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來源:北京國圖創新文化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倉豐視感科技有限公司
關鍵詞:文化空間賦能、文化遺産“活起來”
目前,文博單位和線下文化空間對文化資源的科技創新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通過影像、AR、VR、全息投影等技術,更加立體地呈現中華文化遺産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不斷拓展數字技術在文化旅遊、公共文化服務等重點場景的應用邊界,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産品供給,為社會公眾帶來全新的沉浸式體驗場景,促進傳統文化創新傳承。
雖然典籍中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思想文化,但絕大多數典籍只適合小眾傳播、分眾傳播,大眾傳播的成功範例不多,成為文化遺産中“活起來”的難點。
“典籍智媒體交互傳播系統”致力於建立典籍智媒體交互窗口,依託國家圖書館乃至圖書館界的海量典籍資源,通過數字影像、互動遊戲、互動體驗、數字人智慧問答等典籍知識輸出形式,借由標準的可視化交互窗口,打造數字化典籍元宇宙的入口。借力技術創新,讓公眾可近距離接觸典籍,感受中華典籍的深厚內涵和恒久魅力,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統文化知識內涵以新的姿態走入公眾視野、大眾生活。
項目團隊打造了一套基於典籍資源推廣的智慧交互傳播系統,採用多交互場景容器構建技術、低耦合IO管理手段、智慧感應技術、全息顯示技術和超高清倣真數字人技術,利用國圖豐富的典籍資源,打造基於權威典籍IP資源的一體化平臺,形成標準化、可複製、可落地的典籍互動學習窗口。系統以圖書行業的文化空間賦能為目標,以産品化運營為模式,通過展示典籍資源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典籍宣傳科普手段,提升大眾國學素養,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項目以中國古代最大的類書《永樂大典》為切入點,讓社會公眾體驗典籍文化的魅力,了解中華文脈延綿至今的艱難歷程;挖掘提煉場景腳本,以觸摸互動和智慧問答的方式實現不同場景的學習,激發用戶保護中華古籍、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形成一套軟硬體一體化的典籍傳播系統傳播精品文化。
本項目是圖書館界現行數字圖書館、智慧圖書館線上發展業態的有效補充,彌補了線上數字化圖書館所帶來的數據模式化、重數據、弱交互的弊端,在線下多種空間進行部署。依託國家圖書館宏富的館藏資源,深度挖掘典籍的精華與內涵,並將之與科技創意等産業相結合,通過科技體驗以及文化産品的形式走近大眾,充分展示珍貴典籍的數字化建設和創新性活化成果,拓展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功能,為全國各類文博單位及文化空間提供資源支持。
專家點評:
傳統圖書館重積累和研究,在數字時代,現代圖書館更加重視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功能。該項目將智慧化交互技術用於圖書館的對外窗口,增強了公眾的體驗感,極大地拉近了圖書館與公眾的關係,更大程度上盤活了圖書館積累的海量文化資源,強化了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