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這是重慶的“北極” 卻有一個四季果園
重慶晨報  2018-05-07 13:32:26

【聚焦重慶】這是重慶的“北極” 卻有一個四季果園

城口縣北屏鄉太平社區的特色農業試驗示範園。農戶們在採摘草莓。 上游新聞記者 楊辛玥 攝

  城口縣北屏鄉,位於重慶的最北端,被稱為重慶的“北極”。雖得名“北極”,但此刻這裡,卻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獼猴桃、冬草莓、青脆李、葡萄、西瓜……四季瓜果在這裡都能吃得上,成了“吃貨”們嚮往的地方。

  近年來,北屏鄉依靠獨特的氣候資源,以及富集的生態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等項目,已實現三個村的整村脫貧。

  北屏的優勢 大山裏的四季果園

  最近一段時間,重慶主城區陰雨綿綿,氣溫變化不定,但在重慶北面的城口縣,卻有一種入夏的感覺。北屏鄉太平社區是一個被大山“包夾”的村落,也是北屏當地少有的開闊地。

  5月2日下午,北屏鄉黨委書記李成紅帶著重慶晨報記者來到太平社區時,特色農業試驗示範園裏的李子樹,已枝繁葉茂。遠處的農戶家炊煙繚繞,近處小溪潺潺,這裡既是大巴山深處的村落,也是遠離城市喧囂、悠閒旅遊的好去處。

  “北屏,就是北邊的屏障……這裡是重慶的最北端。”李成紅説,北屏鄉地處大巴山腹心地帶,太平社區地勢平坦、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生態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美。這裡的特色農業試驗示範園,帶動著特色效益農業的發展。

  “冬天有草莓,夏季有西瓜葡萄,還有獼猴桃、藍莓這些水果,這裡已經成了一個四季果園,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的水果吃。”李成紅介紹。

  北屏的做法 發展特色效益農業

  據了解,太平社區的特色農業試驗示範園,採取“土地集中流轉整治、村委會統一對外租賃、勞動力輪流排班務工”的辦法,以村民小組為單元成立土地流轉合作社,自2013年以來累計流轉整治土地450畝,引入農業企業發展特色種植項目,現已建成獼猴桃、冬草莓、青脆李、葡萄等種植採摘園和菌草技術推廣試驗基地。

  李成紅説,太平社區的特色效益農業發展給當地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帶來了明顯變化:一是極大地推動了當地農業結構調整,穩定增加了當地農戶的收入。全村累計流轉整治土地450畝,共涉及社員170戶735人,其中貧困戶25戶。土地流轉戶每畝地不僅穩定獲得600元土地租金和100元土地分紅金,平均每畝地還可掙到4000元以上的勞務收入。目前,土地流轉農戶戶均可實現增收1萬元以上。二是有力推動了鄉村旅遊發展。太平村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休閒、度假,園區去年累計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全年可實現旅遊增收200萬元以上。

  合作社分紅向貧困戶傾斜

  43歲的陳華清幾乎從來沒有離開過北屏鄉,如今她在家照顧兩個孩子。平時她還會隔三差五在草莓園裏上班,工作1小時會有10元的工資,一天平均工作8個小時左右。再加上當護林員的收入,陳華清一家人每年有三四萬元的收入。

  而在之前,陳華清一家人每年只有1萬多元的收入。陳華清告訴記者,以前她家的地裏只有玉米、土豆等傳統作物,收成也只夠一家人解決溫飽問題。丈夫在外打工,時常找不到活兒幹,一年裏只有兩三個月工作,其他時間夫妻兩人只能在家務農。而如今,土地流轉戶不僅能獲得土地租金和土地分紅金,她也在草莓園裏找到了工作。“到草莓採摘的季節,(城口)縣城和四川周邊縣市的遊客到這裡來避暑、摘草莓,我們的收入也多了起來。”

  而與太平社區相鄰的月峰村,順利實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之路,也為月峰村産業促增收、貧困穩增收、全民齊增收的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去年8月,月峰村正式啟動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月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工作。經多方考察論證,優選了城口縣松坤菌草公司作為聯營對象發展食用菌産業。

  為保障貧困戶利益,增加貧困戶收入,經月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全體股民大會同意,月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取得的分紅收益,除去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提取20%作為公積金、公益金、管理費外,剩餘部分在脫貧攻堅驗收前按以下方式傾斜于貧困戶分配:30%按人口情況分配給全村建卡貧困戶,5%按人口情況分配給全村31個特殊困難貧困戶,剩餘65%按全村量化確股數分配。這就意味著貧困戶不僅可以獲得自身股權分紅,還可獲得貧困戶的再次分紅,而特殊困難貧困戶在此基礎上還能實現第三次分紅。目前,月峰村已有21戶農戶以現金入股該合作社,入股資金10.5萬元。

  北屏的現在 4個貧困村3個已脫貧

  省道S202貫穿全境,渝西高鐵、G69銀白高速有望設站北屏,交通更加便利。“今後,北屏的發展前景被許多人看好,之前已有不少商家來到這裡考察。”談到以後的發展,北屏鄉黨委書記李成紅充滿了信心。他説,下一步他們將推進完善空河、金龍青山沿線基礎設施和大巴山森林人家提檔升級,啟動太平社區微企夢鄉村項目、農業園區採摘體驗建設項目、太平社區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示範片的規劃設計,進一步增強鄉村旅遊的扶貧效應。切實搭建貧困農戶産品變商品的便捷通道。目前,全鄉共有200余戶貧困戶與大巴山森林人家及網上村莊簽訂農産品認購及旅遊合作協議,實現100余戶貧困戶戶均增收近800元。

  北屏鄉共有貧困戶396戶1454人,貧困村四個,現已脫貧318戶1194人,已實現三個村的整村脫貧。(都市傳媒記者 譚遙)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