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奮鬥的青春最美麗
2018-03-08 14:24:47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原標題:奮鬥的青春最美麗——重慶市首場“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報告會側記

【焦點圖】奮鬥的青春最美麗

三月七日,重慶大學,首場“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報告會現場。

  在重慶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用知識發展新農業、用智慧建設新農村、他們把鄉村振興的種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3月7日,重慶市首場“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報告會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舉行。晏洲、彭陽、簡義相、張雪、楊大可、嚴克美6位報告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故事,勉勵廣大青年學子和青年基層幹部,為鄉村振興、國家富強共同努力。他們的故事讓一千多名聽眾深受感動,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打動投資商的,是中國農業無限廣闊的未來”

  伴隨著《在希望的田野上》優美的旋律,來自彭水縣潤溪鄉櫻桃村的晏洲首先登臺。

  “我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30歲的晏洲如今是彭水縣花千谷農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回憶,自己2009年大學畢業後,原本希望在主城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一個偶然的機會,晏洲發現野山雞養殖很有市場,於是借來兩萬元,在櫻桃村流轉了5畝土地,獨自一人開始養雞之路。

  如今養殖場年産值在60萬元左右,還打造了一個集養殖與旅遊于一體的生態度假村。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我興奮得幾天幾夜睡不著。鄉村是我的根,在這裡我有著不變的信念,如今的我,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並充滿信心!”晏洲的話語,贏得陣陣喝彩!

  彭陽來自奉節,是重慶安益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在英國劍橋大學從本科一直攻讀到博士學位的她,是一位學土地經濟的學霸。

  “我16歲就離開家鄉去國外求學,但父母一直會託人把家鄉的臍橙帶給我。小小的橙子裏有媽媽的味道,有家的記憶,它是我成長路上最長情的陪伴。”彭陽滿懷深情地告訴大家。

  學成歸鄉的彭陽,在經過深入的調研後,做了詳細的戰略規劃,帶領鄉親們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化的創新發展臍橙産業。一年多來,彭陽創辦的“山橙時代”建立了2000畝自有基地和6000畝“公司+農戶合作基地”,共銷售4000余噸臍橙,為600戶果農增收1600余萬元。

  “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看到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彭陽激動地告訴大家,當爭取到第一個股東、新加坡物流上市公司1千萬的投資時,自己在簽下投資合同那一刻的心情:“打動投資商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戰略規劃書,更是中國農業充滿希望的現在和無限廣闊的未來! ”

  “每一棵被善待的果樹都是綠色銀行”

  34歲的簡義相是黔江區義相食用菌種植股份合作社理事長。10年前,他還是一名金融專業的大學生。

  大學畢業後,簡義相進入一家知名通訊公司做銷售,年薪近20萬元。後來,因為要照顧患病的媽媽,簡義相決定回鄉,談了5年的女朋友因此和他分手。

  回鄉後的簡義相開始學種銀耳,“2011年6月,我親手試種的第一批銀耳終於成功了!”簡義相激動地回憶,當鄉親們得知他只用45天就賺了3萬多塊錢時,都嚷著想和他一起幹。

  後來,簡義相又發現黔江區鄰鄂鎮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菊花,於是從浙江桐鄉、安徽黃山引回胎菊、金絲皇菊等進行種植。如今,公司年産值達300多萬元,有50多戶鄉親以土地為資源入股了公司。

  “我娶上了漂亮的媳婦,媽媽也康復了,産業越來越興盛,鄉親們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只要多動腦、敢行動,就能把事業安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因為,幹在鄉村,一樣有奔頭!”簡義相鏗鏘有力地説。

  雲陽大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黨支部書記楊大可,也是一位回鄉創業的大學生。1999年,從四川大學畢業的楊大可,帶著從西南財經大學畢業的女朋友,一起回鄉種果樹。18年過去了,楊大可已在無量山周邊的亂石山上,開墾出3萬多畝果園,種植了46種水果。“每年4到11月,車厘子、無花果、八月瓜、水晶梨、蒙娜麗莎李進入豐産期,通過物流發往全國。”大螢幕上,楊大可欣欣向榮的水果基地,讓現場觀眾發出嘖嘖讚嘆。

  在做大産業的同時,楊大可毫無保留地把種植技術教給鄉親們。截至2017年,楊大可牽頭成立的專業合作社已有476戶農戶入股,年銷售額2000多萬元。

  “你對一棵樹好,它就會給你回報。每一棵被善待的果樹都是綠色銀行,這樣的財富才是取之不竭的,守護好綠水青山,就有金山銀山!”楊大可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

  “美麗鄉村畫卷,因為大家的共同描繪更加精彩”

  鄉村振興,既要留住綠水青山,也要留住人才青年。當越來越多的人把事業紮根在農村,農村的發展才會更加生機勃勃。榮昌區安富街道通安村黨總支書記張雪和巫山縣當陽鄉黨政辦主任、玉靈村第一書記嚴克美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

  張雪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去銀行工作的機會,考取為榮昌仁義鎮鹿子村的大學生村官。

  最開始,村民覺得張雪是嬌氣的城裏姑娘。“必須得做點什麼改變大家對我的看法!”看起來瘦小的張雪,身上卻有股不服輸的勁。

  張雪通過走訪調研,發現鹿子村有大面積的閒置山林,很適合發展林下養雞。於是,她建起了村裏第一個規模養殖場,還帶動10多戶村民建起了養殖大棚,並聯合榮昌區多名志同道合的大學生村官,成立了全市首個大學生村官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先後打造了吳家鎮大棚蔬菜、雙河葡萄等一批特色農産品基地,吸引700多戶農戶參與,年銷售額超過700萬元。

  得到村民認可的張雪,還建起了“在村頭”電商平臺,為村民提供免費代賣、代售服務,為村民在家創業致富提供新平臺。

  “從一個不懂農村的城裏娃,到今天的懂農村、愛農村,我喜歡自己的改變,更喜歡我帶給更多村民的改變。即使我的青春已遠,但,至少不負韶華。因為,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張雪發自肺腑的感慨之言,讓大家頗為動情!

  最後出場的是嚴克美。

  嚴克美是當陽鄉紅槽村的第一個大學生,她從上海辭職回鄉,毛遂自薦當了村支書。為儘快跑遍村裏所有的農戶收集意見建議,嚴克美借錢買了一輛男士摩托,並在一個月內擬出了紅槽村的發展規劃。

  為了改變紅槽村落後的基礎設施,嚴克美帶著村社幹部攀懸崖、鑽樹林,到處找水源,並組建了一支青年黨員幹部突擊隊進山挖溝。經過近5個月的奮戰,將6個取水點的水全部引進了村民的家中,讓大家喝上了乾淨甜美的山泉水!

  建立完善的兒童關愛體系、不斷創新多元化的養老服務模式……嚴克美不斷創新工作方式,為鄉親們提供更多、更好的社會保障和關愛幫助。當現場上千名觀眾,看到大螢幕上一張張老百姓們安居樂業、喜笑顏開的照片,都不禁為之動容。

  報告結束時,嚴克美深情地對青年學子和青年幹部們説,“把自己的夢想融入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鬥之中去!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畫卷,將因為有你、有我、有大家的共同描繪,而更加美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