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出臺《加強農産品品牌建設工作意見》 主要農産品從田間到餐桌 全程可追溯管理
4日,記者從重慶市人民政府網了解到,重慶市出臺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農産品品牌建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稱,到2020年,重慶市主要農産品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管理。
打造1個重慶市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意見》稱,加快農産品品牌建設,加快農産品品牌建設,有利於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有利於培育現代農業新的增長點,有利於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
為此,重慶市將構建以市級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為龍頭、區縣級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為支撐、國家級和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産品品牌為主體、“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和農産品地理標誌)品牌為基礎的重慶農産品品牌體系,完善管理體系和行銷體系,打造重慶農産品整體品牌形象。
到2020年,打造1個重慶市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50個區縣(自治縣,以下簡稱區縣)區域公用品牌、500個重慶名牌農産品、3000個“三品一標”農産品,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使用授權和動態管理機制全面形成,品牌農産品實現全程可追溯,重慶農産品整體品牌形象在全國範圍內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將制定(修訂)農業地方標準300項以上
據了解,重慶市將通過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嚴格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推行綠色生産方式、提升品牌農産品科技含量、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品牌建設、創建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建立農産品品牌目錄等提高農産品品質。
提高品質的第一道任務就是農業標準化建設。《意見》鼓勵制定産品分級、包裝設計、物流運輸等相關標準,擴大標準覆蓋面,加大標準執行強度。同時,根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技術要點,制定符合農業生産實際、農民一看就懂的操作手冊。“十三五”期間,制定(修訂)農業地方標準300項以上,建設標準化現代特色效益農業産業基地1200萬畝,新建農業標準化示範區50個,農産品優質率達70%以上。
主要農産品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管理
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上,不僅將加強農産品抽檢和産地環境檢測,建立監測結果通報制度,加快品質誠信體系建設,還將建設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實行市、區縣、鄉鎮三級追溯管理,並加快實現與國家追溯平臺有效對接。到2020年,建成覆蓋全市涉農區縣、農産品主産鄉鎮、品牌農産品生産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實現主要農産品從田間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管理。
可追溯管理,也就要實現綠色生産,《意見》稱將加強農村面源污染防控,強化農産品産地環境監測,開展污染修復治理。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努力實現化肥施用量、農藥施用量零增長。到2020年,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項目示範區化肥利用率提高到50%、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50%。
農業科技貢獻率將達到60%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重慶市將鼓勵農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支持重點企業建設大數據平臺,動態分析市場變化,精準定位消費需求,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到2020年,全市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0%,農産品品牌科技含量顯著提升。
品牌建設方面,培育一批影響力大、效益比較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産品品牌。鼓勵農業企業進行品牌整合,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參與兼併重組,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組建大企業大集團,構建集群發展格局。
同時強化頂層設計,統一規劃、統一標誌、統一包裝、統一行銷,創建覆蓋重慶市農業全産業、全品類的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對重慶市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進行國內外集體商標註冊和版權登記,取得産權保護。授權符合要求的企業和農民合作社使用集體商標。
確保農業品牌的認可度,重慶市還將研究制定農産品品牌評價辦法,包括消費者評價、生産者評價和第三方評價,明確産品産量、品質、科技創新水準等評價標準和內容。(記者 羅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