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慶農産品如何借力一線電商平臺
2018-03-08 09:00:05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朱明達

  原標題:重慶農産品如何借力一線電商平臺 代表支招:在電商平臺上開設“重慶館”,打包最優質的農産品進行展示和銷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村産業興旺,離不開互聯網電商平臺這個行銷渠道。然而,現實中農特産品想要“觸網”,不只是拍個照、上個網、吆喝一聲這麼簡單。

  3月6日,吳存榮、騫芳莉、譚建蘭3位全國人大代表就重慶農産品如何“觸網”展開熱烈討論。

  農産品既優又特,為何電商平臺上卻喊冷

  譚建蘭是石柱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從事辣椒産業發展已經15年,所擁有的“石柱紅”辣椒商標,成為行業高品質辣椒的象徵,是重慶火鍋、湖北鴨脖産業的重要原料。然而她卻有一個疑問:這麼好的農特産品,怎麼在一線的電商平臺上卻賣不出去?

  “看著離電商消費市場這麼近,卻一直走不進去。”譚建蘭説,“石柱紅”辣椒及深加工産品很早就在淘寶、天貓等一線電商平臺上註冊了網店,但沒多少人點擊,産品賣不動,成了一個“僵屍網店”。在她看來,農村電商在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發展已經落後了,現在又遲遲打不開局面,“如果要形成銷售的流量,需要合作社加大很多投入來宣傳,不燒錢就無法推動,這讓我們犯難。”

  無法打開農産品電商渠道銷售的局面,令她感到困惑:“能不能建設一個國有資本的電商平臺示範樣本,在網上給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産品一個露臉的機會?”

  要克服品牌弱而散,也要研究消費市場

  譚建蘭的犯難,引起在場其他代表的共鳴,特色農産品要“觸網”,究竟該從哪些環節下手?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存榮接過話茬,“你的困惑正好反映出重慶的農産品品質很好,但在消費市場叫得響的農産品品牌不多。”

  吳存榮説,重慶有品質非常好的特色農産品,如莼菜、茶葉等,但農産品品牌比較弱比較分散,對市場的吸引力不夠,需要按農産品的種類進行垂直整合,這個過程是有難度的。他認為,可以嘗試由農委打包,形成一個大的農産品品牌,在電商平臺設重慶板塊、重慶專頁,更好地對接消費市場。

  另外,電商渠道賣出去的農産品,其市場是輻射全國的。所以要研究全國消費市場的大眾口味偏好,而不光是把目光局限在一隅。分析後要及時對農産品的口味等進行調整。

  他説,要注重對品種的創新,“再好的品種,兩三年後會出現異化”,所以要有科技研發來支撐,不斷地開發適銷對路的新品種。

  爭取進入電商扶貧板塊,從賣一季到賣四季

  聽到討論的正是自己的工作內容,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司長騫芳莉趕緊“搶話筒”。她説,譚建蘭代表遇到的問題,在現實中確實存在。做農産品的企業在一線電商平臺上進行銷售,進門費、廣告費都很高,所以在全國不太知名的農産品很難從電商主頁面上走出來。

  但是,建一個國資電商平臺也不太現實,不是説建就一定建得成、運行得走。她進一步解釋,現在的一線電商平臺,是接受了市場優勝劣汰的洗禮後生存壯大起來的,也一直受到資本的追捧。

  她表示,其實為扶持邊遠地區農産品銷售,增加農民收入,許多電商平臺都開設了扶貧頻道或者扶貧板塊,農特産品可以進入這一板塊來打開網售局面。她贊同吳存榮代表的觀點,在電商平臺上開設“重慶館”,把重慶打包的最優質的農産品在這裡展示和銷售。

  當然,單一的特色農産品只是一季,網售有季節性的特點,“作為電商平臺,最不願見到的就是,好不容易幫助你把流量推上去了,但又沒有産品了。”所以,除了在網上銷售生鮮農産品外,還可以做深加工。或者精心選擇農産品,保證四季都有供應。這樣,電商平臺自然就願意來幫忙做好商業推廣。

  2018全國兩會重報集團全媒體中央廚房出品(記者 張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