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開門見綠推窗是景”,幾乎是每個城市居民的宜居夢想,優良的生態環境更應該是美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領頭羊、排頭兵,兩江新區生態文明建設,又是如何佈局的?
寧願拒絕投資也要山清水秀
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絕不是一句空話,最終還要落實在産城融合、綠色發展上。優美的環境,要向産業發展、綠色發展要答案。兩江新區的辦法是,嚴準入,寧願拒絕投資,也要山清水秀。
曾有一家企業,擬在兩江新區投資30億元,建設一個玻璃材料生産基地項目,但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兩江新區停止了對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最終沒有引入。
還有一個例子,全球領先的印刷電路板製造商奧特斯,入駐兩江新區並投産,截至目前,奧特斯項目的環保投入已近2億元,且擁有一支由多名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環保團隊,根據國家環保總局頒布的相關文件,奧特斯的所有指標均達到了最高的“一級標準”,國內僅有5%的企業能全部達到這一標準。
而這背後,與兩江新區在追求綠色發展中打造的“3331”産業體系密切相關。在這個體系中,綠色環保成為兩江新區三大特色産業之一,護航新區綠色發展。更重要的是,兩江新區從産業體系的構造上,已經為“綠色發展”和高品質發展做了全面佈局,代表著綠色、低碳、環保的新能源汽車、智慧汽車,圍繞“芯、屏、器、核”打造的電子信息産業,以及大數據、智慧製造在內的數字經濟,都將綠色發展的內涵涵蓋其中,成為新區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本底。
兩江新區還從政策層面保證綠色發展,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兩江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生態環保問題整改措施細化方案》等文件。
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先行 前瞻規劃服務城市發展
如果市民去悅來看演唱會,估計會被那裏的清新空氣、各色公園所吸引。而這,就是兩江新區悅來新城“海綿城市”建設的魅力。早在2015年,悅來新城就成為國家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這個能讓城市像海綿般,可以滲透、存蓄、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最終實現城市水資源的生態循環的試點,讓悅來城市換上新顏:以悅來公園為例,規劃設置了三處雨水收集設施,收集到的雨水會儲存在高低不同的五個雨水塘裏,下雨天時這兩處設施可以收集周邊雨水,待晴天時,雨水可以用來澆灌綠地、沖洗道路,從而實現了雨水的循環利用。
除此之外,今年1月重慶悅來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的再生能源集中供能項目,將在整個悅來片區裝上“水空調”,採用水源熱泵技術,從江水和城市污水中提取熱能,再通過能源中心統一製備冷熱水,最終以供能管網輸送到各建築內,實現集中供能。與傳統空調相比,不僅溫度更恒定,耗能上也要節約20%-30%。這種高大上的“水空調”,已經在兩江新區的江北嘴金融城等推廣並取得顯著效果。
在城市的維度,新區正將海綿城市、生態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理念推向全域,融入到新區“八城八園”的城市建設中。兩江新區自入選國家首批智慧城市試點以來,積極探索智慧城市建設,並與生態城市、海綿城市建設相結合,打造山清水秀的現代城市、未來城市,讓海綿、綠色、智慧蘊含其中,讓美麗成為城市建設的應有之義。
兩江百園“開門見綠” 只為一半山水一半城
置身兩江,城在林中、家在園中、人在綠中的生態美景隨處可見,青山綠水成就了兩江生態版圖。目前,兩江新區區域內已有超過50個公園,還有多個園林項目正在持續推進中,未來將達到“兩江百園”。
這離不開兩江新區對綠色發展的執著,對創建高品質生活的堅持。
為進一步推動兩江生態文明建設,僅2017年,兩江新區在生態環保方面的投入達83.84億元。以禮嘉商務區的白雲山公園為例,公園規劃總範圍約1192畝,是一個集生態休閒、運動健身、科普展示、文化體驗、親近自然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2017年,兩江新區投入了6200多萬元用於該公園的續建工作。
2018年起,兩江新區將開展為期2年的“增綠添園”民生實事專項行動,完成10大民生綠地建設工程,新增綠地面積約145萬平方米,此專項行動投資約5.4億元,實現“開門見綠八分鐘可達”。在此其間,兩江新區將全面完成321萬平方米金海灣公園等13個公園項目建設,提升新區城市風貌;全面啟動9624畝規劃未建綠地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和方便周邊居民休閒、遊玩;全力推進新區綠道系統建設,完成動步公園—照母山公園和照母山公園—嘉陵江2條示範線建設,提升片區慢行交通環境,提高慢行交通安全,引導健康綠色的交通出行方式。
依託河長制實現河湖長期治理,兩江新區計劃到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河流重要界點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防洪排澇能力得到明顯加強,地表水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實現“河暢、水清、坡綠、岸美”。結合獨特的山水結構,兩江新區還將利用丘陵河谷和生態用地打造多個城市山地公園、濱水公園、開放空間、專類公園,塑造鮮明的景觀特色,讓兩江新區成為“百園之城”。
從政策、環保、生態、産業、城市構建等方面出發,兩江新區依山就勢、臨江建園,將努力建設“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麗新區、生態新區,助推重慶“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文 聶莎 編輯 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