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實現重點大氣污染源監測 重慶建成217個空氣品質監測點位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左黎韻)6月1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重慶市現已建成217個空氣品質監測點位,進一步提升大氣環境監測網絡,完善大氣污染防治體系。
今年以來,重慶市認真貫徹《大氣污染防治法》,通過落實環境監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排污許可、重污染天氣預警與應對、重點區域聯合防治等主要環保法律制度,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大氣污染防治制度體系。
重慶市在已建成的217個空氣品質監測點位中,空氣品質評價點位71個、空氣品質研究點位23個、空氣降塵監測點位74個、降水酸雨監測點位49個。自2016年10月起,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上收54個市控監測點位並委託第三方運維,現已實時發佈各區縣空氣品質數據約149萬個。實現重點大氣污染源監測,完成監督性監測和執法監測584家次、監測數據約2萬個。
此外,在污染物排放總量方面,重慶市要求工業項目所在地要按照該項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1.5倍削減現有污染物排放量。2017年,全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較2015年減排12.3%和8.3%。
在污染許可制度方面,重慶市嚴格按照《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要求,對火電、造紙、鋼鐵、水泥等15個行業企業依法依規核發排污許可證,2016年以來,國家平臺核發排污許可證330個,市級平臺核發排污許可證17338個,實現應發盡發,按證管理,持證排污。
針對重慶市重污染天氣較少、主要為輕度和中度污染的情況,重慶市相關部門還制定了《空氣污染預防應對工作方案》,在空氣臨近污染且預測將持續污染時,向有關區縣政府、市級部門、重點企業發出空氣污染應對預警。同時,建立起成渝城市群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從環評會商、預報預警、信息共享、聯合執法、科學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應對區域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防治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除建立起完善的大氣污染防治體系外,重慶市還依法夯實法律責任,將空氣品質改善情況作為全市環保督查重點內容,2017年重慶市共對18個區縣的大氣環境品質改善工作進行了集中督查,對4個區縣的大氣污染問題予以掛牌督辦,約談5家大氣污染整改不力的企業。”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