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來源:藝識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世園公園植物館
關鍵詞:公共科普、沉浸式體驗、增強現實
“植物曆險記”是由北京世園公園(世界園藝博覽會EXPO2019)植物館委託藝識流數字藝術機構創作的沉浸式探索體驗常設展覽。在這一公共科普場館中,該數字化展覽重現了億萬年前地球植物的進化史,讓觀眾在遊戲化互動體驗中了解遠古植物和生態環境的故事。這一項目以數字技術推動文化保護與傳承,面向親子家庭和青少年,創造一種新型的文化傳播範例。
項目旨在提升公眾對中國自然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認知,促進科技與文化融合,提供寓教于樂的教育資源,增強公眾參與度和互動感,提升展覽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展覽與考古學家、植物學家合作,深入挖掘植物知識內容,再轉化為生動的體驗。在一個故事背景下,遊戲化角色扮演,任務化組織體驗,設置了3大任務、8大互動場景,每個場景都結合投影技術和互動設備,並通過2個智慧卡通導師全程陪伴,通過感應卡互動,激活隱藏線索,使觀眾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感受到真實的歷史環境,增強觀眾的學習效果。在1000平米空間內,採用50台投影營造超過14K、1億像素的畫面,以及6首專門創作的主題音樂和50種音效,為58種動植物環境建立900多種實時互動反應,並且注重虛實結合,在真實化石展示中融入增強現實內容,形成逼真的生態環境感受,重現遠古植物和恐龍的生態環境,使展覽場景栩栩如生,觀眾可以觸摸和感受遠古植物的紋理和形態,增強對展覽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2021年正式運營後,展覽吸引近10萬人參觀,包括眾多學校、教育機構到此開設研學課程。展覽提供的教育材料包支持深度研學活動。觀眾通過親身參與,對中國重要的考古發現“遼寧熱河生物群”的動植物和生態環境有了生動深刻的認知,對中國傳統藝術有了浸入式的體驗。
依託內容和技術的迭代升級,展覽可以保持長久的活力和吸引力。通過軟體修改、增加場景或動植物品種,切換其他文化主題,展覽內容可持續更新。數字化展覽支持異地複製,全國性巡展也正在計劃中。
項目成功探索了科技加文化的可行模式,通過沉浸式、互動化體驗的創新形態,有效解決了文化保護傳承發展的痛點問題,改善了傳統文化和自然知識的傳播效果。運營數據證明,項目受到社會公眾和教育機構的廣泛喜愛,提高了公眾對植物文化遺産保護的意識和興趣,推動了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