,以便在準備最終空間設計計劃時獲得明確的公共領域佔用數據);
49. 研究放寬市政條例的可能性,以更好地適應非永久性街道設計的使用框架(例如,每個人都可以進入、由多個零售商共享和管理的小公園)。
四、從優秀案例中汲取靈感:
50. 項目團隊時常探索搜尋適用於該項目的優秀案例(例如視頻短片、出版物、年度反饋報告等);
51. 以團隊形式研究和討論已竣工的類似項目,以資借鑒,從而尋求自身項目的解決方案(例如,每年訪問不同行政區的步行街)。
五、探索各種場景:
52. 使用頭腦風暴、功能分析或使用場景分析等方法,以便根據預期服務而不是解決方案來定義需求,培養同理心並幫助更好地識別用戶的需求,包括代表性不足的群體的需求;
53. 實施設計共創會、設計工作坊或創意競賽等方式,以開發符合項目目標的解決方案。構思中的活動計劃應與“品質願景”部分中選擇的最佳實踐保持一致(例如,有助於豐富生物多樣性走廊和綠色空間的環境解決方案、增強社區吸引力的經濟提案、旨在加強項目身份塑造和文化維度的概念)。
54. 在概念討論階段在地面上安裝等體積模型(例如,交叉路口可見性三角形中的 1:1 比例模型)。
六、驗證或重新制定項目初始願景,通過:
55. 與項目目標受眾和利益相關者一起召開磋商共創會議。
七、將最終願景錨定在預算和進度指標上:
56. 詳細的預算分析和項目實施階段的精心規劃,以確保項目目標可行;
57. 確定補充資金來源作為提高項目品質的杠桿(如有必要)。
反復打磨
如何在項目實施的各個步驟中對項目進行審查和方案更新?
一、建立原型實驗室和觀測站,從中受益:
58. 生産各種原型,在現場與各個用戶群體進行測試,並記錄觀察結果;
59. 現場觀察並收集用戶評價數據(例如實地調查、對特定群體進行訪問)。
對於反復採用的季節性街道設計項目,此數據收集過程使佈局和設施能夠逐年重新定位和改進(例如,根據對現實世界使用情況的觀察重新配置模組化傢具);
60. 定期收集事實數據,以便更好地了解行為和影響,以期改進反復採用的非永久性街道設計項目(例如,按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段劃分自行車和行人百分比、根據用戶資料劃分交通、交通方式和居住地)。
二、組建專家小組來監控設計實施過程:
61. 邀請不同學科(例如設計、工程、移動性、綠色轉型、通用設計)的專家組成專家組,為非永久性街道設計項目的團隊提供支持和指導。
三、評估長期成本收益比:
62. 評估工程流程,比較各種設計理念和報價,以優化項目性價比。參與者參加專題工作會議,探討與價值/收益、成本相關的難題。
長效機制
如何長期維持項目品質?
一、明確定義項目的中長期預期收益:
63. 基於幾年內的準確預算分配,提高可預測性,以實現可持續的長期項目規劃(避免一次性支出);
64. 為期幾年的項目規劃,以幫助確保社區的穩定性、吸引力和持續的經濟活動(並使零售商能夠相應地微調其商業模式);
65. 對於經常性的非永久性街道設計項目,制定永久性傢具和設施的漸進式投資策略。
二、確保在項目實施的所有階段進行品質監控:
66. 確定可觀察和可衡量的品質目標;
67. 創建品質監控協議,涵蓋從規劃階段到拆除和反饋,重點是持續改進;
68. 指定一名負責人,負責保持對“品質願景”部分中定義的目標的關注,並在必要時重新調整團隊的方向。
三、促進集體認知:
69. 提高使用者對非永久性街道設計項目的性質和用途的認識,以促進人們的自豪感和歸屬感,併為後續的項目迭代做好鋪墊;
70. 與其他街區、行政單位共同舉辦學習交流活動,以分享和獲得反饋(例如做公民滿意度調查、無障礙審計、品質觀察站、最佳實踐手冊等)。
結語
雖然季節性步行街在豐富社區生活、提升幸福感、減少噪音、刺激經濟活力和增加地區吸引力等方面帶來了好處,但它也帶來了許多挑戰,這些挑戰的性質和範圍各不相同。
將街道改為步行街意味著所有相關方的模式和行為都發生了重大轉變,這可能會導致障礙的産生,並導致交通選擇的減少(例如因改為步行街後無障礙公交車站停用),以及確保殘疾人出行所必需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特徵的喪失。為此,項目團隊應與交通工程師和設計師協同工作,以確保盡可能多的人群可以進入步行街,包括在某些地區重新分配道路,或建立所有用戶都可以使用的當地低速班車。
此外,在步行街這樣大的空間裏走動對盲人來説仍然具有挑戰性,尤其是當他們接近十字路口時。因此,項目團隊必須更頻繁地使用或開發視覺和觸覺劃界策略。
除了不同出行方式的共存外,與無家可歸者或其他弱勢人群的共存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項目設計人員可以提出一系列空間規劃解決方案,以滿足弱勢群體的需求,例如,經過調整的街道傢具可供人們休息,設有陰涼區域、戶外飲水機,有安全、光線充足的空間,洗手間設置等。
總之,設施的可持續性是衡量設計品質的標準。鋻於非永久性街道設計項目正在變得普遍,例如不少城市開設了季節性步行街,投資可循環利用的空間設計、設備和傢具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就變得非常重要。在設計或購買傢具或設施時,設計師必須在可供多年使用的耐久性與每次迭代都能提升吸引力的體驗升級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