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朱明達):7月12日至13日,由重慶市教師教育學會、重慶市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西南大學基礎教育集團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教師發展智庫論壇在西南大學舉行。重慶市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潘勇以及重慶市民政局、西南大學等單位領導出席會議,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教授、學者、中小學一線教師、進修院校培訓工作者200多人參加了論壇活動。
論壇舉辦現場
主論壇報告討論了教師如何適應智慧教育時代的變革、師範生生源品質改善行動、國家名校長領航項目方案設計等內容。六個分論壇研究和探討了智慧教育時代華夏教師智庫聯盟建設與學術推進問題,智慧教育時代做“四有好教師”、搞好培養培訓問題,構建“一花六瓣”教師發展共同體問題,弘揚中華師道與傳統文化教學培訓問題,教師智庫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探索問題以及新高考與中小學教師發展問題等,論題集中,內容廣泛,觀點新穎、針對性強,場面熱烈,成果豐碩。
論壇討論了中小學教師發展指南研製問題。關注教師的生存、命運和發展,關愛教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指南研製需要建立以層級觀為特徵的路線圖,構建潛龍、見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和用龍的“七龍場域”理論模型,旨在幫助中小學教師能夠沿著教壇新手、教壇生手、教壇熟手、教壇能手、骨幹教師、未來教育家、教育家的路線圖拾級發展,促使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準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學校的骨幹教師、卓越教師、教育家型教師等大國良師能夠逐漸形成。
專家們認為,教師培養培訓機構、教師發展中心與夠資質夠條件的社會組織,要構建中小學教師發展的孵化場域。一是構建時間場域,幫助教師擬定個人發展規劃。二是構建空間場域,讓培訓機構、中小學校成為既是教學技能展示交流平臺,也是同伴互助學習共同體,是中小學教師發展的空間。三是構建能力場域,中小學本身是教師形成能力的能量場,每一位教師的潛能、本事都能在這個能量場中得到具體的展示和發揮。賽課、示範課、磨課、研課、智慧教育以及各種教研活動,是教師各自潛能的爆發凸顯場地與能力形成孵化場地,學校要不斷培育和開發教師潛能,助推教師弘揚師道與專業發展。四是構建生態場域,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學校是教師安身立命的共同體,要讓學校的教育、教學、交流、拓展、人脈、情感等元素生成教師發展的優質生態。
論壇期間,專家們和一線教師代表討論了在辦好渝東北、渝西南教師發展共同體基礎之上,籌建“一花六瓣”教師發展共同體事宜。基於重慶與“兩湖陜,雲貴川”相關省市但不限于“一花六瓣”範圍,各省市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共享機製成果惠及更廣泛區域。
參加論壇的教育行業專家和教師代表們建議,華夏教師智庫聯盟和教師發展共同體要加強機制建設,拓展推廣和聯網建群,讓有利於教師發展的資源向智庫聯盟集中。按照“接地氣,重實用,有高度”要求,建立靈活實用的成員進出機制,以包容開放的姿態,吸納哲學、政治學、教育學、經濟學、文學、科技類學科等領域專家入庫。探索智庫研究成果的發佈、轉化應用推廣機制,以智庫基地為載體,做出示範,搞成樣板,産生引導與輻射效應,為政府提供資政諮詢,為學校提供服務。抓緊各型教師智庫基地建設,逐步聯網組建智庫群,積極開展教師教育學術研究和教師培訓實踐創新實驗,加強師資政策研究,為政府和教育部門高端決策服務,提升智庫的知名度、享譽度與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