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這一段是整條引水管道的最低點,每次大雨都造成壓力增大泥沙淤積,雨後都要來檢查維護一次,才能保障引水管道的健康運行。”6月22日上午,重慶市石柱縣馬武鎮騰龍村堡合組埡口人飲協會負責人、老黨員周國安説道。大雨剛停,周國安便打著雨傘、帶著扳手等工具,到黃魚泉打開閘閥排沙降壓。
周國安在黃魚泉打開閘閥排沙降壓
2007年,國家投資50多萬元新建了埡口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麻柳壩、方家壩等5個自然村57戶261人和200多頭大小牲畜的飲水問題。
埡口人畜飲水工程覆蓋的5個自然村,村民們之前飽受缺水之苦,自喝上清澈乾淨的泉水後,十分珍惜,每戶都裝上水錶。該工程建成後,就通過一事一議成立了管護協會,商定了管護制度,確定維護費用的收取標準,收取的經費全部用於管道、水池的維護。
黃萬忠主動承擔起義務維護管道、水池、入戶用水設施責任,為了保障260余人的飲水安全,2010年,老周和老黃組織5個自然村受益戶投資投勞,維修好原煙水配套工程的廢棄水池,水盈時把水積蓄起來,供乾旱時救急使用。該人飲協會因運動良好,管護到位,曾受到馬武鎮政府兩次以獎代補的支持。
“別處的水池人吃都不夠,我們還能用來澆園灌田。”土家大媽譚令菊用看似簡單兩句話,道出對管水組織的認可。
“埡口人畜飲水協會良好運行11年,破解了人畜飲水工程重建輕管,甚至只建不管的難題。”馬武鎮鎮長劉小平説,值得進一步探索推廣。(文/圖 譚華祥 李紹然 編輯 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