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州顏值提升記
2018-01-17 10:55:33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01-17-0044

忠縣州屏濱江廣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8-01-17-0045

忠縣乾淨整潔的街景。 (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1月16日早上,忠縣環衛工人楊朝生駕駛播放著音樂的垃圾車來到濱江路,周邊居民聞聲後,紛紛將自家垃圾袋丟進垃圾車廂裏。

  “以往,居民將垃圾丟在垃圾箱積存,很容易對周邊環境産生二次污染。”楊朝生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去年5月1日起,忠縣對濱江路和臨江路5公里路段實施“垃圾不落地”收運模式,他每天要定時分別來這兩個路段收集兩次垃圾。

  重慶日報記者放眼望去,乾淨整潔的濱江街面、綠意盎然的步道景觀、眉歡眼笑的晨練市民,整條濱江路已成為一道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觀。

  “這裡,僅僅是我們創新城市管理的一個縮影。”忠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忠縣圍繞建設“詩意山水·活力港城”特色中等城市目標,積極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成功創建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等,讓城市愈發變凈、變綠、變靚,讓市民愈發有獲得感、歸宿感、幸福感。

  市場化

  一把掃帚掃到底

  楊朝生原來是忠縣環衛所的工人,2016年前,他和同事們的身份都發生了轉變,成為啟迪桑德環境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桑德公司”)的員工。不過,大家的工作內容並未改變,月薪卻提高到3000余元。

  “我縣地處長江之濱,長效保潔難度非常大。”忠縣城管局局長何爾鴻介紹,2016年8月,忠縣將城鄉環衛保潔作業推向市場,與“桑德公司”簽訂忠縣城區環衛一體化特許經營權項目,全縣193萬平方米的清掃保潔區域,都由該公司“一把掃帚掃到底”。

  忠縣城區環衛一體化特許經營權項目也是重慶市首個採取PPP模式運行的環衛項目。按照合同,2016年起,忠縣每年支付2400余萬元給“桑德公司”,由該公司全權負責縣城的生活垃圾清掃保潔、垃圾收集運輸等。

  所有的工作都交給了市場,政府豈不成了甩手掌櫃?“我們只不過是從‘運動員’變成了‘裁判員’。”何爾鴻介紹,忠縣環衛所的保潔任務減化後,將騰出來的精力放在督查、監管、考核上。這個考核結果直接與撥付給桑德公司的承包費掛鉤,2016年10月,因某路段作業品質不達標,縣上就扣除了“桑德公司”8萬元的承包費。

  保潔市場化改變的不僅僅是垃圾收集、清運模式,還改變了保潔員管理模式。“桑德公司”負責人介紹,接手之初,他們全員接收忠縣環衛所原有700名保潔員與相關作業設備。不過,他們創新了管理模式,利用桑德環衛智慧雲平臺與手機APP軟體,實施智慧化環衛管理。

  如今,忠縣所有保潔員均配備了一部“桑德手環”,雲平臺可實時查看作業人員到崗、離崗、工作狀態等情況;每一輛環衛作業車都安裝了一個內含GPS定位系統的“桑德盒子”,雲平臺可監控車輛作業路線與運行軌跡;每一個果皮箱都安置了一個“桑德感應卡”,垃圾滿箱時會自動向雲平臺發出信號……這些智慧化裝備投用後,極大地提高了環衛管理效率、提升了環衛作業品質。

  精細化

  嚴格實施“以克論凈”

  1月12日下午,忠縣紅星大道掌上明珠傢俬城路段,環衛監督員袁志瓊給保潔員杜三雲打電話:“掌上明珠傢俬城路段發現有白色垃圾,請速來打掃。”

  杜三雲打掃乾淨後,又接受了監督員的“以克論凈”抽查。檢查完畢,袁志瓊對忐忑不安的杜三雲説:“一個平方米範圍內,灰塵為5克,今日抽查合格!”

  令杜三雲擔心的“以克論凈”檢查,是忠縣自2016年開始實施的精細化保潔標準。該標準明確規定,主幹道1平方米範圍內的塵土不超過5克,次幹道不超過8克。

  “除了‘以克論凈’外,對於窗口地區的精細化保潔工作,我們要求垃圾滯留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忠縣環衛所副所長唐紅介紹,目前忠縣要求的保潔步驟為:灑水車深度沖洗、環衛工人人工普掃、掃地車卷走路面垃圾、路沿清掃車清洗積塵、環衛工人循環保潔等5個步驟。

  與此同時,忠縣還加大投入,在城區設置可回收、不可回收果皮箱700余個;轉變工作方式,上門集中收運市民、商鋪的廢舊傢具等大件垃圾。率先在重慶市推行“垃圾不落地”收運模式,先期在縣城濱江路、臨江路撤除原有垃圾箱,改由垃圾壓縮車定時定點收集,杜絕垃圾二次污染等。

  除此之外,忠縣還投入1億元建成全國第三套新型幹法窯處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系統,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配套建成覆蓋全縣的生活垃圾環保一體化系統,全縣城鎮、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100%和90%以上。目前,忠縣每天産生的約160噸生活垃圾及50噸淤泥,全部實施了焚燒處理。

  人文化

  構建城鎮綠化景觀體系

  “城市乾淨了,還要變美麗,有內涵。”忠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忠縣還持續開展綠化升級工程,建設天藍、地綠、水清、人和的綠色生態忠州,形成了“生態長廊為主線、公園廣場為支撐、主次幹道為骨架、小區庭院為基礎”的城鎮綠化景觀體系。

  僅去年,忠縣就投資2.1億元開建了白公生態公園、北濱體育公園、鳴玉溪公園、香山體育公園,投資1000多萬元完成道路綠“線”建設、行道樹改造、主幹道增花添色等工程。

  2017年7月,忠縣“州屏生態廊道”成功獲評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重慶市僅此一個。

  “州屏生態廊道”位於縣城中部,是新老城區的連接紐帶,由忠州公園、香山公園和州屏動步公園及林蔭大道、小遊園等連接而成,綠地面積29.3萬平方米,綠地率80%,綠地覆蓋率84%。

  其中,忠州公園是在建築棄土回填地及灘塗地的基礎上新建,香山公園是在禿嶺荒坡和零星農作地的基礎上新建,州屏動步公園是在山坡荒地及老舊移民社區公園的基礎上改建。該負責人對重慶日報記者説:“這一系列的公園綠地建成之後,不僅形成了完善的公園體系,還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更方便了市民生活。”

  “我們在城市管理中,還立足文脈傳承,打造人文城市。”該負責人介紹,忠縣圍繞“江中仙島”皇華城、“人間勝地”白公祠、“絕代珍奇”丁房闕等歷史文化資源,在城市管理中注重凸顯城市的厚重歷史。如,建成了忠州博物館,完成了半城老街保護性方案,修建了與城市文化相融合的14個公園小品等。

  “乾淨、有序、文明,我們縣城的顏值越來越高了!”在濱江路休閒遊玩的市民董德芬感慨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