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書《琴·境》《喜色魚行》在渝首發
2018-03-19 13:55:23  |  來源:華龍網  |  編輯:高爽

  原標題:新書《琴·境》《喜色魚行》在渝首發 琴人、琴事動人心弦

  18日下午,由渝中區文聯主辦的新書《琴•境》和《喜色魚行》首發式在南濱路精典書店舉行,不少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們參加首發式,並聆聽和分享了關於作家作品的故事與體會。

【文化 圖文】新書《琴·境》《喜色魚行》在渝首發

儀式前古琴表演

  《琴•境》:以琴發聲 記錄琴人、琴事、琴史

  《琴•境》是作家李成琳的一本遺作。李成琳是中國作協會員、重慶市作協全委會委員、重慶散文學會副會長、重慶渝中區作協副主席,其散文作品入選《第六屆老舍散文獎獲獎作品集》《寫意沙坪壩——中國當代作家散文鏡像》等書,曾獲“第七屆冰心散文獎”、“重慶文學獎”、“重慶首屆散文大獎”、“重慶十年散文精品獎”等,但不幸于去年7月因病去世。

【文化 圖文】新書《琴·境》《喜色魚行》在渝首發

出席活動的嘉賓

  《琴•境》以70多年前來重慶的一位荷蘭外交官高羅佩的古琴愛好為切入,全面回憶了高羅佩在重慶的這段雅事。高羅佩曾派駐重慶,彼時重慶的天風琴社是他最常去的地方。因病去世的李成琳曾任中華古琴文化研究會理事、重慶天風古琴院副院長兼秘書長。所以在《琴·境》中,李成琳一開篇就講述了當年讓高羅佩流連忘返的天風琴社誕生的故事。

  通過對琴史、琴事、琴人的記錄,抒寫了李成琳對古琴的感受與生活的體悟——“古琴不是用來表演的,是彈給自己聽的,是心與琴的對話。”

  《琴•境》的責編、西師出版社編輯秦儉現場與大家分享了書籍出版的故事。在她來看,這本書分為“琴”和“境”兩個內容,“琴”部分講述了抗戰時期與琴相關的故事,涵蓋了古代、當代的古琴介紹。“境”部分是對旅行、生活的記錄,文字優美。

【文化 圖文】新書《琴·境》《喜色魚行》在渝首發

阿蠻評價李成琳作品

  渝中區作協主席阿蠻評價李成琳的作品“文字精美、意境高遠、視野廣闊”。他説,“渝中區作協創建之初,李成琳還是老師,她經常參加我們的活動,對作協的貢獻突出。”他還回憶起李成琳第一篇作品《綠》的發表以及生活點滴。

  《喜色魚行》:記錄生活 勇敢面對挑戰

  《喜色魚行》作者郭莉是《琴·境》作者李成琳的侄女,是一位“80後”,渝中人,渝中區作協會員,2017年入圍“渝州青年作家”。

【文化 圖文】新書《琴·境》《喜色魚行》在渝首發

郭莉談及創作

  首發儀式上,談及自己創作生涯的動力,郭莉説:“一方面自己愛好寫作,另一方面得知小姨生病時日不多,她喜歡看我寫的東西,喜歡與我文字交流的這種方式,讓我堅持寫了下去。”

  “《喜色魚行》這本書分為三個章節,分別是‘聞香筆錄’、‘成長手記’和‘生活感悟’。”郭莉説,“成長筆記”記錄了自己兒子與女兒成長過程中的對話,是對平衡他們天性的一種思考。 “生活感悟”中,將生活的點滴細節、內觀體驗與大家分享。“周圍的朋友看過後總是禁不住笑出聲,他們覺得該記錄的更多。人與人之間的有限時間應該被記錄下來。”

  渝中區作協主席阿蠻認為郭莉的散文讀起來很妙,可以領悟傳統文化的深刻含義。

【文化 圖文】新書《琴·境》《喜色魚行》在渝首發

余德莊現場評價書籍

  在重慶市作協名譽副主席余德莊看來,李成琳優雅、善解人意,筆下文字優美,這對小姨與侄女的作品充滿關愛。“有一次她讓我給她的一部作品寫序,我完全沉浸在她的文字中,讀完後非常感動。李成琳對侄女郭莉的愛,在她為郭莉寫的《喜色魚行》的序中得到很好的體現,而郭莉的作品也流露出了對小姨的關愛。”

  首發活動上,重慶市作協名譽副主席譚小喬,市作協副主席蔣登科,渝中區作協副主席陳與,渝中區作協理事、青年評論家李子等也對兩本新書進行了點評。

【文化 圖文】新書《琴·境》《喜色魚行》在渝首發

首發書籍

  據了解,近年來大批渝中區作家深入生活,積極創作,成果豐碩,産生了一批優秀原創文學作品。渝中區文聯、作協通過改稿會、評審會、研討會、提供部分經費資助等方式幫助作家推出新作品,《琴•境》《喜色魚行》即是其中的兩部。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屠銳,渝中區文聯主席鐘志芳出席了首發儀式。(記者 戴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