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如今的重慶長壽湖風景如畫,岸綠水清。但在幾年前,由於農家樂污水的無序排放,景區環境曾一度受到影響。2010年,長壽專門編制了《長壽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與環境改善規劃》,確立了“控源治河、生態修復、長效管理”的防治思路,經過幾年的探索實施,污染治理初見成效。
“過去我們的生活污水就裝在屋後的水池裏,池子裝滿了就直接排放到長壽湖中。”在長壽湖邊,農家樂老闆張洪指著一個廢棄的水池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幾年前,長壽區政府出臺相關政策,要求每戶農家樂必須修建生化處理池,對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張洪説,處理後的污水也不直接排入長壽湖,而是用來灌溉血橙。去年農家樂的血橙大獲豐收,吸引了不少遊客。
“開辦農家樂是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目前,長壽湖附近共有20余戶農家樂,過去,除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亂扔亂放也是令人頭疼的問題。”長壽湖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
2015年,長壽區在全市率先建成“戶集、村收、鎮歸、區運輸、區處理”的農村垃圾集中收運處置模式,180多個行政村實現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長壽湖景區也被納入處置範圍,周邊農家樂的垃圾有了專人收集清運,從源頭上杜絕了固體廢棄物對景區的污染。在離張洪農家樂不遠的垃圾收集點,重慶日報記者看到,垃圾密閉箱已被各種生活垃圾佔了近一半,半小時內,先後有3位村民提著袋裝垃圾過來,堆放在垃圾箱裏。
“每過幾個小時,垃圾車就會來清運一次。”張洪説,自從有了垃圾箱,他和村民們都改掉了隨手亂扔的壞習慣,與此同時,他還在農家樂裏貼上了“請勿亂扔垃圾”的標語,提醒遊客愛護環境。
通過這些舉措,長壽湖周邊農家樂已實現污染“零排放”,景區水質逐年改善。“目前,長壽湖水質總體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局部區域達到了Ⅱ類水質,沿湖環境衛生得到有效治理。”長壽湖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原則,促進綠色産業發展,使整個長壽湖實現可持續發展。(記者 左黎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