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足石刻新發現二十七龕窟銘文 年內將成冊公佈
視界網  2018-05-08 12:18:09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25746184906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陳柯男 李東

  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代表了西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木的最高水準,其公佈的文保單位達75處之多,最旱開鑿的造像可追溯到西元七世紀, 借助當今科技手段, 文保工作者對於重慶大足石刻的保護研究更加深入,近4年時間新發現銘文、龕窟二十七處之多。

  因為開鑿年代久遠,在自然營力等因素作用下,大足石刻已經進入了高速風化期。面對這樣的情況,大足石刻的保護以及完整信息的留存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文物工作者在進行此項工作的過程中,引入了不少當代科技設備。在調查過程當中,使用了多基線近景攝影測繪以及三維測繪等一些手段,發現了一些之前所疏忽遺漏的細節。

  以位於北山石刻的五百羅漢窟為例,上世紀90年代,文保專家也曾在這裡做過細緻的田野調查,但是因為風化等因素,當時很多肉眼難以辨別的銘文沒能被發現。在上世紀90年代調查基礎上進行了更加細緻的搜索,在本窟的正壁,發現了一些供養人的信息,這些銘文信息包括供養人的身份,籍貫等等,這些銘文信息對我們研究北山石窟的營造,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25746184163

  大足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黃能遷告訴記者,準確是考據工作的重點,對於一個細節有認知上的疏失,往往會造成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後果,此番借助現代科技手段,也更正了一些之前對於大足石刻細節的錯誤認知。

  以北山佛灣第137號維摩詰經變相為例,在維摩居士的右侍者手中,拖了一個花盤,那麼在早期的資料和文獻裏面公佈的是凈瓶。對這些細節的準確辨識,實際上也是考古學研究的基本要求,諸如此類的細節公佈,都將會對深入研究北山石窟,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礎資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25746184483

  據了解,目前,文保專家已經將這些大足石刻中的新發現,通過編號、拓片、辨識、研究等步驟,形成了考古文字材料。北山石窟為例,新發現銘文九則,造像龕11個,此外,在南山,石門山,寶頂山等處的石窟寺,古建築古墓葬裏面也有一些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發現都將集中收錄入年內即將出版的大足石刻全集中,這些信息也將首次對外公佈。

編輯: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