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歐平淑):7月19日,重慶北碚區召開“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新聞發佈會,北碚區委副書記高洪波介紹,2018年上半年,北碚區新簽約項目88個,總簽約金額890億元,新發展市場主體7111戶,同比均呈大幅增長態勢。目前,北碚區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共195家,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納稅佔全區稅收總額的74 %,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58.7%,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該區推動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良好局面已初步形成。
堅持高位推動 為民營經濟發展“強筋骨”
“民營經濟撐起了北碚經濟的半壁江山,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發佈會上,高洪波表示,北碚區堅持高位推動,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常務副組長的“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自成立以來研究關於民營經濟發展事項32件,出臺支持政策40余項,推動179件涉企問題得到解決。
此外,為有效解決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北碚區還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民營經濟發展局(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與北碚區工商聯一道“雙輪驅動”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當好民營企業的“娘家人”。
完善政策體系 打通政策落實的每個“關節”
按照市委“親商、惠商、安商”要求,北碚區因地制宜確定了民營經濟發展“1+1+X”扶持政策體系。
據介紹,第一個“1”是已經出臺的北碚區《關於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明確全區民營經濟發展目標,到2021年實現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翻番(即五年倍增計劃),分解落實68項重點任務;第二個“1”是在全市率先編制完成區(縣)級《民營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3+2+3+N”的産業空間佈局、“1+1+4”的重點産業體系,著力探索北碚區域特色的民營經濟發展新模式;“X”是指圍繞民營企業準入、融資、用地、創新激勵、金融支持、要素保障、人才支撐等問題,研究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
目前,該區已經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並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和辦法,全方位完善政策體系。同時,還制定了損害發展環境行為問責暫行辦法、行政審批行政許可流程管理規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民營市場主體數量倍增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北碚區出臺了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公職人員正負面清單20項,其中正面清單10項,負面清單10項,進一步規範公職人員與企業交往,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
提升服務品質 全區上下勤練“內功”
要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提升服務品質是關鍵。北碚區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進一步加大力度,研究出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最多跑一次”工作實施方案,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審批時限總體壓縮50%以上,落實“先照後證”和“多證合一”改革,在推行“20證合一”改革的基礎上,率先在全市啟動“38證合一”。
從5月2日起,北碚區開通免費證照快遞服務,申報資料齊全,部門受理以後當天辦完。如果企業或群眾當天拿不到證照,由受理部門通過快遞把證照手續免費送到申請人手中,從而達到讓群眾“只跑一次”的效果。目前,在北碚企業註冊時間已壓縮到3個工作日內,自貿區註冊僅需1個工作日,個體工商戶實現“當場辦結、立等可取、異地通辦”。
此外,為培育民營經濟發展新動能,北碚區各相關部門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以大數據智慧化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據統計,該區與西南大學共建“西南大學(重慶)産業研究院”,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依託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和10個市級眾創空間,培育創新創業民營企業300余家,引導民營企業研發投入12.4億元,民營經濟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良好局面初顯 北碚民營經濟發展蹄疾步穩
為形成“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爭做服務標兵”的社會共識,今年5月,北碚區開展“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高品質發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引導全區幹部樹立時不再來的機遇意識、只爭朝夕的發展意識、敢為人先的改革意識、實幹擔當的責任意識、“馬上就辦”的服務意識,釋放發展活力。
除此之外,該區還啟動弘揚企業家精神系列主題活動,召開全區民營經濟表彰大會、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弘揚“盧作孚企業家精神”座談會、“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專題報告會,承辦央視財經頻道《創業英雄匯》重慶站海選活動,開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宣傳專欄和“作孚講堂”,在全區上下營造重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尊重民營企業家的濃厚氛圍。