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來源:北京廣播電視臺、西南財經大學
關鍵詞:AIGC、LoRA微調、中英文語義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AIGC技術在文化傳承和推廣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新時期下,為借力AI技術對中華文明和文化遺産進行更好的保護,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西南財經大學大數據研究院,啟動了“中國古代建築獨特性表徵在AI時代的保持與融合”項目。該項目旨在利用AIGC技術,結合中國古建築特色和中文拼音,通過LoRA微調技術優化開源模型StableDiffusion的SDXL模型,生成中國古建築的圖像,進而解決中英文語意融合的技術難題,同時為文化遺産保護、教育、旅遊、藝術創作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探索了新的可能性。
本項目應用AIGC技術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中國古建築圖像生成領域進行深度挖掘,從數據、模型、應用三方面開展工作。具體為:通過實地拍攝,整理並構建了中國古建築數據集;自主開發一種結合中文拼音和AIGC微調技術的方法,用拼音重新定義了對古建築的描述,增強了語意的獨特性;最後結合山水畫等中華文化元素,開發全新的創意場景。
在技術層面,本項目成功把中文拼音引入對中華文明獨特元素的表達,實現了AI模型的獨特性表徵嵌入,增強了模型對中國文化細節的理解和生成能力;採用LORA和基於提示的微調策略,提高了模型在專業領域的適用性和生成效率;實現了古建築和山水畫兩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
本項目利用當前AIGC的擴散模型研究AI在中國古代建築圖像領域的生成問題,通過實地調研,實現了高品質古建築數據集的構建,並在北京廣播電視臺多個節目中落地應用。
專家點評:
此案例將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應用於中國古代建築的數字化展示。通過使用中文拼音表徵的數據深入探究模型和應用,構建了中英文語意融合的中國古建築數據集,豐富了中國古建築文化的表現形式,促進文化産業的AI技術創新性應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AIGC技術在文化傳承中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