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這些偉大精神挺起了一座英雄之城的脊梁
2018-03-15 12:37:18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既講法治又講德治,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全社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良好道德風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

  重慶不僅歷史悠久,也是一座英雄之城。在3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忠勇愛國的戰國將軍巴蔓子,有不屈堅守36年的釣魚城等,重慶還是紅岩精神的發源地……這些偉大精神都是重塑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的精神力量。

【焦點圖】這些偉大精神挺起了一座英雄之城的脊梁

紅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渝辦事處舊址)記者 鄭宇 攝

  新時代如何學習和弘揚紅岩精神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領導幹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而在重慶這座英雄之城孕育的紅岩精神,為今天的共産黨人堅守政治品德提供了成功典範。

  紅岩精神是在什麼背景下産生的?它的獨特內涵究竟是什麼?新時代,我們該怎樣繼承和弘揚紅岩精神?近日,圍繞上述問題,重慶日報記者專訪了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周勇教授。

  紅岩精神是一系列偉大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共産黨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孕育過一系列偉大的革命精神,例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岩精神。其中,紅岩精神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産黨人在國民黨統治區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獨具魅力。”周勇説。

  “紅岩精神與中國共産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直接相連,也與中共中央南方局所處的特殊環境、所進行的特殊鬥爭緊密相關。”周勇介紹,國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礎,但是國共之間除了抗日外,在其他政治問題(尤其是民主問題)上沒有共同點。國民黨雖然被迫同意共同抗日,但仍頑固堅持獨裁,不斷製造政治軍事摩擦,企圖在抗戰中消滅共産黨的力量。而中國共産黨在堅持抗戰的同時,也與之展開了有理有節、針鋒相對的鬥爭。這就引出了許多複雜問題和尖銳矛盾。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此有十分清醒的認識。毛澤東指出,“在中國,這種中間勢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為我們同頑固派鬥爭時決定勝負的因素。”因此,中共中央總結出了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的一條基本經驗,即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反對頑固勢力。

  這就使得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爭時期領導的革命鬥爭形成了兩個戰場:一個是敵後武裝鬥爭的戰場,一個是共産黨領導下的國統區地下工作戰場,後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武漢淪陷後,國統區的中心向重慶轉移,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撤銷在武漢的長江局,在重慶設南方局,周恩來任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國民黨及其他黨派進行統一戰線工作以及指導南方和大後方各省黨的工作。

  紅岩精神得名于鄧穎超的題詞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以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共産黨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初期風雨如磐的鬥爭歲月中錘鍊形成了一種革命精神,這種精神取名為‘紅岩精神’,是因為南方局的駐地叫紅岩村。”周勇説。

  紅岩精神體現了共産黨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其實質是共産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中國共産黨精神風範中最基本、最本質的東西。同時,紅岩精神又有其獨特的內涵,那就是: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肩負為爭取抗戰勝利和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定政治基礎的時代使命;剛柔相濟,鍥而不捨的政治智慧;出淤泥而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和善處逆境、臨難不茍的英雄氣概。

  1985年10月1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原南方局領導成員鄧穎超同志重返紅岩村,深情回顧當年的革命歲月,寫下了“紅岩精神永放光芒”題詞。“紅岩精神”由此成為一個固定片語,並傳揚開去。

  紅岩精神是重塑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的精神力量

  新時代學習紅岩精神有何重要意義,我們又該怎樣弘揚紅岩精神?周勇認為,紅岩精神蘊涵著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等方面的豐富經驗,是與時俱進的精神財富,紅岩精神為中國共産黨執掌政權並長期執政提供了歷史鏡鑒。

  “紅岩精神為中國共産黨應對國內外挑戰提供了政治智慧。”周勇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當今的共産黨人可以學習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南方局共産黨人“相忍為國”“同仇敵愾”“合而不同”“鬥而不破”的領導藝術,求取國內各社會階層利益訴求的最大公約數。

  “紅岩精神更為今天共産黨人堅守政治品格,經受市場經濟考驗提供了成功典範。”周勇説,當今的共産黨人在交友時,一定要交“良朋益友”,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為政之道清似茶。既要相敬如賓,又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心中要有敬畏,才能守得住底線。“因此,紅岩精神也是我們今天重塑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的強大精神力量。”周勇説。

【焦點圖】這些偉大精神挺起了一座英雄之城的脊梁

巴蔓子將軍雕像

  巴蔓子精神體現了重慶人的性格基因

  渝中區將建巴將軍公園 計劃明年對外開放

  “巴蔓子的精神充分體現了重慶人的性格基因——忠勇、剛烈、重承諾、顧大局。”談到巴蔓子,三峽博物館名譽館長、重慶文史館館員王川平這樣表示。

  巴曼子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的巴國將軍,生於東週末年的臨江城(今重慶忠縣),為保城池而割頭自刎。後人念其忠誠,改臨江為忠州(今重慶忠縣)。千百年來,巴將軍以頭留城、忠信兩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傳頌。

  王川平認為,巴蔓子將軍既是忠勇愛國精神的化身,也是重慶人重義氣、講誠信、護國愛民、舍生取義傳統道德風尚的人格代表。

  巴將軍的傳説一直在巴渝大地上流傳,東晉常璩所撰的《華陽國志》將其收入正史,成為關於巴蔓子事跡最早的文字記錄。東漢末年,巴郡臨州(即忠縣)名將嚴顏的一句“我州只有斷頭將軍,而沒有投降將軍”,成為弘揚巴蔓子英雄氣概的千古名言。

  “巴蔓子的這種精神,一直在巴渝大地上傳承。”王川平説,比如南宋時期經歷了36年釣魚城保衛戰的釣魚城軍民,又如“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再如抗日戰爭時期保家衛國的重慶人民……“他們從不同側面、在不同時代塑造了崇高偉岸的英雄群像。所以,巴蔓子精神也是重慶的寶貴精神遺産。”

  巴蔓子墓位於渝中區七星崗蓮花池,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歷代皆有所修葺。墓地為拱形石洞,面積約20平方米。墓由石條砌成六角形,頂為圓形,以三合灰封砌。墓前有石砌倣木結構歇山式房蓋,正面嵌青峽石碑,現存墓碑為辛亥革命元老但懋辛題,曰“東周巴將軍蔓子之墓”。2000年,巴蔓子墓被列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文物部門對其進行修復並對外開放。

  在三峽博物館遠古巴渝廳、重慶曆史名人館等地,均有巴蔓子事跡介紹和巴蔓子塑像,吸引著遠遠近近的人們前來瞻仰、憑吊。

  2009年,巴將軍傳説被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此後,渝中區非遺保護中心以講故事的形式,將巴蔓子的故事帶進了中小學校園。

  巴蔓子的故事也成為文藝工作者創作的題材,在“重影杯”重慶市第七屆電影劇本徵集評選活動中,重慶作家陳生義創作的劇本《巴蔓子將軍》獲得了一等獎。

  王川平建議,對於承載著巴渝名人精神的遺存,應該突出加以保護,挖掘其歷史內涵,彰顯其人文精神。巴蔓子的精神應該以更多的形式進行傳承,讓今天的年輕人了解他的故事,學習他忠勇、誠信、愛國的精神。

  據悉,渝中區政府已于去年啟動了巴將軍公園的建設,目前設計方案已經完成。公園位於七星崗,面積2000多平方米,預計2019年建成並對外開放。

【焦點圖】這些偉大精神挺起了一座英雄之城的脊梁

合川釣魚城

  釣魚城不僅僅是一處古戰場遺址 更是一座精神寶庫

  合川區將打造釣魚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釣魚城遺址所蘊涵的忠勇精神與巴渝文脈至今讓人感動、景仰。”説起合川釣魚城,重慶市文化遺産研究院副院長袁東山十分感慨。他曾帶領考古隊員對釣魚城遺址進行了10多年的考古發掘和深入研究。他認為,重慶人的忠勇與堅毅、包容與開闊集中展現在了這片古戰場上。

  南宋淳二年(1242年),重慶知府余玠始築釣魚城。1258年,蒙哥大汗挾西征歐亞非40余國的威勢,分兵三路伐宋。蒙哥親率的一路軍馬進犯重慶,于次年2月兵臨合川釣魚城。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擊傷而亡。釣魚城保衛戰長逾36年,寫下了戰爭史上罕見的以弱勝強的戰例。

  “釣魚城作為蒙宋戰爭的重要節點,在相當長時間內成功遏制了來自北方草原民族的進攻,彰顯了宋代將領們堅韌頑強、忠貞不渝的精神氣節。”袁東山説,在某種意義上,釣魚城保衛戰甚至間接影響了那個時期的世界格局。

  袁東山介紹,經過10多年考古發掘,蒙宋時期釣魚城城墻城門的建築概況逐漸清晰,當年的城防設施的空間分佈,也將宋人對山形水勢的獨特理解和傑出應用展示無遺。目前,釣魚城發現了范家堰、一字城、水軍碼頭、九口鍋等多處充滿古人智慧的獨特遺址。

  這些發現讓袁東山感到,“不屈”“忠”“勇”這些充滿正能量的詞彙正是釣魚城的關鍵詞。

  “從范家堰衙署的空間佈局可以看出,在當時雙方交戰的惡劣環境中,釣魚城內仍有宴飲遊樂,充分反應出釣魚城守將的自信與勇敢。”袁東山説,當南宋亡國以後,釣魚城守將又派人在海外尋找宋代幼帝,並辟出衙署後院以做皇帝行在,這是“忠”;釣魚城青銅象棋等出土文物,反映出宋軍“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英雄氣概,從來不懼失敗,這是“勇”。“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自己的陣地,這正是對‘不忘初心’的最好詮釋。”

  袁東山透露,如今合川區正積極打造釣魚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希望能讓遊人輕鬆讀懂釣魚城遺址的空間特徵,了解蒙宋戰爭的歷史,傳承釣魚城守將的忠勇精神。公園內還將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范家堰衙署當作一個天然的博物館。

  “釣魚城不僅僅是一處古戰場遺址,更是一座精神寶庫。”袁東山説,釣魚城所蘊含的忠勇精神與巴渝文化傳統,值得後人不斷探尋。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匡麗娜、蘭世秋、夏婧采寫。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本報資料圖片)

  2018全國兩會重報集團全媒體中央廚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